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当代青年思想教育的一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当代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怎样才能成长为四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这是当代青年所关心的一个严肃而又重要的问题。张海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这句话反映了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感触到自己的实践与五四青年的成长有着共同的东西——为祖国无条件地贡献自己的一切。我们认为,今天的青年,只有把历史上青年成长的规律认真加以分析,继承精华,记取教训,才能继往开来,担负起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重任。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探索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成长的轨迹,才能引出教育和疏导当代青年的正确方法,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因而,我们需要研究过去,思考今天,为了明天。
一、爱国主义是青年成长的重要思想基础。
青年的特点是,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容易接受新事物,关心和向往未来。生活在旧中国的青年,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政治制度深恶痛绝,对于三座大山压迫下的祖国的经济贫困落后十分不满。他们探索社会和人生,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爱国主义成为先进的中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和青年成长的关系。我们从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时的第一次大革命,以及“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十多年革命运动来看,代表青年主流的先进青年总是以极大的爱国热情,站在革命的前列,起了某种先锋和带头作用;同时,革命运动的实践又培养、锻炼了青年。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很明显,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青年投身革命的动力,首先是爱国热忱。青年时期的爱国心理是:向往祖国富裕,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可以说,五四以后的任何一个革命者和杰出人物,一般说,开始时都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爱国主义推动了青年运动的发展,哺育了青年一代。但是,爱国主义思想并不仅仅是青年的特点。它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来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和美德。青年喜爱探索和追求真理,最能直接地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他们把自己的特点和爱国主义思想牢固地结合,就成为一种志气。青年时期的志向,就是从爱国主义和青年特点的结合中产生的。因此,青年总是自觉地把祖国的前途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当代青年,尽管与过去时代的青年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但就爱国主义思想而言,仍然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生动地反映在青年英雄的身上,反映在“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祖国献身的豪迈气概中。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五四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也是当代青年为实现祖国四化而奋发学习、迅速成才的推动力。青年数学家杨乐,从小就立志“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写进数学书中,为祖国争光”,他与张广厚一起在函数值分布论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被国外称为“杨张定理”。当代青年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建设和保卫祖国。爱国主义思想,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青年理想的形成,影响着青年对职业的选择,激发青年建设祖国四化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二,不同时代的青年,成长的规律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外因作用,促进青年内因变化的条件也大不一样,展现在青年面前的成长道路也将有所不同。
五四时期,青年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山河破碎,人民受难,中华民族任人欺凌,青年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大革命时代,青年面临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非常尖锐,青年的历史任务是为自由和解放而斗争,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的中国,历史任务是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欣欣向荣的人民共和国;八十年代,青年面临的是清除“左”的影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搞四化。青年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向现代化进军,担负起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使命。
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青年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总是连在一起的,青年的利益和祖国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青年在每一时期,对革命任务的态度,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大小,正体现了一个青年成长的状况。
第三,同一时代的青年,成长状况也是不同的。由于环境影响、个人经历和阅历,以及经济地位的差别,个人性格、爱好、志向学习的不同,也对青年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影《大浪淘沙》反映了大革命时期青年人的组合和分化。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走到一起,得到暂时的结合,在革命的浪涛中,他们有的勇敢坚强,接受真理;有的贪生怕死,寻找避风港;有的成为反革命。青年意志、性格形成的过程,正反映了受环境、个人经历、阅历差异的影响,形成对革命态度的不同。有的成长起来,有的被革命洪流所淘汰。这部影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进步青年成长的规律。
同样,八十年代的青年成长的状况也不尽相同:有的热切追求真理、学马列、学文化、学科学,努力把被“文革”耽误的时间夺回来,甘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社会和人民;有的对纠正不正之风缺乏信心,悲观失望,自以为“看破红尘”,因而起步迟缓;有的锒铛入狱,之后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奋起直追。这些差异性,既反映了一个青年受环境、教育、阅历、经历影响的差异,也反映了在改造客观世纪中改造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的差异。有人说五、六十年代是出“雷锋”的年代。那么,我们现在狠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以上三点,是否可以这样看:爱国主义思想是青年成长的重要思想基础。五四以来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反映了中国青年的成长道路;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青年成长的规律。
二、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是青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条件。
青年是爱国的,但这还不够。如何爱国?中国人民从长期的苦斗中,作出伟大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五四运动以来的先进青年都有共同的信念,就是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才能从苦难中崛起。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在苦闷中彷徨的爱国青年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动。马列主义对青年的影响,才使青年运动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五四以前,许多有志青年寻求救国救民、解救中华的真理,都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富有爱国主义的热血青年才能认识到,要变革社会必须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如旱久禾苗逢甘露,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精神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当代青年依然要把马列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健康成长。否则,青年的爱国热情也会导致盲目的行动。有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理论。这就没有弄懂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二是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这在一八四八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就开始了。在我国,共产主义运动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现在已经发展到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可见,共产主义思想和实践早已存在于我国的现实生活中,绝不是渺茫的幻想。每一个有作为的当代青年,都应当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尽快使自己在政治上成熟起来,成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四化建设人才。
