青岛红领集团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岛论文,民营经济发展论文,模式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2)01-0027-05
青岛红领集团是由一户个私服装企业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性的大型服装服饰股份制公司。近年来,红领集团在中国纺织服装业处于重大战略性调整和民营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之际,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性企业的机制,在发展模式上悄然地进行了一场革命,使企业经济效益以奇迹般的“几何级数”增长。以上交税金为例,1997年35万元,1998年108万元,1999年218万元,2000年560万元,2001年突破1千万元大关。
一、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的亮点
红领集团注册于1995年,在短短六年时间里,该集团不但在激烈竞争的服装行业里站稳了脚,而且企业知名度迅速攀升,集团总资产达到3.6亿元,比1995年翻了3番半,目前形成年产中高档西服50万套、衬衣50万件、外贸加工服装1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成为青岛市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
第一,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从发展思维上抛弃了“短期效应”的影响,企业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的科学目标,基本实现了投入产出高效益最大化的发展。
中国民营经济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一统天下,首先在个私企业范畴领域内成长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改革开放20余年来,民营经济所处的环境不断改善,但由于目前我国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影响企业发展,政府在实施管理、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仍存在盲点和误区,整个经济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继续完善的历史阶段,可以断言,民营企业还是处在一种特殊环境之下。如法制环境缺乏保障,社会歧视普遍存在,政策环境不平等,融资渠道不畅通,市场秩序不规范,配套服务体系欠缺等等。在这种尚有缺陷的体制环境下,民营经济冲破樊篱获得了发展,但民营企业的一些先天性的弱点,追求目标短期化即为突出的一个。短期化既造成了部分民营企业产生“泡沫经济”,又造成民营企业天生属于弱势群体的“弱化现象”。不敢支持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民营经济大发展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解决矛盾的主导者应当是民营企业自己。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能够解放自己的说到底还得靠自身的努力与发展,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彻底抛弃“追求目标短期化”的观念。红领集团摆脱了短期效应的影响,从产业的经济技术基本特征出发,抓住建立“世界工厂”的战略目标,按照行业排头兵的要求,以“世界工厂”要求的规模和水平,首期征地四百亩建设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准的“红领工业园”,其战略目标是年销售收入10亿元,上交税金1亿元,拥有万名职工,能够加工世界级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2001年开发的100亩用地,主要工程基本竣工,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已经投入生产,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红领集团确立的建设“世界工厂”的战略目标,使企业很快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知名企业,实现了服装业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第二,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做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以准确的企业定位,完全依靠市场,建立起快速市场反应科技——生产——销售体系。
民营企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逐步发展成的一种经济形态。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很少获得政府的偏饭,也较少政府的直接干预,绝大多数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尤其是民营经济中的个私企业更是市场经济的“独生子”。红领集团是在一个个私企业基础上诞生的;红领集团天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的一个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一准确的企业定位,使红领集团从它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把企业同市场结成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表现在企业发展模式上,概括地讲:塑造企业个性,领先市场一步,快速反应体系,独占细分市场。红领集团开拓市场,发展市场结出的最丰硕的成果,也是创新发展模式里的亮点之一就是独占了企业开拓出来的细分市场。一是始终以卓越的品质,在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上都体现“满足消费者潜在心理需求,最大程度追求顾客满意”的发展理念。为此红领集团建立起来的技术中心,以丰富的国内外档案资料,以最快的信息接受系统来研究最新时尚的消费流行,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适时地转化为设计,进入生产流程,当消费者潜在需求尚在酝酿爆发之际,红领推出的适应“爆发”的新款式就已经亮相于市场,取得领先一步的竞争优势。就是这一步使红领独占着开拓出来的细分市场。二是建立健全了适应市场的管理链。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出发,面对没有疲软的市场,造成企业的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适应市场管理链的建立。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形成的一个亮点是始终保持企业管理链对市场的适应性,主要表现是:管理全面引进信息技术,形成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管理中枢系统;企业管理机构扁平化,企业最高决策指令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直接下达到一线,避免了传统企业中间搁浅的问题发生,充分运用“IT革命”成果,强化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形成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科技—生产—消费一体化的“循环型体系”,三是红领集团以遍布于全国及国外的专卖店、特许店的网络,构造起独占细分市场的快速反应体系。红领集团注册之际,正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处于低谷徘徊之时。199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和服装品生产国,服装产量达到82亿件,同时纺织服装业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年末库存积压服装超过10亿件,中国人民几乎人均一件。1995年在中国服装出口仅比上年增长1.3%的情况下,进口服装增长却达到58%。从青岛市看,1995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服装类工业企业292户中有124户亏损,亏损面达到42.4%;产成品存货为7862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18.3%。与此同时,浙江地区的服装业呈“风起云涌”之势,颇有影响的大连服装节令青岛人羡慕不已。在这种背景下注册成立的红领集团,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认为要独占细分市场,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专卖店。红领集团建立专卖店不是以零售为中心,而是以展示红领品牌形象和企业竞争力形象为中心,集展示、销售、定做、收集信息为一体,出巨资聘请中国头号男模为形象大使,巡回展示品牌产品,追求集团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第一目标。正是有了这样的发展市场的创新举措,红领集团的专卖店平均一天能销售40余套高档西服。
