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州“采茶戏”是以高州山歌、粤剧、舞蹈、小调、花灯等糅合发展而成的综合性地方戏曲艺术。本文首先对高州“采茶戏”的研究价值和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采茶戏”目前面临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重点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为采茶戏研究学者提供理论素材,为采茶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州采茶戏;研究价值;现状;传承、发展;对策
课题级别:市厅级,茂名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高州“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编号:2016GJ06
一、高州采茶戏的研究价值
高州采茶戏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其雅俗共赏的表演特征,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在其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中传承至今。高州采茶戏是结合了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和教育研究价值为一体的多功能载体,因为它不仅见证了高州400多年的历史变迁,更是承载了过去,孕育着未来。另外高州茶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它是高州以及岭南民间艺术文化的较高水平的代表,是研究岭南粤西传统音乐、舞蹈、文学、歌谣、说唱、戏剧等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依据。其丰富的表演艺术、采茶艺术、生活习俗、服饰礼仪等,蕴含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高州“采茶戏”的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外,非物资文化遗产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之一。各省、市政府都在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相关人士也在不断研究非物质文化的精髓,以文字、影片、网络、电视等形式进行宣传、保护和传承。高州“采茶戏”作为茂名地区非物质文化之一,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加以扶持、保护和宣传力度,但其力度还不够,研究采茶戏的人也不是很多,可查的资料也很有限。更重要的是,随着当代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人们的欣赏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得传统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如下:
1、表演艺人越来越少。由于“采茶戏”属于地方“草根”文化,社会地位一直不高,表演艺人收入低且不稳定,现在高州“采茶戏”表演艺人越来越少,学徒更少,只有个别师傅带几个学徒,并且师傅和学徒年龄都偏大,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采茶戏.。目前,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地。
2、采茶戏市场越来越小。由于媒体、网络的发展,电视、智能手机的的普及,采茶戏的表演市场越来越小,观众越来越少。现在,每年高州“采茶戏”的表演场次很有限,大多都是在春节后私人“年例”上表演。观众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儿童,即使到场了,也只是看个稀罕,热闹一会儿就走了。很少有人能坚持把整场戏看完。
3、采茶戏艺人收入不高,艺人之间矛盾众多。由于“采茶戏”市场较小,表演艺人上台机会少,每场表演报酬很有限,根据演员角色的不同,工龄的长短,师傅和学徒的阶层不同等,收入也高低不等。传承人、主角比配角、学徒要多拿高很多的报酬。这种古老陈旧的管理分配模式,使表演艺人之间产生很多矛盾,严重挫伤了配角、学徒学习和表演采茶戏的积极性。
三、高州“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各级政府相继都出台了保护措施,其主要手段就是以政绩的形式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前,相关部门很重视,会收集大量的史料、图片、视频,审核、确立“非遗”传承人等。但申报成功后,重视程度就明显减弱。高州“采茶戏”2010年被评为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茂名高州是座古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如:高州木偶戏,高州山歌,木版画,冼夫人文化,八音锣鼓、高州粤剧等。政府“非遗”监管部门的任务艰巨,项目众多,每年给予“非遗”的经费支持有限,分给“采茶戏” 项目的金费很少,不足以改变采茶戏艺人的生活状况,对采茶戏的传承、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保护。建议当地政府,依据国家相关法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有效的保护措施。见于高州“非遗”众多的地域特点,监管部门可制定出一套有效的“非遗”传承发展体系,把各项“非遗”综合起来管理,建立“非遗”传承发展产业链,给“非遗”提供表演舞台,提高表演艺人的生活收入,鼓励年轻人学习非遗文化,提高表演艺人的文化素养。
1、提高采茶戏艺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收入,消除他们之间的矛
盾冲突。
