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构规划与绿化问题的探讨论文_吴图飞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构规划与绿化问题的探讨论文_吴图飞

佛山市岭南园林管理有限公司 528000

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应用生态园林式设计理念的要点,使其更能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美化需要。文章从实际出发,首先针对城市道路绿化用树以及其环境特征展开了必要分析,而后从建立以树为本的管理体系、正确使用外部力量除虫以及合理构造城市植被种群三个方面,深入对如何建立生态型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病虫害;防治

引言: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生态环境日渐严峻形势下,应采用生态园林式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理念实施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工作。

1 城市道路绿化用树以及其环境特征

1.1 环境特征

从环境角度看,城市绿化用树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首先,处于城市中,树木需要首先服从城市的职能,并且在此基础上执行绿化以及净化职能。应当注意到,城市中相对质量低下的环境,以及不能改变的热岛效应,都为树木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除此以外,更多不利因素却常常没有纳入树木维护工作的视线,这其中包括道路两旁的树木所经受到的过往车辆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土壤质量下降、植物根部生长空间有限等问题。

1.2 植被特征

从树木自身特征角度看,树种在区域内呈现出过分单一的特征,已经是目前我国城市绿化用树分布状况的一个通病,且分布相对集中,也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多城市单纯追求树木成活率,在绿化用树的选择上倾向于不多的几种甚至是一种树木,希望能够用相对简单的树种结构来满足整个城市的绿化需求。这一举措在进行实施的时候,从工作量、初期成活维护等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树木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增加,一旦爆发病虫害,其范围也必然惊人,如果使用药物除虫,对于城市中本身就极为脆弱的环境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1.3 管理特征

目前有关部门对于城市绿化用树的管理,仍然呈现出过于关注“标”而无视“本”的思想。通常的做法是“看到”问题,就去处理,并不过多关注更为长远的发展。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除虫、修剪等,这些看似对树木的维护工作,实际上都并不是从树木本身的需求出发,而只是从城市环境的需求出发。城市需要整洁和树木对于空气的净化作用,所以需要让树木保持健康状态;城市道路需要畅通,因此需要对树冠中横生的枝干进行修剪。

2 城市绿化用树病虫害防治的实践讨论

2.1 建立以树为本的管理体系

从实践角度看,想要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首先需要提升树木的自身素质。植物和人一样,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就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从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针对于城市综合环境较差的特点,想要绿化用树能够正常发挥其对于环境的净化作用,首先就需要抵御病虫害侵袭,而从根本上看,其需求就根源于树木自身的健康。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更多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对于树木生长状况中的亚健康表现有更深入的掌握。同时也应当更多注重树木的土壤状况、当地气候状况、区域内的病虫害蔓延状况等消息。在对树木进行修整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在遵守城市职能和需求的同时,尽量更多考虑到树木本身的属性特征,减少不正确修剪对于树木的影响。

2.2 正确使用外部力量除虫

目前最为常用的除虫方式,无疑就是化学药品除虫,这种除虫方式一直都被城市绿化工作人员视为最为有效和简便的方式。但是使用化学药品除虫,虽然对于除虫工作而言颇有成效,但是对于综合环境的污染,以及整个生态链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如此,对于化学药品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然而谨慎的使用,并不代表拒绝使用,在病虫害爆发的过程中,还是应当酌情使用化学药品参与灭虫活动,但是需要科学使用。相关数据表明,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只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因此,在每次执行喷洒作业之前,都需要深入分析病虫害特点,以及采用的药剂特点,力求做到有效喷洒。

2.3 合理构造城市植被种群

目前城市中过于单一的树种分布,对于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十分不利,针对于此,应当着手建立起多层级的植被群落,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抵御的同时,也有利于植被群落内部多种群的健康生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多选择几个树种,并且在分布设计工作上深入考察不同树种之间的合作特性,以及树木和城市绿化体系中其他植被的合作。多样化的树种在城市环境中,不仅仅能够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对于美化城市整体景观也大有裨益。

3 生态园林城市概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持下,生态园林城市被提出并投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不仅仅要求城市环境优美、洁净、园林绿化好,更要求在园林城市基础上利用生态学原理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城市生态功能,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跟得上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城市规划建设中应以追求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为实现主体,积极营造和发展生态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模式,全面实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有利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人们生活的城市环境,更是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非常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

4 城市道路绿化应用生态园林式设计理念的要点

4.1 设计理念

道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直接反应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和个性。除此之外,其也是城市进行文明生产的“脉搏”,更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使城市拥有美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于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建设起来的绿色廊道,对保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方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建设安全、高效、自然、生态、园林城市绿色景观道路为目标,在满足城市交通基本使用功能和安全基础上采用生态设计方式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园林造景艺术特色并将其有效应用于绿色廊道建设,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并客观反映区域城市的面貌特色。由于植物种群结构上具有镶嵌、周期性等特征,绿化植物最好以群种集中方式种植,同时增加人工群落的种植密度,积极营造一种符合自然演进的城市生态链连续的结构,建设一条与自然生产环境相符合的城市绿色廊道。比如,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可以结合交通道路周围环境设计绿化方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将城市建筑和绿化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使城市面貌更加美观。

4.2 设计方法

4.2.1 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到的,因而,城市道路绿化方案设计既要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又要有利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又在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为此,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方案应立足于现在、坚持用未来眼光认真规划和设计道路周边环境,必要时还可借助于其它领域的规划内容。比如,准确了解和掌握当前及未来几年内道路周边的土地规划情况,以免道路绿化施工完成后又因土地规划建设重新设计道路绿化方案。

4.2.2 坚持交通性质,确保道路通行顺畅。城市廊道设计应在满足于道路交通基础上进行设计,倘若影响了道路通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道路绿化设计意义也将荡然无存。因此,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坚持几点要求:第一,道路景观设计不用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比如,绿化植物不能遮挡司机视线、交通标志等,避免影响通行安全;第二,道路景观设计对交通环境应起到一定程度的维护作用,比如,道路景观中应尽量栽种利于吸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环境的植物,使绿色植物发挥双重作用。

4.3 引进园林造景艺术,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道路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应担负起一定程度的文化职能。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中应积极利用园林造景艺术,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城市绿色廊道设计中一般采用线性路道空间,但这种空间设计方式在视觉上容易给人一种单调感。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规划设计中则需要借用于园林造景中的借景、隔景、障景等设计方法打破线性空间设计,利于消除线性空间设计的弊端。由此可见,园林造景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可以提升道路绿树设计的文化性,更能消除传统绿色廊道设计的部分弊端,大大提升道路绿化景观的实用性。

5 结语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发展中重要的阶段性目标。道路交通作为城市的脉络和框架,要想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则应依托于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展开绿化建设。生态园林式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绿树设计中的应用,极大拓展了道路绿化方案的设计方法,为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设计资源和借鉴。

总之,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多从细节出发,同时以系统性的思维作为主导。除了上述思想以外,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根系以及城市土壤生长空间的匹配等问题。只有坚持不断的完善,才能真正保持树木的健康状况,有效防止虫害发生。

作者简介:

吴图飞,1981年7月2日出生,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现供职于佛山市岭南园林管理有限公司,本科,研究方向:园林养护、园林绿化施工。

论文作者:吴图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构规划与绿化问题的探讨论文_吴图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