第三,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以扎扎实实创名牌产品为基本功,逐步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实现一轮又一轮资本规模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产品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基础。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弱点是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环境获取近期利益。人们往往把假冒伪劣同民营企业连在一起。红领集团为取得市场销售的最大诚信度,取得企业长远的最佳经济运行效果,从注册的那一天起,就把扎扎实实创名牌做为企业的基本功来练就。历史这样记录着红领集团创红领名牌所走过的路程:1997年获中国公认名牌产品称号;1998年获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产品博览会“质量”和“展示”两项金奖,同时一举囊括设计、质量、工艺三项金奖;1999年获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产品博览会唯一“设计”金奖并荣获“质量”和“工艺制作”金奖;2000年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认定为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十大服装品牌之一;2001年7月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目前正在努力创中国驰名商标。应该说后两块“商标”是最为厚重和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名牌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价值观,而且日益成为利润的最主要来源。从这种意义上讲,品牌的成功决定了企业的成功。红领集团在扎扎实实创名牌的过程中形成了企业一系列发展的亮点:一是品牌意识。企业成也品牌,败也品牌,品牌的核心是质量,红领集团创品牌发展,突出在强化研究开发,强化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永远产生着“感觉就是不一样”。二是推行名牌延伸战略,以产品市场定位准确、保证产品质量、产品技术创新这三条为保障,推动创出的名牌开发红领系列产品,让红领品牌和标志深深印在消费者脑子里。三是突出品牌特点的形象宣传。服装是最大众化的消费品。消费者是在社会化的环境中生活,很注重别人对自己消费服装的看法,这样完成品牌特点与消费者个性的结合,就会在一个规模内的消费群体中,使消费者认为自己和产品一样有独特的品味,有鉴赏力。这样不断使产品名称、标识、承诺与消费者的消费愉快相结合的感受会形成品牌忠诚。红领集团突出了品牌特点的形象宣传,促使企业实态形象(建设具有世界水准的红领工业园)与消费者感知形象的统一和完美,形成一大批红领品牌忠诚者。
第四,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牢固树立高新技术引领制衣业时尚潮流的理念,促使企业成为吸引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
红领集团深知,国有企业是吸引先进生产力的一个主要载体,民营企业也必须成为吸引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才能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名副其实的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制衣业生产总过程及其相联系的每一个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物化劳动都凝结着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产物;现代制衣业形成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时尚潮流,引领潮流的是高新技术,高新技术造就着现代制衣业时尚的亮点。高新技术是产业技术进步中最具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关键部分。高新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首先要选择制衣业为载体。在制造业中,制衣业选择了高新技术,世界性地开始了产业的伟大革命。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考察,经过改造了的传统制衣业已经成为吸纳高新技术的一个主要载体,塑造了制衣产品的时代新形象。红领集团紧跟高新技术的发展潮流,成为创新发展模式的一个亮点。
一是建设现代化环保型服装生产企业。红领集团已经开发的100亩地,建筑物占地仅有40%,60%的土地除道路硬化外全部用来进行绿化和美化。生产车间内的能源管网全部按照环保要求使用能源洁净化,许多国外参观者看后,赞不绝口,认为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二是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生产线。红领西服生产线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导设计(CAD)直接制作生产技术,可使大批量生产之前的设计、试制等过程基本上移到计算机上进行,从根本上抛弃了传统的生产工艺技能,创新了新的生产发展技能。目前红领生产车间各工序全部采用世界上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全套引进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自动悬挂、物流系统。
三是在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品牌精神、时尚节奏等方面,红领集团全方位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文化,不断创新产品形象。如在服装的上游环节采用以高科技开发出来的纳米服装面料和绿色纺织品标志的面料,率先推出有新概念内容的西服、职业装、时装。再如把高新技术应用于设计,以电脑模拟各种人体身材规格,使设计出来的衣服更适合人的体形。
二、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带来的思考
红领集团短短六年时间,成为青岛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山东省知名的服装企业,其雄心勃勃要进入国内服装行业“三甲”之列的发展趋向,带给我们需要思考的东西很多。
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国有企业需要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而且民营企业在壮大变强的过程中也需要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
