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丽丹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人民医院 676299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克林霉素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六个月后的复发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六个月后的疾病复发率为23.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六个月后的疾病复发率为1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患者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腹部中药贴敷;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

临床中,慢性盆腔炎属于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在常规治疗中,患者病情复发率高。实践调查发现,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降低疾病复发率,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深受患者喜爱,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中,受到业界肯定。现本文主要是以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60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慢性盆腔炎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例,研究组为例,给予对照组克林霉素治疗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对照组中,年龄最大为47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30.1岁。研究组中,年龄最大为51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为30.3岁。所有患者对于本次调查研究知情知权,自愿参加,均签订同意书。均排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者。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对其年龄、体质、病情特征等情况资料对比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并给予精心护理,为她们提供出良好的住院环境,加强与其沟通,尊重她们隐私,详细告知各种具体注意事项,要求她们努力配合,加强心理指导,消除不良情绪。确保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给研究组采取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详细如下:1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成分主要包括有:赤芍、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等等,把各种药物混合熬成汤,灌注主要是采用肛管插入直肠方法。每日一次,一次50-100毫升。2.腹部中药贴敷:把皂角、蒲公英、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丹参、艾叶、三棱、延胡索、透骨草、断续等药物混合之后进行磨粉后,用布袋封包蒸热,指导患者敷于下腹部。一次两次,一次大约三十分钟。两组患者一个治疗疗程均为十四天,经期停用。

给对照组采取克林霉素治疗方法进行静脉滴注,一日两次,一次0.6.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并随访六个月,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六个月内疾病复发率。

1.3治疗效果判定

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总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30x100%。复发率=复发例数/30x100%。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方式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中,治愈为17例,有效为8例,无效为5例。研究组中,治愈为25例,有效为4例、治疗无效为1例。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中,随访六个月疾病复发为7例,疾病复发率为23.3%。研究组中,随访六个月疾病复发为3例,疾病复发率为10%。组间数据对比现实,研究组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慢性盆腔炎疾病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它主要是发生于女性内生殖器官、盆腔腹膜以及周围结缔组织,属于一种慢性炎症。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不孕、白带量增多、小腹、腰骶疼痛等,该病治疗时间较长,容易复发,给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为此,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与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具备操作简单便捷、副作用小等优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喜爱,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治疗中。

慢性盆腔炎病在中医角度属于 “癥瘕“妇人腹痛”等范畴,认为是寒湿之邪、气血阻滞、湿热邪毒、素体虚弱等原因而导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每日一次,一次50-100毫升。由于盆腔与直肠器官相临近,可促使药物经过直肠黏膜静脉丛吸收后直接进入患者的病变处,松解软化盆腔黏连,增强对盆腔炎性分泌物的吸收,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且灌肠中的丹参可宁神养血;赤芍可止痛行淤;鸭跖草、紫花地丁可解毒清热、消肿凉血;蒲公英可消痈散结。

采用腹部中药贴敷方法,把皂角、蒲公英、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丹参、艾叶、三棱、延胡索、透骨草、断续等药物混合之后进行磨粉后,用布袋封包蒸热敷于患者下腹部,操作简单方便,药物可对腹部的穴位产生刺激,透过皮肤进行吸收,进入患者病变处。成分中的皂角可散结活血;艾叶可止痛温经;透骨草可止痛活血;刘寄奴可痛经破血;断续可破淤血、生新血,善治妇人白带。川芎、当归可补血活血。两种方法结合,优势互补,增强了治疗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疾病复发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彩娥.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23(36):444-447.

[2]朴星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30):120-123.

[3]潘珂.静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J].河南中医.2013,19(02):556-558.

[4]甘望农,刘复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03)

[5]曾荣.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宫外孕术后盆腔炎的疗效与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3,27(09):411-413.

[6]戴春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16(06):252-255.

论文作者:杨丽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腹部中药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丽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