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0kV配网架空线路及杆塔基础设计问题的分析论文_曾泽湖

对10kV配网架空线路及杆塔基础设计问题的分析论文_曾泽湖

(贵州江源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文章以10kV配网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架空线路和杆塔基础两方面出发,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着具体的设计工作展开了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优化配网结构、选择线路导线、优化选型、杆塔加固等方面,希望文中讨论的内容可以给人以启发,推动供电企业及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10kV配网;架空线路;杆塔基础

引言: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逐步上升,供电企业也面临着比过去增加严格的要求,只有对配网设计进行优化,保证架空线路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才能做到设计目标的最优实现,也才能保证10kV配网无论是在供电可靠性还是在供电质量上,都满足社会提出的要求。基于此,围绕着配网架空线路和杆塔基础的设计工作展开讨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架空线路的设计

1.1优化配网结构

对10kV配网来说,设计架空线路的关键在于优化配网结构,具体来说,首先是对环网点进行科学设计,以实现分区供电目标为前提,再有选择性地对网格配网结构加以应用,这样做能够避免在相同区域内,存在重复架设配网的情况。主接线的架构形态则以“闭环接线,开环运行”为首选,这是因为该形态能够增强电源间的互动与联系,使转供电成为现实。接下来,便可以开展选配环网设备的工作。例如,自动化接口的设计或是将分段断路器的安装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有故障发展,配网结构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故障进行自动隔离,避免所产生不利影响的进一步深化[1]。

1.2配网自动化的完善

供电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配网所具有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实现的。基于此,供电企业需要明确自动化建设对配网的重要性,并结合贵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建设力度,例如,对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进行提高,实现对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并且计算;实现开关控制与监督的自动化;以线路自动化监测和操控为依托,提高馈线运转的自动化水平……

1.3对线路导线进行选择

能够直接影响线损的因素主要是线路电阻,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保证针对线路导线截面所开展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控制电阻的方式,对线损进行控制。对10kV配网而言,同用户距离较近的特点,决定设计人员可以考虑通过对导线截面尺寸进行扩大的方式,对电阻和线路负面损耗加以控制,这样做不仅能够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降低由于更换线路产生的成本,使电力企业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利益。

2杆塔基础的设计

2.1问题分析

一方面是贵州地区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带来的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杆塔工程的牢固程度往往会受到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工作人员应当以杆塔基础设计标准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针对杆塔沉降度和倾斜度所开展的设计工作,并对大开挖、斜插式的杆塔基础进行合理应用,保证其牢固程度得到应有的提升。另一方面,与平原相比,山区风力和覆冰往往较大,线路出现断裂的几率也会有所提升,在对杆塔基础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预测并统计风载荷和覆冰值,再以此为依据完成对杆塔基础的设计,另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特别措施加以应用,有效抵御风力的袭击。

2.2优化杆塔基础选型

以贵州地区的地基环境和地质条件为依据,优化杆塔基础的选型。根据地基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斜插式作为杆塔基础选型,由于斜插式基础属于典型的大开挖基础,在雨水冲刷的作用下,塌方、水土流失问题出现的几率较高,另外,随着基面挖方弃土被大量堆积在边坡上,边坡附加压增加,受雨水侵蚀,极易出现滑坡、坍塌等问题,因此,针对基础周边展开防护处理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一方面,在基面外对排水沟进行设置。畅通的基面排水,对挖方边坡、土体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护坡进行设置。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塔基边坡,避免在雨水冲刷或风化的作用下,导致边坡剥落坍塌的情况出现 [2]。另外,在对坡体杆塔基础进行施工时,由于配网需要经过坡体等地形区,坡体间高差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基于此,工作人员可将高低腿引入到设计过程中,以此来达到配网架设的平衡性。

2.3提高杆塔基础的牢固性

对于贵州地区的杆塔基础而言,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风力侵袭的问题加以考虑,将设计重点转向抗风加固的方面,通过对防风拉线进行安装的方式,实现杆塔抗风加固这一最终目标。防风拉线的材料应以镀锌钢绞线作为首选,电杆和拉线间的夹角度数以50°为最佳,在特殊地形下,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夹角度数,但需要保证其始终≥30°,拉线界面的最小值为35mm²,拉桩杆倾斜角的度数则应当被控制在10°~20°的范围内。选择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的电杆的拉线,穿过导线时,对以拉线绝缘子为代表的绝缘措施进行装设是很有必要的,在装设过程中,以下内容需要工作人员引起重视:其一,拉线棒直径≥16mm;其二,拉线绝缘子与地面间的距离≥2.5m;其三,单回路的防风拉线,应当将型号为LP6的拉盘作为首选,埋设深度≥1.6m;其四,双回路的防风拉线,应当将型号为LP8的拉盘作为首选,且埋设深度≥1.8m;其五,拉线棒需要进行热镀锌的步骤。

结论:综上所述,对10kV配网而言,无论是架空线路设计还是杆塔基础设计,都具有较为复杂的特点,在对架空线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故障自动隔离或是相关问题引起重视,在选择先进供电方式的同时,对配网结构加以优化,保证无论是配网运行水平还是杆塔设计水平都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10kV配网提供满足要求的地基基础,也才能保证架空线路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孟斌.10kV配网架空线路及杆塔基础设计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24-25.

[2]黄国聪.10kV配网线路及杆塔基础设计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5(01):127-128.

论文作者:曾泽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对10kV配网架空线路及杆塔基础设计问题的分析论文_曾泽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