民营企业,尤其是个私经济范畴内的民营企业在初创时期,基本上都是个人资本投入后兴办起企业的。既使企业得到了发展,其资本构成的本质仍是家族资本的一统,其反映在法人治理结构上是家族式治理,无法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民营企业的普遍性看,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大都是家族式治理系统公开形成企业治理结构,或另有一套隐秘的治理系统在运行,这个系统主要由家族内的亲信组成,占据在财务、经营、销售、供应等部门要害职位上。实践已经证明,这套隐秘的治理系统破坏着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红领集团在创新发展模式中,毅然决然地从根本上抛弃了家族式治理结构,首先在集团公司内除董事长、副董事长系兄弟两人外,全部重要管理岗位没有一人是董事长的家族人员。公司副总经理及中层部门经理全部由社会招聘,竞争上岗。其次明晰产权,红领集团在2000年6月改制组建了青岛市个体经济领域里的首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红领集团的核心企业。近期公司又拿出10%的期股,转让给企业的主要骨干成员;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将企业发展成一定规范化的、公众股份型的上市公司。
红领集团以产权明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从行业特点出发,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企业制度,基本上在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且透明的权利和责任关系,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过分要求受到制衡,为建立民营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关系,提供了典例。从这一典例中,我们悟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初阶段我国唯一可以选择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从这一典例中还可以悟到民营经济完全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既然实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从更高的理性思考出发,一批国有企业完全能够改制成如红领集团这样的股份制企业,这也是国有经济完成多种实现形式的一种选择。马克思主义创始者有一段名言:“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的派别的脑海中。但是,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1.)显然,目前部分国有企业选择民营形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必然性,因为民营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民营企业在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转变为世界经济一个组成部分过程中,要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模式,必须突出主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是实现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落实到能否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大型跨国公司。目前中国工商注册的企业约1000万户,国有企业约20万户,98%为民营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2800万户。在纺织服装行业有64户企业(主要是服装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中去,反映了纺织民营企业“服装打天下”的发展势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形象,民营经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再塑”作用,因为近20年来,我国约50%的出口交货值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目前公认入世后,纺织服装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另据权威性评论,现在世界纺织服装业销售额仅次于旅游业和信息产业,名列第三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纺织服装品出口国。无论从国内外市场潜力以及劳动力优势来讲,纺织服装业仍然是21世纪初期我国最重要的出口优势产业。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纺织服装业生产能力很大,但只能在国际分工中从事附加值比较低的一般加工,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从整体上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是,民营企业有发展,但不够快;民营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但不够多;民营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不很大,民营企业占有了部分市场份额,但不够强。民营企业天生弱点之一是“打一枪换个窝”的做法,更是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红领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改正着自己也曾存在的天生弱点,始终突出主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红领集团认为没有疲软的强企业,只有疲软的大企业。因此他们在企业规模发展上,围绕主业先强后大,把企业做深、做透、做广,使企业成为一个符合行业特点的“灵捷性”经营实体。服装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只有像红领集团那样,把企业做成具有强大活力的“灵捷性”经营实体,才能使品牌产品都有其核心技术为支撑点,进而形成技术独家、商品独创“灵捷经营”方式。红领集团成功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正在从一个大量市场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筹命期长、信息含量少、简单的一次性交易的竞争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更丰富的顾客价值内涵、更广的产品范围,更短的产品周期和处理任意批量订单的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市场竞争力或经营的准则。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的摆在面前。我们应当从红领集团创新的发展模式中思考出一个结论,没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就没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纺织服装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的民族工业难以屹立于世界经济之中。
第三,中国的企业普遍忽视咨询业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忽视借助外脑;红领集团在青岛市民营企业中率先建立起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诞生于19世纪的现代咨询业,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产业;咨询业是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迅速发展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据统计,世界各国咨询业的产值平均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发达国家一般占到2%~3%。近20年来,在欧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经济管理咨询业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美国每100家公司有95家求助外界咨询,每100个经济管理人员中就有一个经济管理咨询师;英国70%的大中型企业,常年聘雇各类专家为其进行战略、组织、生产、管理、信息、技术方面的咨询。另据统计,美国1995年100家最大的公司在咨询方面的支出费用高达145亿美元。我国的企业与之比较是相形见绌的。
