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石安项目沥青路面施工为例,介绍路面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点,如何节支增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路面工程;成本控制;前期策划;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它不仅仅是经营部门的工作,需要项目各职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成本控制与项目所有管理人员息息相关,项目部的效益来自每个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成本策划目标一定要交底到每个对应的部门、施工过程中注意核算落实。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短板效应,使项目部应得经济效益白白流失。
路面工程比较单一,施工相对简单,成本控制简单分类主要为五大块:临建、料场管理(收原材料)、后场拌合运输(出成品混合料)、前场摊铺碾压、透黏封层,把每一块控制好,按照策划的成本目标严格执行落实,基本都能实现经营目标。一个项目进场后经营人员首先就是编制施工预算。编制依据:工程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图纸的各项技术参数、当地工、料、机的市场价格、内部定额、工程合同等相关资料。施工预算是对项目经营成本的总体控制,划出大概成本把控线。实现对项目的有效成本控制,还需将成本计划详细分解。
一、控制要点策划
在开工前,经营人员牵头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进行一次总体策划,将各项控制点一一提出,再结合实际情况考量能不能实施,但策划的前提是:实施的结果必须保证质量合格,否则得不偿失。主要有如下几点:
1、沥青结构层在规范容许范围内控制沥青厚度
本项目沥青面层设计为厚12cm沥青碎石ATB-25+厚6cm中粒式AC-20+厚4cm沥青玛蹄脂。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路面结构层验收合格标准:上面层下限为-20%,总厚度下限为-10%。沥青上、中、下面层总厚度为22cm(4+6+12),总厚度合格下限值为19.8cm。上面层设计为沥青玛蹄脂,中面层为SBS改性沥青(AC-20),比下面层沥青碎石成本高,施工中在保证总厚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上面层厚度,增加中、下面层厚度,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节省价格高的材料用量。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沥青厚度的控制到底是走高程线,还是走厚度线。实际控制线应该走厚度,原因有两点:
A、走高程线保证厚度,如果基层做低了,实际用沥青砼补,下面层沥青砼每方550元左右,水稳混合料价格较低,形成材料亏损。
B、路面最终验收的硬性指标是结构层厚度,高程验收相对较松,如厚度不够,则路面验收肯定不合格。高程不符合设计,相对问题较轻,一般验收人员也不会太计较。
2、优化沥青砼配合比,节省沥青用量
在工序开工前项目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就要依据设计图纸及项目采购材料进行多组材料组合的试配,找出最经济的配合比,包括油石比,每档碎石的用量等,做好基础技术准备工作。
目前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基本都按照GTM法设计,GTM法与马歇尔法的区别是:沥青砼密度大,压实密度要求相对高,但油石比相对较低。图纸设计下面层最低油石比为2.9%,中面层最低油石比为3.5%;业主、监理依据设计咨询第三方批复的生产配合比指导施工,实际施工中试验人员必须依据出料情况,逐渐减少沥青用量,在没有异常情况下,油石比一直降到下限。咨询公司提供的施工油石比为下面层3.3%,中面层4.4%。完工后核算,实际使用量为下面层2.87%,中面层4.06%。
3、透黏封层沥青用量控制
透黏封层是创造利润的一个重要项目,一般按照设计用量较高,实际施工用量比设计的少,但是怎么能把材料节余变成项目部的利润,这是个难题。
劳务合同按照包清工方式外包,施工队伍使用材料就不会用心节制。项目采取了一个包工包料的分包方式,外包单价中包含了沥青材料费用,但是沥青材料必须使用项目部采购的材料,调拨乙方使用,按照实际用量扣款。这样项目部能控制沥青总体用量,不至于出现施工队伍恶意偷工减料。劳务部分组价适当压低,如施工方用心,施工节省一部分材料,还是有利润。外包单价为:透层2.4元/㎡,黏层1.4元/㎡,SBS封层7.7元/㎡。设计参数、外包预算用量、施工核算用量对比如下表:
4、依据项目所在地地材情况,争取争取石灰粉煤灰二灰碎石基层变更、石灰粉煤灰二灰土底基层变更
图纸原设计为石灰粉煤灰二灰碎石,由于中标清单为34.84元/平方米,预算每平方米亏损将近4元,掺石灰工序复杂,消解、倒运增加材料损耗,前期路基施工中购买石灰材料,质量没保证,地材采购受地方势力制约,供应商弄虚作假在石灰中掺石屑倒卖给项目部,实际石灰掺量大,质量还达不到要求。隐形亏损不可测算。
前期策划计划将石灰粉煤灰二灰碎石变更水泥粉煤灰二灰碎石。三点好处:其一、争取到重新报价,有机会将石灰粉煤灰二灰碎石细目扭亏为盈;其二、水泥材料由固定厂家生产,质量均衡、有保证,材料不存在隐形亏损。其三、优化配合比还能节省水泥材料。石灰粉煤灰二灰土变更与二灰碎石变更一样,将石灰变更为掺水泥。
5、自行加工机制砂,降低外购矿粉用量。
业主强制要求必须自行加工机制砂,沥青面层配比中机制砂比例较大,使用量在7万吨,加工机制砂有一个副产品,就是有将近5-10%左右的矿粉,生产出来的矿粉严格来说不符合技术要求,标准的矿粉细度应该在200目,机制砂的副产品细度只能达到60-100目,但下面层ATB-25的技术指标要求没那么高,完全能直接用机制砂中含的矿粉代替,不需要单独购买矿粉,且能保证质量。
实际施工中ATB-25下面层项目部没有单独掺矿粉,按照4%掺量计算为6300吨,矿粉采购单价160元/吨,机制砂成本在103元/吨。经济效果很明显。
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点
1、沥青面层使用的沥青、水稳基层中水泥、摊铺机、压路机的配置等是影响成本较大的因素,重点控制分析,作为重点控制的方向,作为降低成本的研究对象。
过程中要依据设备配置情况、分包劳务成本、燃油、材料消耗全面数据,抽样统计某一时间段的完成工程量产值,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找出超出目标成本的单项,及时采取措施修正。
我项目二灰碎石、水稳没有外包,项目部租赁设备进行摊铺碾压施工。双向8车道路基单幅宽度21米,项目部配置了3台徐工951摊铺机、4台单钢轮、2台胶轮。施工过程中要依据现场需要及时增减设备配置。在前期刚开工阶段,业主控制严格,甚至用合同文件的设备配置来要求项目部必须配置相应的设备,但有些设备完全没必要,在施工进入正轨后,就要适当调整设备;在后期工作面越来越少,剩余段落少或者只剩余匝道,那就要及时减少相应的设备。完工后核算,基层自行施工摊铺碾压成本为:1.76元/平方米,详细统计如下:
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足技术准备工作,经营部按照材料采购成本、配合试验室与工程部找出最经济的方案,选择降低成本的措施
(1)水稳定基层及沥青面层级配中,1-2、1-3的碎石比0.5-1的碎石价格高,那么我们应该通过试验室的技术调整,适当增加0.5-1碎石的使用量以降低工程成本。
(2)节省矿粉用量:沥青拌和站回收粉能部分回收利用,统计利用率,减少矿粉采购量,是降低成本的细节措施。
(3)水稳基层配比中粒径最细的一档材料可以使用石屑代替,大概掺量在30%左右。石屑一般出厂价较低,以前在工地上碎石厂家基本不要钱,就可以运走,项目部只需要给供应商运费。项目采购石屑单价为34.87元/吨,只有其它碎石采购单价的一半,优化配合比可以增加石屑的用量,降低成本。但是要特别注意:由于石屑材料一般是下脚料,在材料进场时必须严格控制石屑的质量,保证材料的含泥量,就是石屑不能太脏了,含泥量太大,水稳容易松散,需要增加水泥剂量来补,得不偿失。
3、加强成本日核算,核算材料盈亏。
由于路面施工的单一性,而且材料进出场都过磅,数据统计方便,核算工作易于操作。所以经营部及施工前场必须进行材料日核算。
每天材料会计、工段长提供数据,经营部汇总分析出料数量及完成工程量,当天拌合站出多少料,理论计算需多少料,盈亏多少,然后与工段负责人碰头,分析原因:赚料是不是铺薄了,会不会影响工程质量;亏料是不是铺厚了,或者拌和站出料没掐准,造成了浪费;还是我们现场管理不到位其他操作损耗太大。总结分析、找出原因,以指导后面的施工。坚持每日核算,注重细节、实行过程控制,避免不浪费。是“降耗增效”的良好措施。
4、加强成本核算的动态过程控制
(1)对进场材料的数量进行过程管控
由于路面工程碎石用量巨大,工期短。正常一个路面标段水稳基层加沥青面层达到上百万吨,往往项目部会选择2-3家材料供应商,每个供应商可能选择2-3家碎石场。由于料源不一致,各种材料规格不一致。通常会出现材料“串档”现象,造成浪费。
料仓剩余材料的盘点是一个控制难点,要配备有经验的材料管理人员及时估算清算。现场未完成工程量的核算很好把控,在剩余20-30%左右时要特别注意控制进料节奏,停止大量快速进料。及时核对材料库存、按照施工配合比分解准确计算剩余工程量所需材料。实现过程控制避免浪费。
(2)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
