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棠
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1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良孕产史与异常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320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经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收获中期分裂像、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在1 320对2 640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核型107例,异常率为4.05%;染色体数目异常8例,异常率为0.30%;结构异常99例,异常率为3.75%,其中平衡易位42例、罗伯逊易位18例、染色体多态性20例、倒位27例。有906对夫妇1 812例患者因流产而就诊,占总研究对象的68.6%。通过分析,不同流产次数之间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进行产前咨询并常规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夫妇再次妊娠时应进行产前诊断以降低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率。
【关键词】不良孕产史;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突变已成为引起包括自然流产、死胎死产、畸胎、生育先天性疾病患儿及染色体异常患儿等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有50%~60%早期自然流产是由胚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1],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为探讨不良妊娠结局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有不良生育史的1 320对夫妇2 640例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6月~2012年5月来本院妇产科就诊的有不良生育史、表型正常的1 320对2 640例患者,年龄19~45岁,平均(28.35±4.46)岁。
1.2 研究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1 mL,用7号针头将血液接种于含小牛血清的7 mL的培养基中,接种30滴,37℃培养68 h后,加10 μg/mL的秋水仙素终止细胞分裂,使其停留在分裂中期,再培养4 h后,常规收获中期分裂像、制片、胰酶消化、Giemsa染色,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计数20个分裂像,分析5个核型,异常核型分析50个,计数10个。
2 结果
2.1 流产次数与染色体异常率之间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共有906对夫妇1 812例研究对象因自然流产而就诊,占总研究对象的68.6%。为探讨不同流产次数之间染色体异常率是否具有差异性,将自然流产分成3组(表1)。从表1可以看出经统计学分析,3组间χ2 = 3.29 χ2 0.05,2= 5.99 > 3.29,P > 0.0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异常核型检出率
1 320对夫妇2 640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异常核型107例,异常率为4.05%,不同临床表现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见表2,染色体异常核型分类及其检出率见表3。
3 讨论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均可能导致生育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与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有关,可发生在生殖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或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受精卵形成后卵裂早期或以后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本研究中在1 320对有不良生育史的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染色体107例,异常率为4.05%,远高于一般人群的0.5%[2],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以及选取的样本量有关。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8例,2例核型为47,XXX;2例核型为45,X;3例为47,XXY;1例为47,XY,+mar。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不良孕产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异常,造成所形成的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平衡易位是指断裂发生后的两条染色体上的片段相互交换并在断裂的位置上重接,由相互易位产生的异常染色体称为衍生染色体,由于相互易位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增减,所以其携带者可以正常。携带者的子女可能从携带者接受相同的相互易位染色体,也可能接受由该易位产生的其中一条衍生染色体。理论上可形成18种配子,其中只有1种为染色体正常配子,1种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其他16种均为不平衡配子。其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18种合子中16种为单体、部分单体、三体或部分三体,常引起自然流产、死胎、畸胎或胎儿患有先天性疾病等不同临床表现。在本研究中发现的42例平衡易位携带者中有30例表现为自然流产,8例为胎停育,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1例为单脐动脉,1例有生育21-三体患儿史,携带率为1.59%,明显高于我国人群0.47%的平衡易位携带率[3]。
罗伯逊易位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之一,在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1/1 000[4],由D、G组间或组内染色体通过着丝粒融合或短臂断裂重接形成。罗氏易位分为同源罗氏易位和非同源罗氏易位,前者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故不能有正常后代,后者可产生正常配子、携带易位的平衡配子以及不平衡配子,因此可引起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等不同的临床表现。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夫妇的流产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的自然流产率[5]。通常认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夫妇在生育中产生单体型或三体型的胚胎是导致流产的主要原因,由于单体型的胚胎一般不能成活,故所育的患儿主要为各种易位型三体,而在各种易位型三体中,主要为21-三体,其他类型的三体型常不能发育至出生也表现为流产或者是死胎,在国内文献中,仅见到2例易位型13-三体活产患儿的报道。在本研究中共有18例罗伯逊易位,其中14号和21号染色体易位有9例,20、21号染色体易位患者有4例,13、14号染色体易位有2例,14、15号染色体易位有2例,13和21号染色体易位有1例。18例患者以自然流产或胎停育而就诊。
染色体倒位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类型,是指1条染色体同出现2次断裂形成的,中间片段旋转180度重新连接而成,倒位发生在长臂和短臂之间称为臂间倒位。臂间倒位以9号染色体最常见,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82%。本研究认为,9号染色体倒位是否引起异常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倒位区段。若倒位发生于p11q12,认为是染色体结构的多态,不会引起异常临床表现;若倒位发生于p11q13,认为是染色体异常,可引起流产、死胎、胎停育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在倒位中以9号染色体倒位最为常见,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为臂间倒位,共检出27例,其中9 号倒位19例,占异常核型的17.8%。Demirhan O等研究认为9号染色体倒位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本研究发现的19例9号倒位携带者12例患者是因反复自然流产且均为p11q13,4例因死胎和3例因生育先心病患儿就诊者,他们的核型为p11q12,是否死胎和生育先心病患儿与9号倒位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认为9号染色体倒位的大小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染色体多态性是指含有高度重复DNA 序列的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集中分布于着丝粒、端粒区、随体、次缢痕和Y染色体长臂,通常认为多态性属于正常变异,不会产生表型效应,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也可引起流产、死胎、畸胎等不良妊娠结局。本研究在1 230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中检出1、16号染色体次缢痕增加4例,大Y 1例,13、14、15、22随体增加6例。这些临床表现可能是异染色质中DNA高度重复使异染色质DNA量增加,易造成有丝分裂发生错误,或影响基因调节及细胞分化过程,从而导致胎儿发育异常,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不良孕产史表现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有不良生育史的夫妇双方应进行染色体检查,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夫妇应进行遗传咨询,并在怀孕8~10周进行胎儿绒毛产前诊断或18~20周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的产前诊断,以选择染色体正常或与亲代相同的平衡易位携带者的胎儿;对于不能正常怀孕的染色体异常的夫妇亦可选择试管婴儿技术,并进行植入前诊断,这既可减轻孕妇的痛苦,也可减少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率,对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9-109.
[2]张志红,王金兰,孙超英.63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5(3):50-52.
[3]张爱萍,张学红,王瑞艳,等.786对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5):692-694.
[4]赵晓,孙晓纲,沈国民,等.中国人群罗伯逊易位的核型分布与生育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72-1676.
论文作者:吴晓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染色体论文; 异常论文; 核型论文; 死胎论文; 不良论文; 夫妇论文; 携带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