红领集团在创新发展模式的实践中,确切的看到了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引进专家介入企业发展咨询方面的“弱象”,决然地在2001年下半年聘雇国内外不同学科的9名专家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现成员已扩大到30余人,涉及学科20多个,用公司董事长的话讲,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公司发展起到了关键环节上的关键作用。如果我们的民营企业都能像红领集团那样借助外脑,有自己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那么加入WTO后,通过专家咨询,帮助企业从管理、人事、财务、营销等各个方面精心安排,快速改变落后的经营理念和方法,迅速提高应变能力,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就会永远保持竞争优势。
第四,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在积累财富的同时,积累自己的精神资源;红领集团创造的红领文化使企业具有了创新发展的凝聚力。
红领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形象建设,一是从根本上同民营企业那种“脏乱差”形象告别,在现代化的工业园内,建设了国内服装企业最现代化、舒适化的员工更衣、洗浴中心,为员工提供了宽敞的免费或价廉的公寓、宿舍和国内企业一流的食堂。同时在工业园内建起了网球场、篮球场、休闲酒吧、游泳池等休闲、娱乐性设施。二是在青岛市市属的即墨市建设了红领广场等代表企业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即墨市委、市政府给予支持,以红领品牌命名了红领大街。三是在北京申奥过程中,红领集团在山东民营企业中第一个投入1200万元巨款和实物,争得奥运标志使用权,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指定红领集团为“第28届奥委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伙伴、唯一专用礼仪西服”生产企业;并授予“中国奥委会标志特许产品、特许企业”称号。这对于红领集团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红领企业形象起着标志性作用,积累起企业雄厚的精神资源。红领集团的实践启示我们,处于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的成功只是一种低水平的成功,最终的成功是在于有了物质积累的同时实现与物质积累相适应的精神积累,创造富有凝聚力的精神文明,即通常讲的企业文化。
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经济组织,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社会进步的需求和影响在企业有着深刻地反映。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人是社会的人,民营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经营好自身的精神财富,并在企业中加以放大,企业的发展就会产生一种“核动力”。如果民营企业都能像红领集团那样,在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积累精神资源,企业就会产生发展的“核动力”,民营企业的体制能量就会得到巨大的释放。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员新、成分杂,需要整体适应和磨合。假如民营企业都能像红领集团那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完成“适应和磨合”,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大内容塑造企业形象,那就会迅速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成熟的企业制度环境中去。
第五,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创造平等、透明的法制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民营企业、鼓励民间投资绝不是权宜之计。从不同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差异中,可以比较出哪里政府为民营企业营造发展环境好,哪里必然就发展得快。红领集团为什么由他地迁入即墨市,就是因为即墨市政府为服装行业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我们从红领集团创新发展模式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政府为民营企业营造发展环境,最重要的是创造平等、透明的法制环境。一是完善产权保护环境。民营企业在初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就心有余悸,对个人合法财产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更产生了不安全感。我们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当完善法律体系。现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作为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了,接下来有关产权问题的条文也应进入宪法,并以这一原则修改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这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增强政府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我国政府部门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都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因此就带来的一个透明度不透的问题。加入WTO后,政府部门实施经济管理的手段逐步由主要利用直接的、行政的、政策的手段调节内外部经济活动转换为主要利用法律的、经济的、金融的手段间接实现对内外部经济的调节和促进。这就极需增强透明度。三是政府要负责治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环境,为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创造基础条件。加入WTO后,要根据我国对外承诺的市场开放条件,加紧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以规范外资进入后各种市场主体的市场竞争行为,因为法规和政策是市场环境形成中的第一要素。四是发展社会服务体系。法制经济环境,特别需要政府组织社会力量,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红领集团的发展如果离开了社会服务体系,决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反思我们在发展社会服务体系上的缺陷,目前亟需通过法制的手段,设立“创业中心”、产业孵化器、培训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体系般的服务环境,这是法制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200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