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文献图书馆工作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文献图书馆工作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文献馆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文献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知识经济对文献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已经而且必将对未来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将使现有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其中也包括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机构中的文献工作就是从事知识的采集、加工、交流和管理等业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认识到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投入完全可以获得最合算的经济效益,甚至可用“一本万利”来形容图书情报的投入与产出。

知识经济下的网络平台使知识资源流通快捷,灵活、高效。网络的建立和使用使图书情报传统工作的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次,知识经济下信息管理的网络化,要求图书情报机构在采编、流通、检索和资源管理方面实现自动化管理,建立馆藏图书资源数据库,并将馆藏纸质文献资源转化为网上能流通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

2知识经济时代的文献馆工作

作为一个在文献工作岗位上工作多年的文献工作者,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必须迅速改变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推进文献管理自动化,从传统管理转入自动化管理,更好地开发、管理和利用情报信息资源,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

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情报信息研究所,其文献馆应采取以下管理模式:

2.1 管理自动化

(1)文献采编自动化。传统的文献采集途径,基本上是利用订购或采购手段获得各种类型的文献。而在网络环境下,除了部分保留传统的做法外,将大大拓宽搜集途径,收集方式也将发生变革。收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向网络节点上的任何文献销售或生产部门预订、采购文献,也可以广泛地收集全国以至全球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这些文献信息可以是文献题录、摘要,也可以是全文信息或多媒体信息,有些文献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在网络环境下,现代化文献中心的文献管理和服务不再是被约束在具体物化的资源范围和永久固定的地域场所之中。由于利用网络节点上的各馆藏文献极为方便,因而可以真正抛弃文献馆藏上的求全思想。这时的文献收藏方针应考虑针对性、实用性和经济性,文献的合理布局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专业化、特色化将是合理配置资源的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文献资料的采购、查重、自动打印订单、组织订购目录、资金帐目统计及各种订购数据的分析统计工作;用计算机编制各种形式的产品目录等,但要注意选择好采购软件,做出规范的采购工作单。

(2)加工方式自动化。传统的文献信息加工是以手工方式进行作业。在计算机用于加工领域初期,仍以单机完成某个特定环节的数据处理。但在文献信息大量涌现的今天,这种加工方式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文献加工的需要,目前,在有的文献信息系统中已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标引,有的采用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自动标引,通过实践,进一步向更完备的人工智能或专家系统发展,如利用文献加工的专家系统来进行标引、著录和文摘编写。另外,也可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组成集成化的文献加工与处理环境。

(3)流通管理自动化。流通管理亦即文献资源的对外开放阅览服务与借阅管理。高素质的馆员和资料服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导读者查询所需资料和文献,提高服务效率;利用计算机进行借阅管理,可以随时掌握文献的去向,及时催还各种到期文献,了解各种文献利用情况以及各类读者到馆阅览及借阅情况,从而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并为订购文献提供定量依据,提高藏书质量。

(4)刊物索引编制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对已贮存的文献自动地编制各种索引,如关键词或主题词索引、责任者索引、分类号索引等,并可提供给读者进行手工检索。

(5)数据处理自动化。对于文献馆工作中的各种有关数据(书目、咨询、读者、流通、馆藏、统计经费、服务项目等),通过计算机自动编排各种文档,并输出所需产品(目录检索结果、通知单、统计表等)。

(6)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自动控制,将图书、文献的采购、登到、编目、流通、情报检索等环节涉及的各类数据分别一次输入,多次利用;一处加工多处使用;单方式加工,多方式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深度。

(7)信息检索网络化。情报信息检索网络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情报进行存储和检索,并通过数据通信线路,连接多个数据库,建立与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的检索网络。

2.2 改善馆藏结构

传统信息机构中的文献馆(资料室)历年来收藏的文献类型主要是以纸质的印刷型文献为主,时效性很低,同时,大量的印刷型文献使馆藏空间十分紧张,使文献的累积受到限制。同时,书库倒架频繁,工作量大,给资料的大量收藏带来困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情报文献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改善文献馆的馆藏结构势在必行。目前,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文献载体必将逐步向数字化、光盘化转变,其中包括增加收藏缩微/视听/机读型的电子信息和文献。

2.3 改变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情报的服务方式受文献收藏场所的限制,用户必须到图书馆或情报所才能获得服务,并且以手工操作为主;而网络服务则是开放式的,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地点,通过终端以联网的方式查找所需信息;传统文献馆主要是收集和保护文献,以提供文献为重点;而现在则要转变到以提供信息为工作重点,用户通过网络及用户界面,可在网络的任一终端上接受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提供信息服务的范围不仅包括目录、索引、全文等文本型,而且还包括程序、声音、图像等二进制文件和多媒体信息。

2.4 利用Internet为本馆提供信息服务环境

(1)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是文献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源,其网上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但是,网上的信息是处于无序状态的,且具有不稳定性和变化性,用户要准确地查找所需信息是不容易的。将网上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使其有序化,以便读者方便准确地获取所需资讯也是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献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模式应是:在良好的软、硬及通信设施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方法,多种途径收集Internet网上信息源,再经过研究、比较,筛选出最有效的网页信息,存贮于本站点上,然后将这些资料形成一个网页,读者只需访问这个网页就可获得所需信息而无需关心信息本身的来源。

(2)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文献资源建设已由传统的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为特征的整体建设转型。1999年元月14日,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和情报(信息)研究所等100多名代表签定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自此,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协作网正式开始运作。

我所文献馆于1998年11月完成了远程一次文献服务系统的研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我所文献馆馆藏为资源基地,以各地市情报所(站)为骨干用户,在Internet上建立网页以接受远程服务请求,利用扫描仪和E-mail功能传输一次文献,实现文献共享。经各地市情报所(站)试用,效果良好。这个系统的投入使用将大大地提高我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必将大大提高各地市所(站)的文献服务效率。

标签:;  ;  ;  

知识经济与文献图书馆工作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