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茹 王静 张雪庆 范湘 杨露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62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我院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思路设计。 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本院师生的实际情况及实训教学资源条件,制定出适合我院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模式研究的教学思路设计。 结果 依据此次教学研究的目的,制定出以培养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思路,即护生除了完成学院规定的常规教学外,需完成课题组设计的关于提高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的专项培训,其中包括理论课16学时及实训操作课16学时,最后根据课题组的设计对护生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的考核。 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our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earthquake trauma pre-hospital care research teaching idea design. Methods through the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sources, to develop a suitable for our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earthquake trauma pre-hospital care research teaching ideas of design. Result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out at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earthquake trauma pre-hospital care training mode research teaching ideas, the protection of life besides completes college,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complete design project group the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arthquake trauma pre-hospital rescue ability of special training, including theory class 16 classes and practice operation lesson 16 hour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project group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ory and operation skills. Conclusion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new teaching mode, to develop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can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new nursing tal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he earthquake trauma; Pre-hospital care; Training mode
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属于灾害护理的内容,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性事件频发,灾害护理教育在国外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十年,我国的灾害护理教育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教育范围覆盖了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出现了较多的研究类型,但尚不能满足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和社会需求,且灾害护理知识技能及教育计划尚无统一标准可依循。因此,笔者探索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培养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1.1 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发展研究现状
地震创伤属于灾害护理的内容之一,通过国内外有关灾害护理的文献,发现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均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国外开展灾害护理项目一般分为正式的院校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但是在这些国家的灾难护理教育中,尚未发现,专门针对提高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教学模式探讨的相关文献报道[1-3]。有学者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灾害护理教育,在本科院校中开设情况不是很好,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教育中尚未将灾害护理纳入学校课程设置,而在高职、中专院校中灾害护理教育开展几乎为空白[4],目前,尚未发现关于提高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相关文献的报道。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1 护士在灾害救援中的地位
灾害救援行动中的主要任务是:各类灾害事件、突发性事件救援与处置、参与并支援国家重大防疫行动、反恐怖军事行动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参加国际的维和行动等方面,是一种特殊战斗[5]。各种灾害救援中,护士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的,共同工作于救灾第一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灾难救援中护士重要的作用已经得到国际护理界的一致认可,2003年美国护理教育联合会曾提出:在灾难应急救援的系统中,护士是重要组成部分[7]。近年来护士在灾害护理救援中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灾害护理救援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2 我院开展此项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雅安地处山区,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经历了“5.12”汶川地震及“4.20”芦山地震,对雅安具有影响巨大,护理专业在我院属于重点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而我院护生多来自于雅安本地,而且毕业后大多服务于当地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护生中开展地震院前救护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我院在高职护生的课程设置中已经开展了:人际沟通、急救护理学、健康评估、等部分与灾害护理有关的课程,但尚无专门针对高职护生进行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的培训,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护生具有良好的应急能力及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让高职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人民,真正培养出能解决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2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来源:选取我院2014届在校统招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从中选取两组学生(每组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学生为大二下期,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同时正在学习剩余的专业课,本期教学任务完成后即进入临床实习。所选护生符合下列条件:自愿参加、并保证能按本研究的要求完成研究任务、期末考试各科成绩均需>60分,非中途转专业过来的学生。排除标准:护生非自愿参加、或不能按本研究要求完成研究任务、期末考试成绩有一科<60分及中途转专业的学生。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按传统的高职护生的课程设置进行,完成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学校设置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的学习,而无专门针对地震灾害创伤所设置的课程的学习。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与新教学法相结合,即除和对照组一样完成对照组同样的课程学习外,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即:研究人员设计的针对提高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的课程,内容包括:地震救护中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教育,地震灾害中护理人员伦理学与人际沟通交流的教育,地震灾害中护理人员对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理等内容,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法,同时配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
2.3 评价指标
培训结束后,根据该课题组的设计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同学,进行统一的考评。考评方式为,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考核。具体操作方法为,两组同学均参加课题组设计的理论考核,考核方式为笔试,时间90分钟,考核内容分为: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地震伤救治特点相关知识考核;地震创伤院前救护相关知识考核;不同人群地震创伤的处理;地震创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地震创伤院前救护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操作考试为两组同学均参加技能考试,考试项目为单项操作及模拟地震创伤环境的急救护理,其中单项操作为六项即:地震创伤救援现场及转送途中的输液;地震创伤现场前臂骨折的包扎固定;地震创伤现场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地震创伤现场开放性伤口的处理;地震创伤现场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地震现场怀疑脊柱骨折患者的骨折患者的救护及转运,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每位同学抽取一项操作考核,每一项考核的学生人数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为10名,共6组单项操作考核,模拟地震创伤环境的急救护理为综合技能考核,每组为3名学生,护生采取共同商议,协同完成此项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数据经计算机录入和管理,数据统计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实验组具体教学思路设计
3.1 组织教学团队
开展该课题的研究,研究团队的组成结构合理,职称为高级、中级、初级教师均有,其中也有在校研究生及在校大专学生参与;教师所涉及的专业及研究领域有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心理学等,涉及研究领域为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临床医疗,心理学教学等领域;有利于此次研究的开展。
3.2 实验组具体教学具体内容
查阅目前国内外关于灾害护理及的地震创伤的相关文献资料,课题组组织多次讨论,最终,主要参照国内外灾害护理教程和地震创伤的医疗护理材料,并结合我院教师教学实际,同时考虑到护生实际教学情况及教学实训条件,从此次研究的最终目的出发,制定出具有可行的培训方案,具体理论及实训操作内容及安排见下表1和表2。
表1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培养模式探讨理论课授课安排
4 小结
地震灾害后,地震灾区的护士和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现场救护的护士,成为地震院前救护中非常重要的救援力量,地震现场的惨状及各种不良刺激,将考验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应急能力,因此,有针对性的培养护士在处理意外灾害时的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是目前护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维,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5.5.25)[EB/OL].[2011-02-30] http://www.zhb.gov.cn/download/2004gb.pdf.
[2] 王玉玲,刘钰,黎檀石. 急诊护士掌握灾害救治知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应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67-68. [3] Colvard MD, Naiman MI, Mara D, et a1. Disaster medicine training survey results for den
tal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 Illinois [J]. J Am Dent Assoc, 2007, 138(4):519-524.-
[4] International Nursing Coalition for Mass Casualty Education.Competencies for entry-level nurses in response to mass casualty incidents (MCIs) resulting from chemical, biological, radiological,nuclearandexplosiveagents
[5] 张振中非战争行动中的政治工作.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
[6] 张利岩,韩淑贞.论灾害护理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Ⅱ]冲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123.
[7] International Nursing Coalition for Mass Casualty Education.Competencies for entry-level nurses in response to mass casualty incidents (MCIs) resulting from chemical, biological, radiological,nuclearandexplosiveagents
作者单位:625000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高职护生地震创伤院前救护能力培养模式研究(GZY14C40 )
论文作者:高茹, 王静,张雪庆,范湘,杨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创伤论文; 灾害论文; 高职论文; 生地论文; 实验组论文; 能力论文; 护士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