三、青年只有依靠党的领导才能健康成长。
翻开中国历史,纵观青年运动,我们可以看到青年的成长,都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其间,接受党的领导,成为这一发展过程的关键。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对青年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使青年在实践中学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看到中国的光明前途。在实践中增强了信心,磨炼了意志,从幼稚走向成熟。
青年运动不能离开整个人民大众的革命运动,不能离开党的领导;青年也只有在党的哺育下,才能成为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有用的人才。这是五四运动以来被反复证明的一条规律。无数有志青年,都是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在今天的少数青年中,为什么会出现对党的领导不那么信任的情绪呢?关键在于这些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十年内乱带来的严重创伤。十年内乱时,青年们的热情被引入歧途,变成了狂热;青年们的纯真质朴被践踏了,变成了道德水准的实际低下;青年们对党和党的领袖的朴素阶级感情被扭曲了,变成了个人迷信、个人崇拜。这些青年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留下的是惭愧、埋怨,充满内疚。在他们中出现对党的怀疑,自然有青年本身的问题,也有我们在培养青年成长的方向上的教训:如,用错误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去指导青年运动,导致青年脱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轨道;用“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错误口号发动青年,只能使青年运动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破坏;错误地打起“造反有理”的旗帜,造共产党和人民的反,敌我颠倒,必然改变青年运动的性质。
我们应当牢记这一历史教训,懂得青年运动千万不能脱离党的领导。当代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四化建设,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把知识和力量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把自己培养锻炼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青年必须养成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青年运动的实践告诉我们,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青年从个人奋斗走向为全民族利益而斗争的伟大进步。青年本来是个年龄集团,工、农、商、学、兵各业都有青年。青年与整个工农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形成了整个劳动阶级的巨大力量。五四运动就是一次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正如毛泽东同志总结的那样:“只有知识分子跟工人、农民正确地结合,才会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力量。”(毛泽东:《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当代青年,毫无疑义地必须在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实践中,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同时,只有密切联系实际,青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获得知识,这对于一个有志青年来说,确实是人生道路的重要一步。青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为祖国和人民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深入到实践中去,深入到基层中去,把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炼自己的思想、意志和品格,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使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提高,从而走上成才之路。
五、五四以来的青年成长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考察青年在中国革命运动中成长规律的目的,就是按照规律培养教育青年,扬其长,避其短,使之健康成长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之才。从中得到六点启示。
一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年。由于当代的青年长期生活在优裕、和平的环境中,依赖性大。对历史赋于的重任思考不深,对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免疫力不强。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在青年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灌输,使青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认识自己肩上的历史重任,按时代要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人才。
二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照顾青年特点,开展有益活动。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四化建设,青年是这支大军中的有生力量。毫无疑问,青年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四化主题,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我们市许多中学、工厂根据青年人爱动、爱想、爱说、思想活跃的特点,通过“学英雄、谈理想”研讨会、答辩会、讲演会、主题会等多种形式,对青年进行理想教育,在青年中产生强烈反响,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三是要循循善诱,积极引导。青年时期的心理活动,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喜欢独立思考,感情比较丰富,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比少年时期有很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但这一切都有两面性: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可以变成无政府主义者;可以成为刻苦攻关、为四化争贡献的突击手,也可以变成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的利己主义者。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要用先进典型进行正面教育,用马列主义思想进行科学指导,还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解答问题。既要说建设成就,也要谈存在困难;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也要说明还需不断完善、前进:既要谈四化建设的美好前景,也要谈现在仍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要讲事实,讲真话,讲真理,办实事,使青年相信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坚决和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
四是要调查研究,因人施教。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现在青年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经历差异很大。因此,青年中的思想层次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调查情况,认真研究,因人制宜,采取相应的切实措施,具体人具体对待,搞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
五是要信赖青年。青年在生理上是精力充沛、生机勃勃;在心理上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这是优点。我们在做青年工作时,要相信青年能够担负实现四化的历史重任,要相信青年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相信青年的首创精神。不能对现在的青年不放心、不称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曾一度被四人帮阉割,造成少数青年思想的迷惑。但是,青年一旦了解祖国苦难的过去,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一旦掌握了真理,就会奋力拚搏,所向披靡。应当看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青年的本质,愿为祖国大干一番事业,做有贡献的人是青年的理想。
六是要满腔热情地关心青年。青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应当关心青年的切身利益,这和祖国、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要关心他们在学习、婚姻、恋爱、家庭、就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支持青年,使青年的火红年华大放光彩。工会、共青团和文化部门的活动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青年开辟健康的活动天地,提供“卫生”的、营养丰富的“食品”。关心青年的身体、学习、工作、生活,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