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丹华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84-01
语文很大,博大精深,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很小,微乎其微,拎起一本小书就能驾驭课堂。上好语文课,把大语文融入小语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毕生诉求,也是当下教育的所向。对于老师而言,如何上好一节常态课,以下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多读书,读好书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读书都是必然。知识在阅读中更新,观点在阅读中改变,思维在阅读中形成。教师在不断的读书中,增长自己的阅历,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带领学生欣赏这更广褒的大千世界,领略课本背后的历史蕴含和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文字的魅力总是那么无穷,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也会热爱上阅读,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想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文字的魅力还是要亲身体会。教师每一学期都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好书。老师把这种计划性的、常规性的、习惯性的读书要求成为常规,学生坚持下来后,就是终身的收益者。书读得多了,理解力自然就强了,语文教学时,语文老师的每节常态课当然能更容易、更好的开展。
二、恰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现在的社会就是电子信息化的社会,新鲜有趣、刺激性强的东西,人们接受起来更快。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新鲜、好奇的东西接受更快。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被时代所抛弃,熟练掌握我们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做一名教学上的合格舵手,扬帆起航。小学生好动,一节课很难一直集中注意力,而新颖、夺目的教学手段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意注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同地域的学生熟悉的环境和课外知识也不尽相同,多媒体可以直观、形象的把我们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立马呈现出来,一目了然,方便实用。语文老师讲解诗文必不可少,诗文中所形容的意境,教师也不是都能恰到好处的形容,学生构建诗中所描绘的意境那就更加不易,而多媒体里的画面、音乐、视频则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于激发人物的感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终身学习的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一个时时刻刻都想把教学搞好的老师来说,掌握必备技能、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是必备的品质,目的只有一个: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三、认真备课,不能马虎
语文课本是一本永远吃不透的书,哪怕你一辈子都在从事语文教育事业。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你永远猜不透,所以,认真备课,备书本、备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篇课文,每次备课都有不同的收获,愈是仔细推敲、思考、斟酌,愈是发现还有许多东西没考虑到,总是不够完美。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讲解,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在课堂上会出现很多我们难以预设的生成,巧妙的处理总是需要大智慧,这些大智慧源于对教材的熟知、掌握,以及老师平时的生活积累和自身的文学素养。每一个学生都不一样,智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在备学生的时候这些都要考虑到,教学要适合大部分学生,剩下的小部分学生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老师们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把教材和学生备在心中,心中已有丘壑,可想而知,在教学时那会多么的轻松自如,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我们的每一节常态课都是一节拿得出手的公开课,学生怎么可能学不会呢?学生怎么可能对我们的课不感兴趣呢?
四、关心学生、一视同仁
以前的老师讲的是师道尊严、权威,老师和学生是不平等的,学生非常怕老师,从我们学习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不懂就要问》可见一斑:文中年少的孙中山,对先生要求背诵的内容只会背诵却不懂意思,就问先生“‘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以前的学生对老师是不能有质疑和提问的,老师永远都是对的,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学生是主体了。现在的教育就不同,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倾听,得到老师的认可。一个整天严肃,不苟言笑,不爱和学生亲近的老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小学生天真可爱,你对他好,对他笑,他就会对你好,对你笑,只要你是真心的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你。有时候,甚至老师一个不经意的鼓励眼神,一句赞扬和肯定的话,都能激发他们很大的热情,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我们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
做到上面这些,我认为是一名语文老师该有的坚守,也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的根本。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教师更像春雨,润物无声、洗尽铅华,保留人生的真谛;像是溪流淘尽沙砾,留下知识的宝藏。古往今来,我们从来都不缺少只会教书的教书匠,我们缺的是静下心来用心做教育的良师。即使我们成不了名师,但是至少无愧于那些跟着我们求学的学生,若干年后,尚能无怨无悔的说一句:此生能做一名老师,实乃吾之幸也,吾无悔矣!
论文作者: 张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都是论文; 常态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