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奎

赵奎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 2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对照组(40例)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6±0.5)分,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5±3.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60.5±20.5)分,对照组(30.2±13.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 指数(62.5±4.5)分,对照组(30.8±6.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运动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自主能力。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

脑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报道中指出存活脑卒中3/5以上均发生偏瘫症状[1],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如何有效控制脑卒中偏瘫带来的影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报道[2]提示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生活自主能力得不到提高。随着对脑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疗法和运动疗法逐渐应用到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改善当中,本研究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数字随机化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8~78岁,平均(67.2±7.6)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24例,病程8-20天,平均(14.7±6.3)天,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0-78岁,平均(67.8±7.8)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20例,病程7-21天,平均病程(14.5±6.5)天,两组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精神障碍和肿瘤等,组间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病程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自愿接受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药物治疗

观察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常规内科治疗包括降颅压、脱水、营养神经、脑代谢促进剂等,以此来稳定病情。针灸治疗:头针:取足运感区、运动区,针刺不提插,捻转200次/min,患侧取穴风池、翳风、人中、下关、地仓、太阳、迎香、上星、印堂、百会。体针:上肢取患侧穴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 ,下肢取患侧穴解溪、承山、三阴交、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风市、环跳,手法采取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天,10天/疗程。康复训练:患者病情未见加重,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软瘫期采取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和平衡训练;痉挛期采取翻身训练、坐位和平衡训练、站位和平衡训练;恢复期给予步行训练、台阶训练、肌力增加训练、于东协调性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内科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评价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标准观察项目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总分45分,0-15分为轻度缺损,16-30分为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采用Fugl-Meyer评分[3]评价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分,95-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85-94分为中度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障碍,<50分为重度障碍。采用Barthel指数[3]评定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60分:良,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需帮助;21-40分:重度残疾,日常生活明显依赖;<20分:完全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分析,以P< 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6±0.5)分,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5±3.5)分,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60.5±20.5)分,对照组(30.2±13.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 指数(62.5±4.5)分,对照组(30.8±6.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中枢神经有可塑性,通过科学康复训练可建立感觉传输,通过感觉的输入来刺激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健侧组织和周围组织的代偿功能,以发挥脑神经元的可塑性来帮助运动反应再现[6]。魏艳红[7]等对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改善中的效果进行了肯定。相关研究指出中医针灸疗法可调和静脉、疏通血气,不仅可改善脑卒中偏瘫大脑的血液循环,还可刺激脑皮质电活动,增强患肢感觉信息的输入,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中观察组采取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肢的运动功能也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肢体运动能力。中医认为脑卒中病症的根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气滞不通[8],针灸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针灸可改善病灶周围脑组织缺氧缺血状况、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头针、体针结合模式标本兼顾,促进中枢-患肢运动传到通路的形成。康复训练则输入了科学的运动模式,帮助患者获得正常的运动功能。两者配合应用可促进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随访半年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中的效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的显著改善同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明显,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运动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致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226.

[2] 马国良.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3] 宋如意. 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3):143-144.

论文作者:赵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分析论文_赵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