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 感受快乐论文_纪一婵

体验数学 感受快乐论文_纪一婵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乌沙中心学校 247105

摘 要:本课题立足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行使用的教材,以“体验数学”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创造,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涵养,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实践 情景 合作 反思 体验数学

体验学习是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有些数学知识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单靠教师的讲解和书本的介绍是很难促使学生将其进行意义建构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记住某个结论,而且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个结论,并在体验中达到一种情感和理性的升华。

一、从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最精彩的描述。的确,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体验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如教学“应用题综合练习“时,我设计一个超市里的热闹情境,让小组各成员充当不同的角色:有的当营业员,有的当顾客;有的提出问题,有的说出数量关系并解决的问题。把加减乘除法应用题融入到学生喜爱的情境中,枯燥的应用题变得鲜活、简单起来。

二、从具体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熟悉的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采用做“分蛋糕”游戏的形式教学此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师:下面我们通过分蛋糕的游戏来研究分数好吗?

4块蛋糕,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公平?(板书:平均分)为什么?(说明:每人分的一样多叫“平均分” )4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4÷2=2(块);2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分多少?2÷2=1(块);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半块)1÷2=?

师:“半块蛋糕”用什么办法表示?还有别的办法吗?你能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同学们各抒已见,表扬有创意的学生。然后,比较各种表示方法,体会分数的简洁性与含义,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形式。

这样,通过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置于新知的前沿,为认识分数提供的心理要求。

三、从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经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让学生通过交流去证实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并且通过合作交流,从其他学习伙伴的方法中吸取好的经验方法或获得一些有效的信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整理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一道开放性的应用题“每条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适?”这道题目的内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租船活动,而且内容也很有趣,对于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大胆地发表自己对这道题的意见,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让学生思考、发现、交流、概括来进行学习,学生就学得比较扎实。

四、在交流反思中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反应快慢不同,况且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这种个体的差异是进行启发创新思维的宝贵资源,值得交流反思,也就是灯越拔越亮、理越辩越明。小组讨论是交流反思中常用的手段,既能达到学生资源共享,培养团结合作能力,而且促使学生不断反思、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上,我让学生练习简算题412-97时,绝大多数学生都用这样的简算方法计算:412-97=412-100+3=315,其中甲让这样算:412-97=412-100-3=309。接着我又问:“412减100之后,是再加3呢还是再减3呢?”然后学生们通过辨析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多减几的要加回几,所以多减了3就要加3。乙生站起来说:“我的方法比他们都简单,应该是这样算:412-97=100+312-97=315”丙生站起来说:“我的更简单,我想,把412分成100加312,然后用100减97等于3,3再加312等于315。这样就不用考虑是加3还是减3了。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不断反思,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

体验数学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展示了教与学的和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为,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作者:纪一婵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体验数学 感受快乐论文_纪一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