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农村经济形势与1998年趋势分析(一)_农业论文

1997年农村经济形势与1998年趋势分析(一)_农业论文

1997年农村经济形势和1998年趋势分析〔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趋势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我国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在适度增长范围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某些多年来我们所追求的积极变化,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合理性明显增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市场价格过度下滑;一些乡镇企业亏损增加,农村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速减慢,农村市场回升乏力等。应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实现1998年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1997年农村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1.农业丰收和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改善,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近几年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生了由一度徘徊到连年丰收的重大变化,保证了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市场粮价以及与粮食直接相关的食品价格相对稳定。我国目前还是低收入国家,恩格尔系数即食品类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重约为50%,再加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消费品,农产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要超过60%。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产品价格在物价总水平中可以说具有决定作用。初步测算,1997年前9个月,由于食品类价格涨幅回落,影响物价总水平回落3.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1997年前9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5.4个百分点中,有近70%是粮食、蛋类和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可见,农业丰收和农产品供应增加,是1997年价格涨幅继续回落的最主要因素。

2.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增长,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首先是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推动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生产的增长。1997年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11.5%,快于重工业增长1.1 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实现了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增长。在全国新增加的工业增加值中,1997年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占40%左右。其次是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增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为74772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8%。初步测算,在1997年新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占15%左右,乡镇企业增加值占30%左右。近年来,国民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水平,是与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稳定增长分不开的。

3.农业的稳定增长,使工农两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趋于协调。1997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7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 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 。工农两大产业的产出比为1.5∶1,工业与农业的增速比为3.1∶1。虽比上年稍有扩大,但处于合理区间。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这样的比例关系是比较适宜的。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工农两大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了。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发展中一度出现的工业过快,农业滞后的问题。

4.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趋于缩小。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0元,比上年增加301元,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2.9%,增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的2.51∶1缩小为2.47∶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最好的是1985年,以后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自1995年以来差距又有所缩小,基本上保持在2.5∶1左右。连续三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协调性增强了。

二、1998年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农业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从粮食生产看,1998年全国的夏粮形势比较严峻。农户存粮增加,市场价格下跌,造成1997年的秋冬播种面积减少0.2%,加上播种时受旱灾的影响 ,预计1998年夏粮产量与1997年持平或略减。秋粮形势比较复杂,如果各地不能切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目前农户手中的待售存粮,这将再次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粮食生产能力接近50000万吨的水平,预计1998 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变动不大,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和基本政策稳定的情况下,总产量将主要取决于单产的提高,可能维持在4900万吨左右。从棉花生产看,1997年进口减少,棉粮比价上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有所提高,但纺织行业效益下降,棉花库存增加,调销问题突出等,也将对棉花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预计1998年的棉花播种面积将会增加,全年400 万吨产量的目标能够达到。从油料生产看,1997年全国秋冬季油菜籽播种面积处于连续三年下滑后的恢复性阶段,增长9.6%,预计1998年产量可望超过2100 万吨。1997年秋冬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长7.5%,预计1998 年产量将稳定增长。社会对畜产品和水产品的需求呈稳步发展态势,1997年的猪牛羊存栏比上年增加,考虑到饲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预计1998年的肉类总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1998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

2.乡镇企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1998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不利因素有:①在宏观政策环境趋紧和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重组的情况下,受市场供求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将会变得更加激烈,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将进一步受到信贷资金供给的约束,乡镇企业经营的制度优势逐渐减弱;②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波”不仅造成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外向型乡镇企业的订单减少,而且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本币贬值带来的出口增加,将会对我国与其出口结构相类似的乡镇企业的出口增长产生不利影响,预计1998年乡镇企业的出口增长速度将会放慢。有利条件是: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更新换代;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与完善;东西合作加强等,这些因素将会促进乡镇企业在1998年继续保持增长。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将有所回升,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从全国来看,预计1998年乡镇企业仍将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但要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9%的目标,1998年的任务十分艰巨。

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1997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回落,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难度加大。从1998年情况看,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受各种条件限制,1998年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可能性不大,在农产品产出与上年持平或略增的情况下,种植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不可能有多大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城市下岗职工有可能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面临着不利的环境,外出务工收入增长速度趋缓。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有: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蔬菜等多种经营的发展,乡镇企业平稳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扶贫开发力度加大等。总体上看,多数地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还不明朗,预计实现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的目标,形势不容乐观。

4.农村市场物价稳定。1997年农民收入的低速增长,将使1998年的农村市场呈平稳增长态势。分商品类别看,农村消费品市场购买力稳定,农村商品零售额增幅将与城市接近,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投资比例将有所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库存充足,由于进口计划削减,国内生产低速增长,预计1998年生资市场的需求形势将有所好转,价格稳定,仍为买方市场。粮食和棉花生产可望平稳增长,油料、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将继续增长,主要农产品仍将呈现供求大体平衡的基本格局。农产品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粮食和油料价格将会出现一定的回升,但幅度不大,不会对整个社会零售物价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畜产品市场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生猪价格将有所回落,其它肉类价格由于供求关系的改善,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总之,1998年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增长速度可能与1997年基本持平。政府确定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基本能够实现。

