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论文_吕爱昌

浅议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论文_吕爱昌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是供电发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并且获得发展和进步,就需要不断的提高供用电的安全可靠性,提高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1.1配电自动化的管理功能日益多样化

在传统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只有2种,一是配电设施、运行状况的监测,还有一个就是数据采集。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配电自动化管理水平在原有功能上添加了配电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完整配电自动化实时管理系统,配电主站系统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原来单纯地借用调度主站变成了而今的服务于配电自动化的主站系统。配电主站原来的管理只是被动地单纯地借用,而服务于配电自动化的主站系统是主动对配电自动化进行服务。

1.2配电自动化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全网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原来是靠重合器时序整定,而今经过大力研究,实现了通过馈线自动化终端来进行检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备和风格的重要转变。原来地理信系统是孤立的静态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转变为动态实时的监控,并将SCADA统一为一体。DMS技术则逐渐向实用化方向发展,并最终实现一体化。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的经验总结也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立了专业的实用化准则规范。在看到我国配电自动化取得进步的同时,还应注意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各种标准规范虽已制定,但是仍然不是很全面,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得不到有效执行,这些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解决。部分设备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测试,便匆匆上马,这是造成系统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上是要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管理,网络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配电自动化系统本身在网络安全方面有待加强。系统推广也显不足,只有几个试点,会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管理功能得不到完整发挥。

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

同时配电主动化主站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对服务器进行协调,实现对配电网自动化运行及拓扑结构变化情况的监测和控制,使我国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2.1FTU技术

FTU的实用化设计应为全工业级设计,充分考虑实际使用情况,确保PTU能够适应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正常使用。设计过程中的温度区间标准户外应在-45℃—+85℃区间内,在此温度区间条件下,FTU需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在安装过程,FTU在结构上需与柱上的开关一致,以便于后期维护检修。FTU可以说是配电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FTU可以处理以及监控线路故障,不用多说如果蓄电池缺电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致命的。

2.2DMS技术

DMS的流程化管理技术与一体化建设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在DMS建设过程中需保证系统拓扑信息GIS/SCSADA/DMS的一致性,以及DMS与系统全局信息以及信息源头的一致性,有机连接用电信息、负荷控制信息等,以此实现信息的一体化建设。在此过程中还需确保GIS与SCADA系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二者的协调配合使用,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监测管理的重要前提。DMS的流程化管理主要包括研制阶段、市场推广阶段、供货阶段三个部分,管理内容应包括集成测试与单元测试、技术认定以及FAT。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MS流程化管理是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系统实用化的重要途径

2.3配电主站技术

配电主站的分布式管理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主要体现,配电主站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是开发式平台信息支撑技术,该信息平台需要实现数据库的实时维护与保存功能,并要求具备历史数据的查询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之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网络的通信技术实现配电系统管理与监测。也可以说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对网络通信技术最基本的需求,这样可以出现很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可以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反馈。

三、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分布式FA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电力单位不断进行改革,我国的电力单位出台了一些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不仅促使我国的配电环节逐渐开放,而且使得分散发电装置能够被广泛使用。随着我国电力单位的一些改革方案的推行,这就使得我国的配电网可以在合适的地点提供合适的能源解决方案,从而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FA体系是基于多智能化的一个体系,通过FA体系可以将智能体与区域协调器的协调一致。在研究配电自动化主站建立协调服务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以及拓扑结构的变化这两个因素,这样有利于定义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规范。

3.2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在配电自动化的有效投运的情况下,不仅可以缩小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而且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然而为了使得配电自动化系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不断优化电网结构与运行方式,这样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在配电网中,要不断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这样可以提高供电的经济性、优化运行方式。在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中,不仅要对建立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模型要进行研究,而且要对各种配电网的在线和离线参数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配电网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中,要借助优化运行决策模型,从而可以实现输入输出的关系,有利于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3.3信息化平台背景下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

在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集成系统中,配电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以及配电图资地理系统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要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的结合,实现系统集成化和信息一体化;要选择科学的平台,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提高供电质量成为电力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配电自动化系统对于提高供电质量、保障供电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要认识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作用,了解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保证供电质量。

结语

配电自动化指的是把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在电力系统中进行合理应用,提高配电效率,对故障进行及时排除,从而使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的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够使供电质量大大提高,降低电能消耗量,并且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电力成本。因此,电力部门要重视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凤霞.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关键技术及进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2]张爱梅,梁凤标,廉永青.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探讨[J].水能经济,2015.

[3]杨秀锦.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发展[J].工业c,2016.

作者简介

吕爱昌(1981.07.27),男,:辽宁工业大学,本科,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

论文作者:吕爱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浅议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论文_吕爱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