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占雯

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占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104例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则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预防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其中,常规组有10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9.23%;预防组有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22%。结论:髋部骨折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可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要点

髋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且骨折后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随着年龄增长,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1]。本研究分析了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104例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各52例)。预防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51-79岁,平均(64.19±2.47)岁。常规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64.36±2.91)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则给予预防性护理。(1)入院护理。入院了解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病史、吸烟史、有无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并仔细询问患者病情,给予血糖、血脂等检验,观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做好术前充分准备,评估下肢静脉血栓分析。(2)术后翻身和活动护理。术后协助患者抬高下肢,减轻局部压迫,保持引流通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补液,预防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协助患者翻身,指导其进行双臂和健侧下肢向上支撑臀部训练,1小时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用药护理。术后口服阿哌沙班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抗凝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按剂量和给药频率进行给药,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用药过程加强下肢血运观察,观察皮肤颜色和监测皮肤温度。术后用药中,对药物黏稠度大的药物需用生理盐水处理导管,避免管壁药物沉积,若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和剧烈咳嗽导致血液流回导管,需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用注射器抽出微血栓,预防管腔堵塞。输液前需检查置管通畅情况,在会回抽无阻力情况下静滴,避免导管内栓子进入血管出现堵塞。若管道堵塞需及时拔出,避免强行推注。另外,术后注射需尽可能避免在下肢穿刺。(4)物理方法。术后给予患者按摩患肢,并采用抗血栓梯度压力带、弹力袜等,一般在高风险时期穿逐级加压弹力袜,因医用弹力袜的脚踝部位比大腿部位压力大,能够加速血流速度,有效防范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睡觉将弹力袜脱下,以改善血液循环。(5)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髋关节周围肌肉肌力训练、收缩踝泵训练等,每日4组,每组20次,循序渐进,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6)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者下肢情况,观察有无皮肤发绀、肿胀和疼痛等,若出现静脉血栓需及时进行处理。(7)生活指导。指导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穿紧身衣(特别是裤子),以免导致血流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生活上给予粗纤维食物、多饮水,确保每天饮水大于1500ml。术后嘱咐患者抬高患肢25°左右。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早期进行被动、主动活动。(8)心理疏导。患者清醒后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消除其负性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态[3]。(9)出院指导。出院时指导患者继续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告知患者和家属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选择阿哌沙班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嘱咐患者家属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检查凝血常规,避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2-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则进行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防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其中,常规组有10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9.23%;预防组有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22%。

3讨论

及时进行有效护理对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非常重要。预防性护理可通过术前明确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病史、凝血功能指标等,判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并给予适当药物治疗,确保患者达到手术要求。术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用药护理、术后置管护理、穿刺肢体的选择、饮食和饮水干预、生活上穿着宽松衣物、保持良好心态,并做好翻身护理,采用弹力袜等物理方法、加强病情监测和出院指导等,各种措施综合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血液循环,减少了血小板聚集和高危因素,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4-5]。

本研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则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预防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其中,常规组有10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9.23%;预防组有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22%。说明预防性措施的综合应用改善了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髋部骨折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可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文霞,曾荣.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母婴世界,2016,21(5):185.

[2]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9(36):115-118,125.

[3]孟繁玲.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1):77-79.

[4]陈秀华.护理干预在43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4(19):115-116.

[5]潘丽然,陆美花.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4,20(24):194-196.

论文作者:占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占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