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痛点”背后的真问题———位校长眼中的校长群体行走路线图(上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路线图论文,上篇论文,群体论文,眼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校长亟需办学自主权
多年以来,自主办学一直是校长的期盼。
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赋予校长办学自主权。本次调研发现,“上级检查过多又不深入,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干的事情”、“校长没有办学自主权,例如没有人事权,难以组合起志同道合的团队”、“外来行政干扰多,尤其是考核导向与自己的办学思想不一致,带来困扰”等3个要素,在3个地域中无一例外地排在前5位。
年龄统计显示,年长的校长对此感受更深,排序基本置于前3位。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受此困扰,还是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从区域统计来看,县镇校长对此感到的困扰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无论城市、县镇,还是农村,不管任职时间长短、学历高低、性别差异,“上级检查过多又不深入,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干的事情”均排名第一,成为校长无力解决的最大问题。这确实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极大关注。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前提必须是校长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落地。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得“校长每天事务繁杂,分散精力,无力专注于重要工作”。因此,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推动现代学校制度的切实建立,应该是“痛点”背后的真问题。
从区域分布来看,发达地区已经不受“政府投入不足,办学经费勉强维持运转,自己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地”的困扰,而欠发达地区则将其排在第二位,中等发达地区的农村校长将其排在第三位。同时,欠发达地区高度关注、排名第一的“安全问题”,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的排序大大后移,在第五位以后。数据再一次显示,办学条件设施的持续改进、教育经费的大力支持,是确保校长维护校园安全、实践教育理想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应该是政府持续做好的一项工作。
“痛点”背后的观察:
调查显示,校长的“痛点”似乎都和政府有关。在校长的排序中,排名在前的,都是“与己无关”的;而真正能够自己作为的,大多排在后面。而这,才是校长真正要关注的“痛点”背后的问题。
在关于“校长办学”的13个要素中,“学校文化缺失,学校发展动力不足”大都排在10名以后,而“校长缺少品牌立校的能力”在3个地域中全部排在13位。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学校的决策和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决定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校长对此不太关心,并不意味着已经大功告成。显然,校长更加关注显性的、即时性的问题,而对于隐性的、长远的问题关注不够。
另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同一区域不同任职年限的校长,对相同问题的关注度有显著差异。比如,刚入职的校长最受“安全问题”困扰,排名前两位;而年长的校长,大多将其排在5位以后。“领导班子创新力、执行力不高,工作欠主动,办学思想难以真正落实”,也是随着任职年限的增长,关注度逐渐后移,其中4个任期比两个任期内的校长,排序普遍降低了3个位次。这说明,即使学校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习以为常”,而问题往往就出现在“习以为常”中。“习以为常”让校长失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善于从平常中捕捉问题,才是当下每个校长应该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力亟需高度关注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校长对教师队伍的状况更为关注。
本次关于校长对教师队伍关注度的调研,共筛选出11个关注要素,不同地域位于前3位的要素有很大的差异性。
欠发达地区的校长,特别受教师队伍发展的困惑。“教师不爱读书,不愿学习,观念落后,而且理由充分”,“教师的理念难以转变,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常常带来抱怨”排在了前3位。中等发达地区的农村校长也有相同观点。城市学校的校长对“教师的理念难以转变,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常常带来抱怨”后移了4个名次,而经济更发达地区对该项的认同排在第10位。
校长困惑的实质是“学校没有对教师工资的再分配权,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其排在第一位;除城市校长外,其他类别也都对其给予了最高关注。统计结果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经济似乎成了决定校长在教师发展方面困惑高低的主要因素。
这是一个“真问题”吗?
经济发达地区的校长最受“教师职业倦怠,尤其是中年教师、骨干教师进取心不强”的困扰;中等发达地区也将其排在第二位。无论校长任职时间长短,不管城市、县镇还是农村,“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大问题。相比较而言,县镇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低于城市和农村教师;任职时间较长的校长对此关注度低于任职时间短的校长。
职业倦怠似乎和“教师没有上进心”相关。在这次调研中,“教师没有上进心,个人事情比学校的事情重要,工作推脱,荣誉争抢”,在3个不同地域的调查中,都被校长列入了前5的位置。
3个区域的校长,对“教师缺少专业化发展的兴趣与能力”关注度不高,排序基本为最后。按任职年限、学历、性别、区域进行的分类统计中,该要素也都被排在了后面的位置。相比较而言,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校长对此关注度高一些,但也只是在接近第10位的次序上。
“痛点”背后的观察:
对于教师发展来说,专业化发展的兴趣和能力才是根本要素。在物质被过度追捧的今天,物质刺激当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给教师带来长久愉悦感和动力的,则不一定是物质,而是精神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决定不了“教师工资的再分配权”,左右不了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如何引领教师走向精神追求,从这里寻找再发展的动力,是校长面临的一个问题。
不将其视为“痛点”,是因为更关注了显性的“现象问题”,但忽略了现象问题背后的实质问题。校长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些真问题。在这里,需要研究的是:学校应该建立怎样的机制,才能激发和调动教师参与到专业化发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