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林旭峰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林旭峰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各类工程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常见的一种施工材料,其材质能够在经过技术凝固后,具有较强的强度,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工程建设中。在混凝土实际进行运用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一旦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施不规范,极易影响到混凝土应用工程的质量。本文就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详细了解,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整个过程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工程质量重点进行控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混凝土浇筑技术简介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的应用较为广泛,属于混合型的建筑材料,主要组成部分为:水泥、石子及其他的添加剂。而混合材料的水泥一般发挥凝结的作用,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配比能够有效加强其凝结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水泥与其他材料合理配比,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能够形成新型的、强度更高的建筑材料类型。而关于混凝土浇筑的意义主要是指将合理配比之后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使原有的建筑材料胶结成新的整体,且相对于单纯混凝土结构更为坚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及强度。

2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2.1材料准备

混凝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关键因素,确保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质量,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准备,为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材料选择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材料挑选,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选择出性能较为符合的混凝土材料。其次,在混凝土材料进入现场前,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批次进行严格的检查,并采用抽样检测方式进行物质检测,确定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安排进入到现场中。

2.2混凝土材料的配比

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比是保证良好强度的前提,配比过程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从而得到较为高效的、符合工程要求的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配比混凝土的强度及性能,最终的混凝土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相应的添加剂,一般加入的添加剂包含粉煤灰及额外的添加剂。综合分析现阶段的混凝土配比现状,在进行清水混凝土配比过程中,需要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坍落系数进行判定,整个结构的坍落高度应当在10cm~13cm之间,整个结构达到较为稳定的凝固状态时应当保证其凝固时间不少于8h。

2.3混凝土运输

为避免混凝土出现各种情况,需要注重于混凝土的运输操作,具体控制方面则为以下几点:(1)在混凝土运输前,需要对运输设备与线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路线与运输计划,进而确保混凝土运输的有序性与稳定性。(2)组装混凝土进入到输送泵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混凝土的检查工作,以防止砂石与水泥等杂物进入到混凝土中,从而有效减少混凝土使用性能较低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进行混凝土输送泵连接时,需要对输送泵的牢固性与稳定性进行严格检查,并将其设置在规定连接位置,以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其次,需要对输送泵进行润滑剂的涂刷,使得输送泵中能够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出现混凝土与输送泵粘连的情况,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

2.4基础浇筑

考虑到建筑工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建筑基础浇筑在对混凝土浇筑技术予以应用之时需分类进行,具体有阶梯状、大体积与条形3种形式。在阶梯状施工应用中,浇筑工作须按照台阶的实际分布一次完成,此过程不能出现任何的缝隙。进行杯口状柱基础浇筑之时,要想对杯口标高实施特定范围的有效控制,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迅速且尽可能地使杯口底部的混凝土足够密实,稍作停顿之后,再继续后续的浇筑工作,这一工作如果做得不够充分,混凝土重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导致芯模上升等问题的出现。在大体积施工应用中,可对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予以采用,相邻层之间要进行密切结合,保证没有缝隙出现。若一次性浇筑难以完成,可适当设置基础后浇带,混凝土尺寸量化时,应注意混凝土冷凝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收缩和膨胀,并制定有效措施。在构件的施工过程中,水平距离通常比较长,浇筑前需要对模板两侧进行准确的标记。

2.5剪力墙浇筑技术

关于此项施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指定区域内的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当保证缓慢及均匀的操作,整个的浇筑厚度应当不小于5cm,形成较为稳定的混凝土模板,各种剪力墙的浇筑都需要基于此模板进行浇筑。与此同时,根据上述的操作流程进行剪力墙的浇筑操作时,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裂缝,应当在操作过程中对于裂缝的位置进行及时的控制及分析,及时了解裂缝是分布在门洞、帘洞位置。(2)在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连续性,整个操作过程应当保持一定的连贯性,中间过程不会随意停止浇筑。(3)在剪力墙的接口处进行振动压实时,应当合理控制振动的强度,在保证达到相应振动强度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夯实程度,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接口处能够有效连接。(4)应当在建筑过程中合理控制洞口及空洞位置处的混凝土高度,在施工时保证内墙与外墙的施工应当同时完成,保证整个支护效果的一致,都能达到指定强度值。在进行振动压实的过程中应当控制振动锤与压实区域的间距不小于30cm,同时,洞口两侧的压实工作应当同时进行,且压实的强度也应当保持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振动力度而导致的洞口变形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降低浇筑过程对剪力墙的影响,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可以通过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或增加钢筋固定的稳定性来增强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及完善,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完成。

2.6位置浇筑

钢筋在整个建筑中起着主体性的支撑作用。混凝土浇筑时,应密切注意和控制钢筋的具体位置,以确保其正确性。当钢筋位置发生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正,以确保建筑物结构足够坚固稳定。需要指出的是,钢筋通常在建筑物的主梁部分分布最密集,这部分混凝土浇筑工作必须严格、细致,混凝土浇筑工作不能在钢筋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保证施工质量能够符合规定的标准,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保证各操作技术的优势都能够完整的发挥出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对于后续的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相应的技术流程进行操作,选择最为适宜的浇筑技术,对于各项操作进行及时的落实,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吴世斌,罗刚,沈杰.白鹤滩水电站高速水流泄洪洞衬砌低坍落度混凝土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S2):97-100.

[2]杨晓明.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6):82~89.

论文作者:林旭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林旭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