路面工程材料采购数量巨大,工期紧张,进料速度快,可能每天进料就好几千吨,所以材料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通常地材供应受地方制约较多,诸多因素导致质量隐患,如碎石含泥量大,矿粉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等,稍有疏忽就造成质量事故,需要项目部采取别的措施进行补救,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严格控制机械台班用量。
经营人员需要经常上工地现场,统计核算单机燃油用量,与现场管理人员对接,掌握机械台班利用效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增减设备。
比如水稳拌合站、沥青拌合站配备的装载车数量,水稳摊铺机、面层摊铺机配备的的压路机数量等。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为保证正常的施工生产,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故障。要求维修保养工作在雨天、空闲时间进行。结合图纸设计施工要求采取适当的施工工艺,注意施工各环节的衔接,仔细分析。培养现场人员的成本节约意识找问题,防止“跑冒滴漏”。
5、尽量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避免发生以下问题。
(1)发电生产沥青砼
临时大电的架设受地方制约,有些因素不可控,各种原因导致沥青面层开始施工了,大电尚未接通。由于工期紧迫,业主一直盯着项目部的施工进度,导致项目部被迫采取措施先租赁发电机进行沥青生产,当时租赁了2台1000Kw发电机,经过统计核算发电生产沥青砼成本:5000型拌和站9.39元/吨,4000型拌和站11.04元/吨,详细统计如下:
5000型沥青拌和站发电拌合沥青砼成本统计
4000型沥青拌和站发电拌合沥青砼成本统计
采用大电生产沥青砼成本统计
(2)沥青加热锅炉必须改造成燃煤锅炉
由于工期紧迫,导致项目部一些工作没来得及做细,项目部租赁的两台拌和站都是新站,原配的沥青加热锅炉是采用柴油当燃烧油,来不及改造成燃煤锅炉就开始施工了,导致沥青加热成本急剧增加,统计成本如下:
其中5000型使用非标柴油,4000型为进口设备,厂家不同意,使用的是标准柴油。采用燃煤当燃料加热无经验数据,故无法对比。
三、及时发现问题,堵漏补缺、实现成本纠偏。
坚持每月进行在成本核算,发现成本偏差较大,就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经营部、材料部、工段现场、实验室、工程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纠偏。路面工程成本偏离的常见因素有:
1、路面工程前期准备不足,比如路基没有连续交验,不能提供连续作业面,导致频繁的设备倒运,影响施工效率,要依据进度需要逐渐增加设备;后期工作面越来越少逐渐相应减少设备等,不如只剩余匝道未摊铺则仅留下一套摊铺碾压设备,节约成本支出。
2、业主的原因导致阻工、窝工、待工等,应及时收集基础资料,做好索赔补偿的申报准备。
3、材料超耗,应仔细追索存档资料、台账分析原因:①收料过程控制发生问题,磅房人员监守自盗,多开收料单直接结算,材料光过磅现场无人跟踪卸料;②材料不符合规格材料超标如粉尘、超大粒径材料,导致淘汰废料过多;③施工机械频繁过往碾压导致料仓硬化破坏,材料黏底、掺土,形成材料浪费等,根据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措施。
4、重油是沥青砼加热的主要燃烧油,如出现超耗现象。要现场检测地材含水率,细集料一定要建造封闭式防雨棚。当前各地方政府的标准化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基本都要求建设封闭式钢构大棚,减少环保污染,保证施工质量,该花的钱不含糊、果断决策。我项目重油耗用量基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统计经验数据如下:
5、核算燃油用量,管控是否到位,有无偷油现象。避免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浪费。
6、摊铺前场沥青或水稳混合料消耗量多,应检查标高、厚度、宽度是否合适,有无浪费等等。
7、沥青或水泥消耗量大,应首先检查配合比是否出现偏差,其次检查磅房过磅是否出了问题。
四、结语
“一个好的总工必须懂经营,一个好的总经必须懂技术”。所有的成本策划、成本控制都以技术知识、现场实际、施工经验为基础;经营人员必须了解设计图纸、精通合同,并且经常上工地深入了解现场实际情况,才能全面把握项目的总体成本状况。
论文作者:陈计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沥青论文; 面层论文; 材料论文; 项目论文; 碎石论文; 用量论文; 成本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