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历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影响着初中生历史思维与历史感官的形成与发展。《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以此来丰富初中历史教学,使初中历史教学凸显人文魅力。本文将以笔者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开发乡土资源、开发文化资源、开发影视资源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
以历史课程来讲,教师可以从教材中、课堂中、生活中观察和识别,从而发现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源,最终筛选与整合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活动课程不受重视,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应重视初中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历史课程资源的相关介绍
历史课程资源,指“为了实现历史学科课程目标要求,能够服务于历史课程教学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其类型十分多样,有明显的也有隐形的,有人力的课程资源也有物质的课程资源,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包括了传统纸质资料,也包括了网络信息资源。”
2初中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1善用学生生活经验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生活经验成为了历史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源泉。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所学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究其原因是,他们本身就是带着自身的经验来学习的。学生的经验包含了之前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他们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比如,在教学“宋代的节日”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请学生讲一讲当地的春节有哪些风俗,引起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发学生研究传统节日的兴趣。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我国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每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是哪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自己熟悉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七夕节等。之后教师又继续设问:“你最了解哪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学生进行了分组汇报后,教师又让学生讲述传统节日的传说。在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地讲了很多传说故事,也有部分同学表示要将这些故事讲述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听。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课程的重点讲解部分就更水到渠成。
2.2开发乡土资源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乡土历史资源丰富,有许多可以提取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素材。这些乡土历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材料加以引入、在课中进行适当穿插,弥补课本内容的局限、用作课堂结束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①在课堂导入中的引入。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但是好的导入内容却有助于迅速把学生从课间活动的游离、松散状态拉回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内容的学习铺设伏笔。②课中渗透,弥补教材内容局限。身为教师则要求有着更加丰富的学科以外的知识,来加深学生对难点部分、抽象知识的理解,而乡土历史知识作为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事物,将其作为材料的引入也会方便学生的掌握,加深印象。③课堂结语,加深理解,拓展提升。小结是一节完整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课堂小结的重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上的脉络把控。简洁明了的课堂小结既可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本课、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对接下来的课后复习提供一个有章可循的逻辑架构,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实践能力。
2.3开发文化资源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这些民族也有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精髓。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分析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使学生接受特色化的历史文化教育,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如在“北方的民族汇聚”一课为引,待初中生学完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变迁史之后,笔者便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史与变迁史,鼓励学生以某一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为调查主题,收集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学习资料。我国共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学生可自由选择,比如摩梭族、苗族、土族、朝鲜族等,了解不同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比如摩梭族也被称为“走婚族”,这个民族带有明显的母系社会特征,学生可就“走婚”风俗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此来对摩梭族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2.4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依托网络资源对资料进行重组、取舍,收集课外音频与视频资料作为课程资源的补充,真正地让网络资源服务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教学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介绍儒家的孔子,在课后给学生播放孔子的相关视频,这对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理解孔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也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也要适当地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如《世界上下五千年》等,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的历史类书籍。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让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料、现实资源进入课程,以此提高初中历史活动课程教学成效。
2.5开发影视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经常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录片,比如在“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一课中,笔者便以网络视频“国家艺术家陈悦经典《清明上河图》”来作为课堂导入,以视频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风貌,并借助视频解说来详细表达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太平盛世。在直观、清晰、生动的画面引导下,初中生便可感受这幅震惊世界的画作的历史意义。另外,在“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教学中,笔者也会以央视关于近代战争史的纪录片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历史课、自习课与课外活动时间来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激烈的战争局面,为当时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感到自豪与骄傲,形成“落后就要挨打”的悲痛意识,使其意识到中华民族崛起之不易与必要性。
2.6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在教学实践中,以辩论赛的形式学习历史学科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作为现代资源的综合开发者、利用者,要积极组织各种辩论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让学生主动了解历史,并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秦始皇功过”“项羽有无必要渡乌江”等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辩论选题,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认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深刻体会不同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做出的不同选择,进而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并经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活动课程仅依靠课堂教学开发课程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倡导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时代,教师要立足实际教学需求、融汇多元特色、开发课程资源,注重综合类知识的延伸、拓展与实践,促使培养途径多样化、活动化、乐趣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真正发挥出初中历史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世江.初中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234.
[2]方英.中学历史活动课的实施和评价研究[J].新课程(下),2017(7):247-249.
[3]朱红.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0(15):78.
[4]李良田.对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5(1):179.
[5]单维祥.探讨初中历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文理导航(上旬),2013(8):81.
[6]何登明.浅谈城乡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山西农经,2017(10):108+111.
论文作者:丁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课程论文; 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资源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