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基础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论文_徐娜

聚焦课堂基础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论文_徐娜

徐娜(西宁市西关街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知识的传授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学生长远发展,只有知识是不能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育指引了新的方向,学生有了知识基础,加以核心素养的辅助,才能在社会上走的更远走的更稳。语文学习能力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核心素养包含多个内容,如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等,都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而小学是学生性格、人格养成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找寻方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比较关键。关键词: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09-01

1 前言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玩笑话“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虽然这句话在说出时是以玩笑的口吻说出来的,但仔细品味,其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很密切。高素质的化学人才在家中研制毒品、高能力的计算机人才窃取机密文件……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继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危害,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还不值得我们教师去反思么?是什么造成了学生虽有高能力却没有正确的心态呢?这不正是核心素养缺失的体现么?现在教育部门有一定的政策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有更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让能力与情感匹配,这才是教育回归于人的本质。笔者本文聚焦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一些浅显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方法建议。

2 小学课堂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限制因素

核心素养提出后,广泛受到教育工作者认可,同时也在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实施,教师们实施的过程也比较用心,但学生的养成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受到了一定因素的限制,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1 应试教育影响

这一点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影响较大,但其影响不在应试教育本身,而是在学校、教师、家长对其理解的问题之上,“学生分数高能上好学校,能改变一生,知识改变命运”这些话语已经严重腐蚀了家长的内心,这些内容本身没有错,但过于追求分数,却是不对的,笔者在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不会发现大方向上孩子最近有礼貌、会尊重他人等良好道德习惯,但是孩子这次考试的成绩比上次考试少了一分都很快能发觉到,有些家长甚至就因为这一分之差反复追问教师最近孩子学习上是不是遇到困难了等等。学校对某个教师能力的评价不是某个教师班级学生有更多优秀的品质,而大多是哪个教师班级的成绩好。因此教师在这样多重的压力下,明知核心素养培养比较关键,但是重心却不得不落在知识的传授上。

2.2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化

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合作精神、热爱自然等等,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这些核心素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机会,在教学到风景时,给学生看一些简单的图片,以言语来让学生感受,这些教师原本想法,笔者很赞同,这些教师是真正想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但小组合作没有真的合作,只是分成了小组,这种情况远远没有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只是一种模式化的形式。这一因素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限制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聚焦课堂基础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方法

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生成绩的保持其实并不矛盾,教师的压力虽大,但用对方法让家长和学校看到培养的成效,同时以自己科学的方法转变家长的理念,让家长与之配合完全可以达到高成绩与核心素养同时存在的。笔者下文将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简要呈现。

3.1 激趣,渗透核心素养内容

小学生喜欢有趣味性的东西,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内容也比较有趣,因此教师能以教材内容在课堂上激趣,就可以以趣味性来渗透核心素养内容,进而同时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3.2 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语文教师要注意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视野,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对人和物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与内涵。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提升效率,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外的阅读。当然课外的阅读尽量选择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文章进行比较式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层面,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思考的习惯。

3.3 以教材内容,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文化精髓,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由于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于文化的领略能力和感受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神话色彩,又可以引发学生想象的文章内容进行中华文化的

熏陶。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中秋节,端午节之类的文化节日,教师就可以加以利用,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

3.4 合理的课堂作业形式,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课堂空闲时间,教师常会布置一些作业,但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常是背诵文章、默写字词等内容。这种作业形式,学生完成时大多是敷衍教师的,而且起不到太大的意义。要想以作业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这样来布置课堂作业。例如“晏子使楚”这一内容的作业布置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班级图书角中寻找与从出使相关的资料,并请学生将自己寻找的资料与其它同学分享,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感提升。

3.5 制造冲突,明辨是非

小学阶段,学生的是非观念还不强,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有时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会学着做什么,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不被大多数人喜欢,那么一些学生即使不是不喜欢,也要表现为不喜欢,这是小学生身上很容易出现的问题,用在成年身上,就叫“跟风”。学生身上的这一问题既是教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挑战同时也是培养的机遇。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这一点,来为学生制造冲突,那么学生通过辩驳就会了解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进而明白事情的内涵到底是怎样的。

总结:

孩子从小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上面是黑白是彩色,是由家长、教师来绘制的,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到或好或坏的熏陶,这一时期性格、人格有怎样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内心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小学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很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方法,以学生的心理特点、状态为前提来寻找方法,将核心素养循序渐进的渗透,让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中,各方面素质同时提升,促其健全人格、良好性格的养成,使其在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稳,最终有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锐.聚焦核心素养,构建“水滴课程”[J].新教育 2016(11)

论文作者:徐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聚焦课堂基础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论文_徐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