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真光中学 广东 广州 510380
摘 要: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而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本文旨在探索并构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型课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 中心 课堂 实施
一、为什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要有中心?
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调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诸因素的关系,就必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寻找一个聚焦点,将课堂教学中的各元素统整到这个聚焦点、作用于这个聚焦点,从而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这个聚焦点就是中心。课堂教学有了中心,教师就有了方向感和着力点,教学中的各元素就可以围绕中心合理配置、协同作用,发挥最大效能。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心是什么?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什么?这要从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出发研究,常见的有三个观点: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这些观点在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否抓住了课堂教学真正的中心,起到了很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呢?
如果课堂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从何而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所以如果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偏离了真正的中心;教是为了学,为学而教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所以课堂更不能以教为中心。如果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似乎找到了课堂的中心,但是“学生中心”理念把教师与学生割裂而对立起来。只有学习活动中的学生,才能发展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完成一次深化:教师围绕学生做什么?学生在课堂做什么?课堂教学中所有元素的作用点是什么?当然是学生的“学习”。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中心。
三、“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主动性强。只有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 “自动、自发、自觉、自疑、自探、自悟、自得”的状态,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参与度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参与态度方面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参与频度方面自始至终参与而不是一时半会儿参与,参与宽度方面全员参与而不是部分参与,参与深度方面深层次参与而不是表面上参与。只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入的高层次思维参与,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3.思维度活。“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力,要独立思考、个性化的理解、创造性的思维、有质量的生成。这些自由和权力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地思维。
四、如何实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1.贯穿“三条路径”—问、思、情。“问”指问题导学,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路径驱动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思”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感悟。“情”不仅指教师要掌握学情,更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融。而这一点经常被部分教师无视。有效的问题激发驱动学生的“思”,高层次的“思”生成新的“问”,在问、思交替转化过程中,“情”融入其中使问、思升华。以“学”为中心,问、思、情的交互作用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围绕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教师在准确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什么?”,紧紧围绕“学什么?”设计教学,围绕“怎么学?”实施教学,围绕“学得怎样?”评价反馈教学。
3.落实三个“还给”---将时间还给学生,将体验还给学生,将精彩还给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去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尽可能做到问题让学生提,难题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想,结论让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给学生搭建展示精彩的平台,为了学生的精彩,教师需有隐藏自己的精彩的胸怀。
4.倡行三种“修为”---尊重、悦纳、等待。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表达、尊重学生的现状、尊重学生的差异。悦纳学生的各种表现,赏识学生。和风细雨,静待花开。
5.统整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近来,部分老师将《学案》改为《导学案》,《导学案》分为课前预习案、课中学习案、课后巩固提升案,实践证明,将“学”放在中心位置,效果很好。
核心素养导向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焦点,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让每位学生获得预期的意义建构、能力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萍 等 走向个性化的学习设计[J].新课程,2016,03。
[2]杨运强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6,1。
[3]李宏春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J].当代教育,2016,1。
论文作者:赵秉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心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