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示范区建设: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_经济建设论文

生态示范区建设: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_经济建设论文

生态示范区建设:垦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正确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垦区论文,示范区论文,社会发展论文,生态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阶段性变化使垦区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

随着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微观和宏观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垦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战略性结构调整新阶段。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矛盾,影响和阻碍着垦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不相适应:

第一,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与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垦区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仍然用短缺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发展经济,以数量论英雄,发展经济的结构意识、品质意识、市场意识还不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束缚着垦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二,资源和资产配置与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各类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紧缺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工程设施滞后、功能老化、配套不全,土地利用尚不充分、乱占耕地和浪费土地现象时有发生,毁林开荒、私采乱挖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加之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掠夺性经营和短期化经营行为,致使农业受灾面积、受灾程度都有所上升,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减弱,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影响了垦区职工的生产和生活。

第三,产业和产品结构与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结构不合理,垦区产品存在着“三多三少”情况:大路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原料型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产品不能适应市场和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消费的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质量不优,加工水平不高,导致销售不畅、价格不好、效益不佳。

第四,科学技术水平与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从总体上看,垦区在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农产品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尤其是大宗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与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科研、推广、生产相互脱节。科研与需求脱节,技术推广与市场服务脱节,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不适应优化结构和品质的需要。科技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常规技术多、重大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少,产品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知识形态技术多、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少。职工的文化科技素质与职工的人力资源水平也与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

第五,职工收入的水平与新阶段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垦区职工收入增长缓慢,加之分散的小规模承包经营,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商品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既缺少规模效益,又与质量效益农业不相适应,很难参与处于买方市场的国内外农产品贸易的激烈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垦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上述问题和矛盾的存在,给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性因素。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有效地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和不利条件,选择培育和保护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适应农业新阶段变化,实践江泽民同志“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社会技术同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用生态文明牵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宝泉岭分局进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对推进垦区双文明建设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农垦宝泉岭分局的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从1996年开始的,1999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2001年底正式通过国家二类生态示范区验收。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第一,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利于质量效益农业发展。宝泉岭分局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进一步优化结构,实施“四上”战略(上水稻、上经济作物、上饲料饲草、上林业),落实高产攻关示范田19.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00万亩、青贮饲草10万亩,植树造林13万亩(退耕造林4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5万棵,营区高标准化绿化25处,公路绿化30公里。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2年在历史罕见的旱灾下,全局粮食仍获大丰收,总产达到120万吨,95%以上的从事种植业的职工盈利,生态农业建设为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提供了基本保证。

第二,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垦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必须拓宽农业经济的发展领域,向产前、产后延伸,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改变农业弱质地位,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由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进入市场竞争。宝泉岭分局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手段,通过“体制创新+龙头牵动+基地建设”的经济新模式,重点围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抓好“五龙”(五大龙头企业)、“六链”(六大产业链)和“八大基地”(八大原料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北珠牌”精米、“宝牌”乳粉、“宝泉牌”豆酱均已取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畅销10多个国家和国内20个省(市)50多个大中城市。产业化拉动了基地发展,全局已形成拥有140万亩的优质水稻基地和存栏3.8万头的奶牛基地,出现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第三,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招商引资。发展垦区经济,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开发两个资源,迅速扩大对内对外经贸领域,提高对内对外经贸水平。而扩大开放开发的最有效途径是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走绿色有机农业之路。宝泉岭分局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对现有绿色食品通过国家国际认证,吸引国内外客户。以“让世界了解宝泉岭,让宝泉岭走向世界”为主旋律,走“订单+绿色+特色”之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先后参加了哈洽会、北京绿色食品周等各种洽谈和展销活动,成功地举办了对俄经贸洽谈会,广泛邀请有俄、法、日、韩等国参加的国内外客商进行合作,共与国内外客商签约288项,合同协议总额达23亿元,引进资金6000多万元。其中,生态示范农场新华农场的“北珠”牌大米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示范农场普阳农场的玉米出口俄罗斯10000多吨,深受国际客商青睐。

