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中采用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6月到2016年09月本院接收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2例采取甘草酸二铵进行治疗,实验组44例采取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碱性磷酸酶(ALP)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药物性肝损坏;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
【中图分类号】R5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247-01
药物性肝损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肝疾病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因为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或者药本身的特性使得患者体质对药物过敏而引发的肝脏功能损害[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的肝疾病。本文将对在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中采用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效果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06月到2016年09月本院接收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符合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2]。
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27±8.42)岁。实验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3.53±6.2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生产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609;规格:150mg/次),3支/次,用250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之后再缓慢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规格:0.1g/次),2支/次,也是先用250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之后再行缓慢静脉滴注,1次/d.30天为一个疗程。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适度增加剂量,4支/次。
1.3 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TBIL、ALT、GGT、AST与ALP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无效:临床症状与肝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后TBIL、ALT、GGT、AST与ALP的肝功能指标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χ2)检验比较。P<0.05代表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实验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57%。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0.05(χ2=5.4910,P=0.0191)
2.2 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实验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类研制的化学药品的增加,非处方药的数量增大,使得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人们也开始逐渐重视药物使用的安全问题。
在本文研究中,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TBIL、ALT、GGT、AST与ALP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如下:①异甘草酸镁属于第4代甘草酸制剂,甘草酸中可以通过对激素受体形成作用,抑制钙离子内流,调节物质代谢,抑制或者是激活酶的活性[3]。有明显的抗病毒、消炎、解毒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主要用于肝疾病的治疗。根据研究发现,甘草酸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纤维化以及抗肿瘤等效用[4]。②异甘草酸镁对于大鼠急性的肝损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防止ALT指数升高,降低肝细胞发生坏死、变形的几率。据有关研究显示,异甘草酸镁在降酶速度与程度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作用,能够对肝细胞膜有保护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有效防止血压升高以及水钠储溜的出现[5]。
综上,在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应用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提高用药的临床效果,提高肝功能改善水平,是多功能肝细胞的保护剂,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健梅,杨仁国,耿晓霞.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2):2076-2078.
[2]聂琦,袁冶,陶立轩.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50例[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2):1488-1490.
[3]陈丽虹,王健华,李春明.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03):317-318.
[4]刘鸿凌,游绍莉,朱冰.甘草酸制剂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03):257-258.
[5]高卫红,邵伟杰,雷涛.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45例[J].中国药业,2013,22(11):122-123.
论文作者:夏六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肝功能论文; 实验组论文; 甘草酸论文; 指标论文; 药物性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