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其中行草艺术自成一家,风格独具,他将“大王”一脉的优秀传统与自身革新精神的创造性相结合,以其雄壮奇肆的“连绵草”风格,倾写个人情怀,开创了“二王”流派书风的新范式。王铎其人虔诚的崇古、厚实的功力与高明的临摹创作方法综合的结果,是个人心绪的折射。把书法的阳刚之美推向了极致。王铎师古而不泥古—王羲之行书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王铎;王羲之;行书
1 王铎其人及其书法风格
1.1王铎其人及其取法“崇古观”和学书过程
王铎(1952-1652),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人,幼成家训,十三岁在家塾读书时,始习王羲之《圣教序》。王铎一生可以分成两个时期,一在明朝,二在清朝。他的大半生生活在明朝,降清7年后,便离开人世。他一生追求“二王”,追求二王那种“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风格,羡慕他们的书法,更推崇他们的德行。
王铎一生推崇“二王”,曾多次尝言:“予独宗羲、献”。王铎一生临帖无数,所临“二王”发帖几乎占了他传世作品的一半以上。沙孟海评价说:“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其结果能够得其正传。”林散之题跋王铎行草书说:“觉斯书法,出于大王,矫正赵孟頫、董其昌末流之失。”还有一个原因:王铎把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当做作家来继承和弘扬。王铎与“二王”都姓王,而王氏一族在中国书法史上处于行草书鼻祖的位置自然应该使王铎引以为豪。王铎学古且能自出胸臆,堂奥而能出己意,用笔精熟方整留美,区别于其高堂大轴的子嗣雄强,别有一股清灵卓拔之气。
1.2书法风格的形成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最具代表性的行书大家。他将“二王”一脉的优秀传统与自身革新精神的创造性相结合,一改元明以来的平正书风,代之以雄强恣肆的“连绵草”风格,倾泻个人情怀,开创了“二王“流派书风的新范式。王铎草书风格是虔诚的崇古、厚实的功力与高明的临摹创作方法综合的结果,是个人心绪的一种折射。王铎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收到特殊的社会背景所激发,其矛盾而凄苦的内心世界,从成了其人格结构形态的特征性。颠沛流离、受人质疑的日子让王铎有更多感受要抒发。古典书风已经不能满足王铎内心发泄情绪的追求。只有个性张扬、放荡不羁才能更好地适应王铎的情感宣泄。
2 王铎对王羲之行书的继承和发展
王铎对王羲之行书技法、章法、墨法的深刻理解,植根于持之以恒的“一日临帖,一日创作”,古来从未有哪个书家可与王铎的刻苦自励相匹敌。王铎通过结体、章法、墨法这三个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伴随王铎一生。这颗投身于书法的心是纯真的。
2.1结体对王羲之行书的继承和发展
王铎继承王羲之行书技法方面,主要从笔法方面入手。王羲之行草特点是“雄逸”,其子王献之行草的特点是“飞动、雄武,神纵”,而王铎行草的特点则是魄力雄近,沉着痛快,自然传奇。王羲之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变顺锋而出,行笔中锋行走,中侧互用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而锋。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连带和附钩,即上笔终了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笔断意连回味无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铎云:“文须嶔屹历落,错综参伍”意为不齐不整,草蛇灰线,藕断丝连。如王羲之圣教序与王铎的拟山园帖的技法比较【水】、【八】、【之】,通过这三个比较王羲之笔画顾上启下,连带自然。相比王铎,笔画规矩,藏头护尾别有一番韵味。从水字分析,无论王羲之还是继承了大王一路的王铎,是为字之宫中。王铎后期的发展,王铎字法以力量取胜,笔笔力能扛鼎,沉浸于纸张。这就是师古临帖而不泥古的体现。
2.2章法对王羲之行书的继承和发展
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共有二十余个“之”字,而这二十多个“之”字形状皆不相同,是最好的例子。对于王铎的临古,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他对古帖的挪用、改写与编排上的变动,而忽视了他数十年从不间断的对王羲之经典作品的反复临摹。从王铎传世的临摹作品的章法上看,他对王羲之行书上的章法继承是存在的。
王铎在临写古帖精神气韵以原帖为准。王铎自己清楚的知道,临摹古人,即使临摹得再像,也只能是一个临摹家,却决不能独树一帜成为一代的书法家。他学古而不泥古,虔诚的崇古、厚实的功力与高明的临摹创作方法相结合。通过背临法,王铎力求透过古人来表现自我,常用“背临法”,实际上就是融入自己的情感对古帖再创造。王铎临书主要有两钟类型:以册页或横卷形式忠于原帖的临摹和以狭长条幅的形式为表现形式的临书。字数常有脱落,多种字体融在一起,变化多端,已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创作状态,也是其“师古而不泥古”的最佳体现。
2.3墨法对王羲之行书继承和发展
墨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元素,传统书论中强调“墨分五彩”,即为“浓、淡、干、湿、焦”。王铎主要使用自然墨法,即从篇首的饱含浓墨,一直写到墨干笔枯为止。然后再次蘸墨续写、由润而枯,循环往复。如王铎《杜甫诗卷》如是。王铎惯用宿墨,故更增强了因墨色渗化而产生的浓淡层次,丰富了书法中墨韵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王铎善写大幅行书,每行字多达一、二十个,如果一个个去追求墨法,会显得琐碎,为强调整体气势,他扩大变化的单位量,从一个个字变成一组组字,形成面块,结果在汉字点线的基础上发展了点线面的变化。随意赋形、奇正相生、不离法度不但广泛应用,而且有意作了夸大,利用墨色的视觉冲击力配合字形、章法把结体中的欹势发挥到了极致。如王铎六十岁《长椿寺》诗,从整体看,具有“二王”墨汁饱酣的特点,给人以清新振奋的视觉享受。王铎的用墨,别具一格,其学书作品浓淡燥润相见,墨色变化强烈而富有层次感。其浓墨凝重、沉石,有入纸三分,力透纸背之感。而引带、飞白则苍枯艰涩,犹如百年老藤枯枝,而淡墨效果又墨饱妍润,宛若秋烟,映衬其间。使飞白空灵生动,浓墨则尽现光彩。尤其值得一提的王铎涨墨的运用,王铎具有开创意义,允为鼻祖。这也是王铎在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勇于创新,继承“二王”行草书墨法出新的结果。
王铎行书的成就,不仅说明“崇古”传统的重要,个人的厚积而薄发,还显示出个人的激情和勇气更可贵,大胆的冲破前人法式的围墙、突破技巧的瓶颈,融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书法之路才可长远。宿有“神笔”美称的王铎,其人在书法上厚积薄发的积累和大胆创造的精神,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他将“二王”一脉的优秀传统、集古成家。正面抨击了元明以来的萎靡平正书风,代之以雄浑强劲的“连绵草”倾泻其人内心情怀。丰富了书法传统艺术的创造力,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1]《王铎书法选·琅华馆帖跋》中州书画出版社,1982年版
[2]《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3]陆衡《林散之谈笔法》古吴轩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刘裕琦(1995.03-),男,山西泽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研究。
论文作者:刘裕琦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王羲之论文; 王铎论文; 行书论文; 书法论文; 行草论文; 二王论文; 章法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