三、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市场价格回落幅度过大。由于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有效供给明显增加,1997年出现了不少农产品销售不畅和市价过度下滑的局面。粮食在连续两年丰收的基础上,1997年夏粮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一些地区出现了仓容不足、资金紧张、调销不畅、亏损增加的情况,市场价格跌落到定购价格以下。特别是一些粮食企业逆向运作,在粮食丰收时,不是积极入市收购,而是低价竞销,加剧了粮价过度下滑。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等措施,各地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除定购粮部分尚能按保护价收购外,不少地区事实上做不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粮价过度下滑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农业部农研中心的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资料,1997年12月,三种粮食(大米、玉米、小麦)全国集市均价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1%。棉花生产虽然遏制住了下滑势头,政府也加强了对棉花流通的管理,但流通企业调销不畅,库存积压现象依然严重。畜产品、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的市场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据上述价格信息系统资料,1997年12月,肉禽蛋类、五种水产品、十二种蔬菜和七种水果的全国集市均价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3%、3.1%、9.9%和1.6%。主要农产品销售不畅和市价过度下滑,势必对1998年的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粮食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调整。否则,不仅会使生产者蒙受损失,造成农业生产滑坡,而且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2.一些乡镇企业亏损增加,农村就业压力增大。1997年乡镇企业在继续平稳发展中,除了一些老问题仍十分突出外,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一些企业亏损增加。1995 、 1996、199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33.6%、21%、18%,增长速度呈逐年下降趋势。1997年全国乡镇企业亏损面预计达15%左右,比上年增加7.5个百分点;亏损额600亿元,比上年增加33%左右。一些乡镇企业效益下降,亏损增加,一方面与内部管理不善有关,如不少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产成品和应收帐款占用比重较大,企业规模偏小等;另一方面与外部环境变化有关,如生产成本上升,贷款难度加大,税费负担加重等。一些乡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使农村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近两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逐年下降,“八五”时期平均每年为 719万人,1996年降为647万人,1997年又降为400万人。1998年在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政府对乡镇企业的治污要求更加严格的情况下,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乡镇企业已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继续恶化,将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繁荣产生不利影响。

3.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农村市场回升乏力。农民收入在经过几年的持续增长之后,增幅明显回落。由于影响前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因素中,粮价大幅上涨和农业丰收起重要作用,随着这些因素的消失,农民收入增幅适当回落是可以预见的。问题是今后单靠增加粮食产量和提价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余地不大,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优势大大弱化,在城市下岗职工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选择范围大大缩小,农民通过非农产业增长增加收入的难度加大。由于缺乏新的增长来源,农民增收的预期不容乐观。农民收入增速减慢,将成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受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和现金收入比重低的影响,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停滞和生产投入增速放慢,农村市场缺乏活力。从生产资料市场看,1997年1~3季度,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为413元, 实际增幅仅为1.7%,比上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前几年购销两旺的农资市场变得冷清起来,化肥甚至出现了滞销局面。从消费品市场来看,1997年1 ~3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13元 ,比上年同期实际减少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6个百分点。这其中虽然有某些农民在经历了一轮集中补偿性消费后,面对买方市场开始选择性消费或持币待购的原因,但在一些地区,农民动用积蓄实现即期消费也是常有之事。在1997年农民收入增幅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1998年的农村市场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低于城市,70%多的农民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为40%多一点。表明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市场回升乏力。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水平,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四、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在农业连续几年丰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1998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在主要经济政策和重要改革举措的选择上,应突出其稳定性和连续性。1998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应放在农民收入增长上,基本思路是稳定政策、深化改革,强化基础、调整结构。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认真落实农村三项基本政策。要在稳定和完善现行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狠抓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工作。一要抓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近两年,各地在第一轮承包中规定的土地承包期限相继到期,一些地方在进行第二轮承包时,为贯彻落实这项政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采取了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要坚决纠正这些错误做法,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二要落实好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近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统计,1997年1~3季度,农民人均纳税、上交承包任务、集体提留和摊派三项支出合计为39.6元,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但仍不能排除反弹的可能性。各地要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三要落实好粮棉收购政策。要集中力量保障收购资金落实到位,克服仓容和调运困难,坚决贯彻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稳定市场粮食价格。在完成去年粮棉收购工作任务的同时,为搞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做好准备。

2.积极推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主要是由于流通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造成的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过大的问题,必须推进和加快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今年应在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帐分开和完善粮食价格机制等方面,迈出决定性的步伐;按照“一主多辅”的原则,积极培育粮食市场;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逐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粮食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做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工作。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是完善棉花交易会制度,在棉花流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促进棉花流通有序进行。供销合作社要加快改革,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3.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总体上说,我国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态问题突出、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水利建设要突出重点,始终把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放在突出地位,加强中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农村技术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逐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继续贯彻落实向农业倾斜的政策,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4.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上新台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必须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一是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尤其是非耕地的农业资源,增加各类农产品的产出,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二是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引导乡镇企业按照满足市场需求和带动农业发展相结合的要求调整结构,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上狠下功夫,形成新的增长优势,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是继续扶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支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继续加强商品粮棉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区域经济结构;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其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带动种养业的发展,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使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增值所带来的利益。

注释:

〔1〕 本报告所用数据均为有关部门发表的初步数据,见《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信息报》、《农民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等。

〔2〕本报告由宋洪远主笔,参与部分执笔的有何宇鹏 、王德文、刘光明、贺微伟,魏唯参加讨论。

标签:;  ;  ;  ;  ;  ;  ;  

1997年农村经济形势与1998年趋势分析(一)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