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宁南县人民医院 四川宁南 6154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异常分娩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收治的异常分娩孕产妇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观察组(n=34)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n=34)则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娩出5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1)观察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助产率、剖宫产率则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观察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是(142.63±6.49)ml,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是(8±1)分;对照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是(186.48±13.18)ml,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是(7±1)分;2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异常分娩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明显提升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产后2h出血量,改善新生儿健康状态,值得借鉴。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异常分娩孕产妇;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247-02
孕产妇异常分娩,又可称之为难产,属于临床多发病[1]。经分析,孕产妇异常分娩的原因和产力、胎儿以及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对此有必要予以精心、恰当的护理干预[2]。本研究为确定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异常分娩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将68例异常分娩孕产妇随机分组,分别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措施,现报道2组自然分娩率、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娩出5min时Apgar评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8例异常分娩孕产妇均为2015年5月—2016年4月到医院就诊,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抽签法将上述68例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均34例。其中,观察组孕产妇年龄为25~30岁,平均年龄为(27.48±4.62)岁;产次:经产妇14例,初产妇20例;对照组孕产妇年龄为26~30岁,平均年龄为(27.49±4.60)岁;产次:经产妇15例,初产妇19例;以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孕产妇之间平均年龄、产次等基线资料的对比,结果提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即监测其孕产妇胎心音、子宫收缩情况等,并完成一系列常规产前检查,做好产后指导工作,不进行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孕产妇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其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产前评估。护理人员应用熟悉的专科理论知识全面评估孕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尤其是应用催产素者,需动态关注其子宫收缩状况,并预估胎儿方位。同时,评估孕产妇精神状态,严格检查其产道,确定其有无骨盆狭窄情况。(2)心理护理。边远地区孕产妇学历低,高危妊娠多,婴儿性别期待高,医务人员应主动同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对他们的心理情况及变化有充分的理解和必要的应对措施。在努力消除产妇对分娩过程忧虑的同时,向其宣传详细的分娩知识、具体的护理步骤以及各产程的临床表现,这样会帮助产妇顺利的分娩。异常分娩产妇多伴发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同产妇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产妇解释分娩情况、配合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予以情绪安抚,并为其讲解相关产程知识,帮助其重建自然分娩的信心。此外,指导孕产妇家属在待产室陪护,从而减少产妇的孤独感,通过倾诉不适症状释放心理压力。(3)疼痛护理。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分娩知识,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分娩仪、药物、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等方式镇痛。产妇分娩期间,护理人员需依据产妇分娩情况,通过更换体位减轻其分娩所致疼痛感,并利用家属陪伴转移、分散其注意力,进一步减轻疼痛。同时,护理人员可借助黄豆袋热敷、顺时针方向轻轻抚摸子宫等方式,并指导其应用拉梅兹呼吸方式减轻疼痛感。(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营养状态,为其适当补充食物,比如清炖汤、牛奶、酸奶、冰淇淋、水果、蜂蜜水、粥、非碳酸饮料等,宫缩间隙少量进食,依据其机体所需应用等张饮料,避免产妇因体力不支而难产;(5)运动护理。指导产妇适当运动,如果其各项指标均平稳,则可陪同其下床接受适当活动,采用自由体位,如站立位、坐位、侧卧位、跪位等,以促进产程进展,缩短其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并降低难产率。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
(2)记录两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
(3)依据Apgar评分标准,评估两组孕产妇娩出新生儿5min后,新生儿健康状况,其评分范围是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新生儿越健康,反之则表示其健康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组研究中的数据资料。以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组间率(%)对比应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对比实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观察组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远高于对照组,助产率、剖宫产率则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详见表。
2.2 两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是(142.63±6.49)ml,对照组孕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是(186.48±13.18)ml,其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9.783,P=0.000)。
2.3 两组新生儿娩出5min的 Apgar评分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娩出5min时Apgar评分是(8±1)分,对照组新生儿娩出5min时Apgar评分是(7±1)分,其Apgar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123,P=0.000)。
3.讨论
异常分娩属于产科中一类现象,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即有相关报道,其以产程进展迟缓、延长为主要特征[3]。经分析,引起孕产妇异常分娩的主要因素包括胎儿、产力、产妇精神心理以及产道因素,而上述因素可导致孕产妇分娩期间受阻,增加胎儿娩出难度。其中,精神因素在异常分娩中有重要地位,应予以高度重视。产程延长可能增加母婴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其生命,因此选取恰当护理干预模式十分重要[4]。
伴随医疗、护理科学的进步,常规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弊端日益暴露,其因秉承“一切以疾病为中心”理念,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心理、精神以及社会方面需求,且其护理操作缺乏规范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特点,影响护理质量[5]。系统性护理干预作为护理领域上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其用于孕产妇异常分娩临床护理中,要求人员评估产妇状况,并予以相应干预,随后缓解其疼痛感与负面情绪,指导其合理饮食,最后督促其进行适量运动,从而保证产妇分娩安全,宣泄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其疼痛感,提升其自然分娩率。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产后2h阴道出血量较少,且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异常分娩孕产妇护理中的肯定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坦.对异常分娩的孕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3):171+173.
[2]张碧慧.浅析对异常分娩的孕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5):253-254.
[3]程秀英.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异常分娩的孕产妇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195+202.
[4]郑瑞芬.对异常分娩的孕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127-128.
[5]屈晓敏.系统性护理对高危妊娠孕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影响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7):63-65.
论文作者:郑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孕产妇论文; 产妇论文; 异常论文; 新生儿论文; 产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