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目的 本文详细研究了早期胃癌呈现出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探究了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必然联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80例早期胃癌患者,并且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诊断。根据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情况,研究组为4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对照组为40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面系统地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因素,从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 在组织学分型、肿瘤体积以及脉管侵犯等情况下,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由此可以推断出,上述因素对淋巴结转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根据5年患者的存活情况来说,对照组成活率为95%(38/40),研究组成活率为85%(34/40),由此可以推断,研究组患者成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成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有效预防早期胃癌,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和掌握相关致病的高危因素,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基础上,通过临床研究和分析其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必然联系,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前言:众多恶性肿瘤中,胃癌较为常见,且致死率很高。如今,在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下,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10年,每10万人群中就有5.6万人患有胃癌,而到2015年,胃癌发病率上升到每10万人中有7.2万人患此病,增幅速度惊人。相关调查研究还表明,早期胃癌患者如果及早进行手术,其未来5年存活率会大于90%,而其中40-50%为进展期胃癌患者。因此,只有及早发现才能有效提升胃癌患者生存几率。其中局部胃切除术、胃癌根治术以及原发病灶切除术是早期胃癌中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最近几年,内镜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在其正确引导下,对于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来说,通过粘膜切除术和黏膜剥离术将会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通过有效评估患者病历资料,对于研究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手术方案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80例早期胃癌患者,并且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诊断。其中有48例患者为男性,32例患者为女性;年龄均在20-67岁之间,平均为(37.1±9.8)岁;患病时间为3个月-1年,平均病程为(5.3±2.4)个月。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1)所有患病都通过了实验室、超声以及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并被确诊为早期胃癌;2)所有患者和家属对于本次研究都是知情的,同时愿意配合走访调查。排除标准:传染性疾病、胃肠疾病以及中晚期胃癌等疾病患者。
1.2方法
仔细观察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而根据临床症状总结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本次研究采用了日本内镜学会的分型方法:I型:隆起型;II型:浅表型,其中涵盖了浅表平坦型、浅表隆起型以及浅表凹陷型。III型:凹陷型;其余均属于复合型。组织学分型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将其划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以及低分化腺癌等多种类型。其中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属于分化型;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以及印戒细胞癌属于未分化型。此外,如果按照浸润深度还可以将其分为粘膜下癌和粘膜内癌。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统计分析用到了SPSS16.0统计软件,同时用(?x±s)表示计量资料,t值用于测试组间和组内的差异。通过χ2值检验比较计数数据。且当P<0.05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其中在研究的80例患者中,其中有42例患者病灶位于胃窦部,22例为胃体部,16例为贲门胃底部,其中有44例患者的病灶直径大于2厘米;此外,经过内镜检查发现,其中患有Ⅱ型胃癌人数最多,达到56例;而如果从组织学分型角度分析,其中低分化腺癌发病率最高,患者人数达到36例;32例粘膜下癌,48例粘膜内癌。并且在这80例早期胃癌患者中,发现了40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2.2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是病变的大小、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如表2-1所示。
表2-1 详细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人们日常生活中,胃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今现代医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患者的临床疗效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原因在于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中后期才被确诊。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胃癌患者如果在早期被发现确诊,并且进行了内科或外科治疗,方可取得显著疗效,其患者未来5年存活率将会大于90%;但是,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来说,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收获甚微,其未来5年存活率低于70%。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胃癌治疗效果。
如今,内镜技术发展趋于完善,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同时,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取了质的飞跃。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相对于胃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率极低,并且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利于患者及早出院。所以此,将此方法应用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已经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和青睐。早期胃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直接关系到手术方案的选择。
本研究共发现4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通过研究发现,导致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病灶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其中未分化型且黏膜下癌、病灶大于2厘米的早期胃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这类患者建议采用胃癌根治术同时配合使用内镜随访,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发生远端转移。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都会对其有重大影响;肿瘤越大,血管生成越多,从而为淋巴结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浸润深度越高,就越靠近淋巴组织,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而分化程度越高,生物恶性肿瘤越高,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以及病灶大小等。临床上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炳辉,谢佩怡,全力.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J].器官移植,2014,5(3):161-168.
[2]易述红,杨扬.陈规划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六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会议纪要[J].器官移植,2014,5(3):194-196.
论文作者:艾中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胃癌论文; 患者论文; 淋巴结论文; 病理论文; 腺癌论文; 病灶论文; 粘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