采茶戏这门艺术,几百年来都是社会最底层的穷苦人民在表演,表演艺人文化素养普片不高,收入低廉,生活困难。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高州“采茶戏”尤为严重,目前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市场有限,收入来源匮乏,在有限的表演中,艺人之间为了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矛盾冲突非常严重。一致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加入这个群体,目前表演艺人越来越少,年龄越来越大。鉴于以上原因,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采茶戏艺人的收入,可以像木偶所一样,把部分优秀的艺人纳入事业编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减少利益矛盾的冲突。
2、大力宣传采茶戏文化,建立多元化的宣传渠道。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宣传被视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传媒、网络、电视、手机等的发展,宣传途径非常丰富,且速度很快。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网站,建立采茶戏文化平台,收集采茶戏剧本、视频、图片等,让年轻一代了解采茶戏古老的记忆,知道采茶戏的艺术价值,熟悉采茶戏的舞台表演,热爱采茶戏传承,以自己家乡有这样优秀的“非遗”而骄傲,最终为采茶戏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3、与高州现代旅游文化相结合,开发旅游品牌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旅游成了人们节假日的
主要工作之一。高州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可以结合地方发展特点,适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旅游相结合,在景区类适度开发“非遗”文化展览或展演。如果条件允许,可打造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旅游产品,把高州木偶戏,采茶戏,冼夫人文化,高州山歌、高州粤剧、八音锣鼓,木板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起来,建设高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地,这样不仅可以给当地政府财政带来巨大收入,还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表演艺人的收入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人从事“非遗”的传承事业。
4、与当地茶文化紧密结合,给“采茶戏”提供表演、传承发展
舞台
“采茶戏”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反映了茶农的茶园生活,表现了茶农的丰收喜悦心情。自古采茶戏表演文人很少参与,基本都是下层农民参与表演和观看,自娱自乐,上层名流很少关注,甚至看不起这种“低俗”的表演。如今是新社会了,人们的思想应该转变一下,人人平等,没有阶级之分,建议茶商们能支持一下采茶戏的发展,毕竟它是高州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州人民非常喜欢喝茶,高州绿茶在当地非常有名,但始终不能走向全国,究其起原因,宣传力度不够是其中之一。为了促进高州茶叶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茶老板和茶农们要做点工艺活动,每年可以开展茶叶节,展示茶文化,这样不仅大力宣传高州茶叶,同时又支持了采茶戏的传承发展。另外,茶楼老板也可以邀请采茶戏演员长期在茶楼表演,不仅可以吸引顾客,提高客人品茶的情调,增加收入,同时,也为“采茶戏”演员提供了表演舞台,增加了生活收入,为“采茶戏”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5、建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机构,让“采茶戏”走进校园。
几百年来,采茶戏的传承方式都比较单一,基本都是家族式传承或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口传心授,手把手的学习。平时演员各干各的事情,有了演出任务临时聚集排练一下,演出结束又各奔东西,很少有人专门去深入研究,创新发展。为解决这种古老的单一的传承模式,政府部门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机构,定期请传承人,优秀艺人讲课,免费培训“非遗”表演爱好者,壮大传承队伍。举办采茶戏表演比赛,促进艺人之间的艺术交流。鼓励“非遗”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儿童、少年、青年了解它,喜欢它,学习它,表演它,传承它,发扬它。
结语:综上所述,高州采茶戏的现状不尽人意,但我相信这只是传统艺术发展中一个低谷阶段。随着政府不断的出台相关政策的重视,群众欣赏观念的认可,艺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授艺方式的改进,我相信,高州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必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危机——以高州木偶戏和采茶戏为例 [J].人民音乐, 2012( 5):63-65.
[2]周泽明.高州电视台主讲的民间艺术奇葩“高州采茶戏”视频.
[3]王伽娜.高州木偶戏和采茶戏的浪漫风格——西方音乐美学的视角》[J].星海音乐报,2011(4):74.
[4] 陈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J].南方论刊,2008(11)
[5] 王伽娜.粤西音乐文化发掘与传承的有益探索——肇庆学院“地方音乐文化研究团队”的粤西民间音乐研究。
[6] 范晓君.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7]周泽明.古朴的高州采茶戏[J].茂名日报,2007年12月21日第二版
[8]余洁芬.广东采茶歌舞中舞蹈语汇的艺术特征[J].艺海,2012(09):123.
[9]杨思柳.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群文天地.,2012(08)
论文作者:陈广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采茶戏论文; 高州论文; 文化遗产论文; 艺人论文; 物质论文; 文化论文; 收入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