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论文_王野,庄哲,蔡国梁,蔡国锋

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论文_王野,庄哲,蔡国梁,蔡国锋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医院 15030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得出结论,为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从我院选取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除了给予常规性治疗,还施行腕踝针治疗,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结果:通过3个疗程后的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2.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6.1%,经过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此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实验组治疗过后疗效持续时间更长,复发率比对照组小。结论:运用腕踝针治疗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大多数是由于折返激动所致,少数由自律性增加和触发活动引起。心电图连续3次以上室上性过早搏动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和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有时二者心电图上难以鉴别,则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频率超过200次/分钟,可引起心、脑器官供血不足,血压下降、晕厥、抽搐发作(阿-斯综合征),以及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对人体威胁极大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人们造成了恐慌,人们也在不断探究它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压患者颈动脉窦等。近年来,还有人提出用针刺治疗对其也有显著作用,但是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就是通过实验来证明腕踝针治疗对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有效果的,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背景

本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的100例,这100例全是经过患者自身同意的,不存在任何强迫性。然后我们根据他们住院的顺序将他们分为两个组别,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人数为3:2,即实验组60人,其中有男性28名,女性32名;对照组40人,有男性20名,女性20名。患者的年龄跨度大,范围20岁~70岁,平均年龄为49岁。发病时间也大不相同,最长为48小时,最短为30分钟。男女人数也不相同,其中有男性48例,女性52例。研究对象的涉及范围广,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广泛性。而且患者们在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从统计学上分析并无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他们的实验结果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1.2方法

由于这个实验分为两组,所以两组所采取的方法也有不同。实验组运用针灸的方法:对于针的选择也有一定讲究,而对于此次实验,最好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在针刺之前要对患者的坐位进行选取,要选取腕关节或者踝关节的刺激点上,对刺激点周围进行消毒,然后用针刺在刺激点上,刺下深度大概为1.4寸,并且不能让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如果一旦患者有此种感觉,就要对针的深度、角度进行调整,施针完毕后,应将其固定半个小时以上,每日或者隔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比实验组的简单,只需让患者每天服用地尔硫? 60mg,早中晚各服用一次,也是10日为一疗程。这两个组的共同就是,在做完一个疗程之后都应该休息5天再做下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束之后,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以及判定标准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时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8.0,采取了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则采取百分率的方式对其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软件的测定结果X2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与分析,最终发现,P<0.05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具备以下条件:①突然发作,心悸,焦虑不安,晕眩,晕厥,胸闷,气短,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②体检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律绝对规则。③心电图表现:心率150~ 250次/分钟,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P波为逆行型(Ⅱ、Ⅲ、avF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波与QRS波群保持恒定关系;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2.结果

10天过后,也就是第一个疗程做完,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后P> 0.05,没有明显差异性,说明两种方法对病情的治疗是一样的;第二疗程完毕之后,发现χ2= 4.13,P< 0.05,也就是说结果进过统计分析时具有差异性的,即说明了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每天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是不断提高的;第三个疗程结束之后,这种结果更加明显,就更加说明了只要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及时治疗,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针灸也好,药物也好,都会起到抑制病情的作用。除此之外,该实验还得到另外一个结果,这就是对上述实验的补充,在做完实验3个月后,又进一步对患者进行了检查,发现治疗有效率结果差异明显,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以及治疗的持续时间更长,这就证明了用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比用药物治疗的更有效。

3.讨论

3.1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阵发性室上性的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多种,它常常会因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缺氧血症、低血钾症、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其他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伴有心房扩大者、洋地黄或其他药物毒性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引发,同时也可以没有病因的发生在人体身上,如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等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引发。

3.2怎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采用对照组实验中的钙拮抗药地尔硫?,对于治疗此疾病,它绝对是病患的第一选择。使用这个药会慢慢减慢心率,同时使得心脏的工作负担减轻,对心肌耗氧量来说,它又能很好的减少其消耗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冠状痉挛,比其他药物更有效。比药物治疗更持久的就是腕针治疗方法,它的机理与多数人多认同的运用内关治疗的方法类似,具有镇静安志、宁心安神的功效,对心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实现。针刺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以及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体液因子,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心率失常。并且在这个研究中还表明了,运用针刺——腕踝针治疗的效果远远要比运用药物治疗好的多,但同时又说明了任何病情的治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对腕踝针治疗也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的使用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而运用针刺就避免了这中影响,是可以在临床中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李红.按时取穴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即时效应观察.中国针灸,2003;23(3):133.

[2] 董善京.针刺内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河南中医学报,2006.2(06):69.

[3] 史明仪.大鼠“内关”穴注射硝酸甘油缓解心脏缺血作用研究.中国针灸,2002;22(12):833

论文作者:王野,庄哲,蔡国梁,蔡国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论文_王野,庄哲,蔡国梁,蔡国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