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6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将环境保护的相应举措以及战略规划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以常态机制的形式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长久的纳入环境保护的相应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浅析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隔阂与合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规划;规划环评;城市规划生态化
引言
城市规划与环境生态规划,不论思想渊源、价值导向、技术方法、操作程序,都本应具有高度的融合空间。城市规划生态化在我国的实践中遭遇的困境,是历史和现实、观念和制度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结果;走出困境,既需要牢牢把握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的全过程和与环境生态直接相关的3大机制,又需要直面深层矛盾,扫除引起困局的思想和制度根源。通过城市规划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共同体的永续发展,值得规划决策者、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等各方为之共同努力。
1隔阂、对立、失效——问题的表现
理想状态下,以当前条件下城市规划从战略构想到付诸实施的全过程为依托,凭借3大机制的正常运转和其他制度支撑,城市规划应当与环境生态理念实现良好的融合。然而我国的实践却表明,有许多因素常常引起城建和环保工作之间的隔阂和对立,阻碍城市规划生态化进程,使3大机制濒于失效。首先,前文所述的城市规划中由环境生态理念生成到行为落实的传导链条,在多个环节常常脆弱易断。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本应占据战略引领地位的生态环保思维,从一开始就可能沦为部分官员装点门面的口号;所谓生态城市建设仅仅是掩盖城市加速扩张的幌子,生态是假、建设是真,结果仍然是破坏生态;(2)即使口号不虚:做好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专项规划,但其他规划仍然各行其道,没有以生态化为目标自我改造的动力;(3)统筹协调缺失,环境生态规划与其他专项间存在互相矛盾的内容;(4)一些部门始终掌握比环境保护部门更有力的话语权,于是上述的矛盾出现时被迫做出妥协和让步的往往正是环境生态规划;(5)环境评价机构缺乏主动权,介入往往滞后,形式以反映型评价为主,在规划已经形成庞大图文成果的条件下即使想作出调整也已没有多少转圜余地;(6)更值得警惕的是另一种情形,即环评单位受规划部门委托,受资金报酬激励,与规划部门串谋,放任寻租行为,回避问题、造成隐患;(7)配套机制跟进不及时:信息公开、社会监督渠道不畅,上级主动督察缺乏动力等;(8)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不够完善:规划环评内容和技术方法的复杂性,往往造成规划编制时间过长;指标体系往往流于片面且缺乏对具体城市特点的考虑;环境规划时而偏向总体规划的方法,时而偏向具体项目的方法,在战略性和实体性之间摇摆不定;缺乏统一的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沟通不畅等。除去城市规划流程自身的这些脆弱环节,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环保部门,及其发布的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各项行动计划,在城市规划之外另起炉灶、自成系统。这样的现状似乎凸显了环保部门不受住建干涉的独立性,是对政府土地财政和环评中权力寻租倾向的有效抵抗,其规划成果也似乎比住建部门出台的城市总体规划更切合守住环境生态底线的良好愿景。然而现实却是:只有寻求积极介入城市规划进程,环保部门才能充分发挥对城建工作的影响力;与城市规划的分道扬镳、放弃参与博弈和寻求妥协,反而导致这种影响力的锐减;只要环保部门居于相对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的现实困境得不到根本性改变,这样的另起炉灶只会更容易使环境保护规划变为缺乏实效的自说自话,不仅无助于消弭隔阂,反而使隔阂进一步加深。要使城市规划生态化得以成功推进,3大机制的有效运转必不可少。
2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深度联系
2.1紧密联系的技术方法
城市规划和环境/生态规划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存在大量的联系甚至重合之处。两类规划按工作性质都可以划分为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对现状的分析评价、对未来一定时间内趋势的预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设计和建设等;相应地,规划所依托的技术也都可以归结为这些类别。主要包括:作为基础的,以“3S”(RS、GIS、GPS)为经典范例,结合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潮流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用于评价现状、估测未来趋势的建设用地生态适宜度分析、景观分析、空间可达性分析、环境容量分析、环境承载力评价、生态足迹分析、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等技术;具有实际操作特点的功能分区、景观建设、绿色建筑、生态修复等技术。可以发现,其中的很多内容如功能分区、可达性分析、3S技术等都涵盖了城市空间形态、产业分布、景观格局等诸多方面,绝不可能被简单地定性为仅用于城市建设或仅用于环境保护;即使是明显具有环境学、生态学背景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生态修复等技术,也必须服务于某一特定空间或区域才能发挥作用,而作为环境问题集中发生地的城市恰恰对这些技术的使用提出了急迫的需求。可以说城市规划和环境/生态规划在技术方法层面也是高度相通的。
2.2高度契合的任务和流程
任何形式的规划都具有一个由理念生成、制度设计、文本出台直到行为落实的连续过程。城市规划的流程自身就具有融入环境生态内容、体现环境生态理念、同环境生态规划取得共鸣的很大空间。主要包括以下5点。(1)城市规划的准备阶段。总结规划编制和落实情况,涉及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是否相协调等;开展战略研究,提出规划涉及的城市职能、城市定位、发展目标等,有助于规划者确立环保理念指导地位、统一优先划定生态底限。(2)城市规划的编制前期:主要任务是形成纲要。总体规划的纲要中,空间布局方案、空[3]间管制原则、交通发展策略等内容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在规划的空间属性越来越具备统领地位的现实条件下,生态廊道和保护区的分布无疑应当成为功能区划框架下不可缺少的成分。(3)城市规划的编制后期:各项规划具体成文。规划中与环境生态直接相关的内容,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蓝线绿线、专项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绿地系统等项目,都要有图文成果的具体生成;环境生态理念在规划其他部分的渗透也要在这一阶段走向直观;这一阶段是开展专题研究和技术论证、以规划环评发挥规制和调整作用的主要机会。(4)公示、征询、审议审批阶段:进行公众意见征询、人大审议、上级部门审批等,是城市规划落地前吸收外部意见建议、进行自我修正的主要机会。(5)出台落实阶段。制度的效力必须在实际执行中体现。由于资源的正外部性和污染的负外部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绝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没有制度规范。层级监督、同级监督、社会监督、环境纳入政绩考评、风险应急和事后追责等体系将在城建活动中成为保障环境生态利益的防线。
结语
在城市规划建设当中,环境规划建设工作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化的建设水平并不是评判城市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当前人们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宜居水平更为的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更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重视生态城市建设,加大城市环境保护的力度,充分考虑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并将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质量,打造一个可持续性、生态型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又献
[1]孔祥东.环境友好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D].山西大学,2015.
[2]刘猛.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探讨田.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3):130-134.
[3]邢艳军,田珍栋.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协调性研究田.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2(06):195-196.
[4]宋建越.论当代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田.江西建材,2016,(18):52-53.
[5]秦国强.关于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探讨[f.11.中国外资,2015,(11):88.
论文作者:王伯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规划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