第四,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农垦小城镇必须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只有实现小城镇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活动,把农垦小城镇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城堡”。宝泉岭分局以生态示范区建设为指导,把小城镇建设当做支柱产业来经营,连续五年被农垦总局授予“城镇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授予省级“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500个小城镇试点单位。到2002年10月,全局已建大型文体广场9个,达8万平方米,各类雕塑50个,建成绿地298万平方米,城镇建设总面积已达173.8万平方米,涌现出四个省级模范小区单位,基本实现了卫生系统齐全、用水安全、文化教育先进、城镇设施齐备、能源电力有保证、社会服务功能健全、绿化、香化、净化、美化的生态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力地推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第五,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保证垦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有一个发展阶段和建设过程。其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垦区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取决于垦区生产力和垦区经济的发展质量,取决于职工的富裕程度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而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垦区在取得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问题,加之近年来由于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致使销售不旺,出口不畅,所以现阶段垦区经济发展既受资源环境,又受国内外市场双重约束。因此,我们不能走破坏生态环境、掠夺自然资源、追求短期效益的老路,必须选择培育和保护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宝泉岭分局坚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水土保持、生态林业、生态小城镇和生态环境治理六大工程,收效甚佳,使宝泉岭分局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到3.8%,森林覆被率上升到13%,退化土地治理率77.2%,湿地面积达到23.8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69.8万亩,超过了国家级示范区标准。生态效益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全局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6亿元,人均收入4500元,年末居民储蓄余额17.3亿元,人均储蓄8100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第六,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是土地资源、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更多地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劳动者的数量,而在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上。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在抓好环境保护利用的同时,应充分开发利用好垦区的人力资源,努力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教兴垦战略,促进垦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宝泉岭分局在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科教兴局,加快现代化科技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全面渗透,通过文化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应用参与、专业培训、人才开发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知识,造就了一批具有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的教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和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科技干部职工队伍,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在科教兴垦中的作用,在实践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六大工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示范户、专业户、规范户和规模经营大户,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用生态文明牵动垦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用生态文明牵动垦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摆在垦区各级领导、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任务,就是以对垦区事业和垦区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用生态文明牵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加强领导,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组织支撑。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真正加强领导,纳入工作日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宝泉岭分局在加强领导上做到了四落实:组织落实。成立了以分局主要领导和农场书记、场长为组长,分局和农场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局、场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各单位一把手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第一责任人,对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负总责、负全责;方案落实。委托国家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宝泉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生态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和建设项目及保障措施,并举办了有六国环保专家参加的中国加入WTO农业贸易与环保问题国际研讨会,进行评价,使生态示范区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落实。明确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指标分解到人,形成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使全局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化、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群众支撑。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关系到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建设生态示范区必须提高全员意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宝泉岭分局首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人员到国内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参观学习;邀请国家环保局领导和省内专家来局授课开办讲座,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建设生态示范区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其次,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舆论引导,电视媒体每天播出“唱好建设生态示范区主旋律”,开展局、处长访谈录,创建每月两期《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简报》,及时宣传报道生态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和经验。再次,利用“4·22”地球保护日、“6·5”环境保护日、“9·16”臭氧层保护日、“12·12”生物多样性保护日进行宣传活动,同时成立环境保卫队、环保青年志愿团,积极开展活动,印发《生态建设应知应会百题》宣传册,开展百题知识竞赛活动,提高了全局人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出现了人人关心生态示范区建设,人人支持生态示范区建设,人人参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可喜局面。

第三,加强科教兴垦,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把科教兴垦有效地注入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牵动垦区双文明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设生态示范区必须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有效供给和职工收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建立和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和科技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而切实加强对科教工作的领导,这是实施科教兴垦,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和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应切实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和教育培训网络建设,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宝泉岭分局2002年投入80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武装省重点中学宝泉岭高级中学,为加快教育发展增添了后劲。应切实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竞争有序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宝泉岭分局在生态建设中大力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已提高到70%。

第四,加强投资融资,为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撑。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助推器”,而加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则是促进发展的“添加剂”。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和增加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并在投资机制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从而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后劲。宝泉岭分局在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投入上,紧紧抓住利益、契约、资产、服务四大环节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3亿元以上,加快了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步伐,使生态示范区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第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市场支撑。在发展生态示范区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市场理念和市场建设也必须随之发展。市场的支撑作用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极其重要,不可或缺。在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上,必须实施大经贸、大流通战略,狠抓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生产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必须抢抓机遇,强力拓展国内外市场,要面对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扩大经贸合作,抢占市场,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必须优化环境,落实政策,构建大开放,大流通新格局。从基本建设到生产经营,从管理到生活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政策到位,服务到位,支持到位,给予积极配合,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形成“办好一个,吸引一批,影响一片”的连锁效应;必须实施经贸合作,促进发展。充分利用垦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境外旅游,充分发挥沿边的地缘优势,与国内外旅行社联手,开拓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路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到垦区进行游览和经贸活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构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标签:;  ;  ;  ;  ;  ;  ;  ;  

生态示范区建设: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_经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