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超声及CT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5例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d内行盆腔超声及CT检查。观察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超声及CT特征,比较超声及CT的诊断效力。结果:超声显示附件区混合性、实质性或囊性包块,回声均匀或不均,多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CT显示软组织密度肿块,实性成分呈等密度,囊性成分呈低密度,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超声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略低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超声及CT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和CT均可以显示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效力。
[关键词] 超声;CT; 卵巢;卵巢肿瘤;鉴别诊断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ovarian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ltrasonic and CT features of primary malignant ovarian tumors, To explore its diagnostic value. Methods: 85 cases of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the ovar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elvic ultrasound and CT examination on admission to 3D. To observe the ultrasound and CT features of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the ovary,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ultrasound and CT were compared. Results: ultrasound showed mixed, substantial or cystic mass in the accessory region, Uniform or uneven echo, More abundant blood flow signals. CT showed soft tissue density mass, Real component density, Low density of cystic components, Real part was obviously strengthened. Diagnostic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ovarian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were slightly less than CT,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iagnostic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and CT were higher than single check,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oth ultrasound and CT can displa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varian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Combined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Keywords] ultrasound; CT; ovary; ovarian tum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卵巢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高,其中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高,且以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其中以粘液性囊腺癌及浆液性囊腺癌最为常见[1]。卵巢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下腹部肿块就诊,确诊时多处于病变晚期,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早期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包括肿瘤标记物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部分肿瘤标记物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2]。影像学检查简单实用,能够从形态学角度观察卵巢病变的存在、数量、大小、形态、边界等特征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3]。超声学检查是妇产科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子宫及附件病变显示清晰。CT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通过组织密度的差异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本研究中,作者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超声及CT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符合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均接受盆腔超声及CT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其它部位恶性肿瘤者;排除急性感染性病变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碘造影剂过敏者;排除以往腹盆腔手术史者。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妇科诊治的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2.28.1)岁。病理类型包括黏液性囊腺癌21例,浆液性囊腺癌34例,颗粒细胞瘤5例,子宫内膜样癌10例,恶性畸胎瘤7例,内胚窦瘤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低度恶性卵泡膜细胞瘤3例。见表1。
表1 85例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病理检查结果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d内行盆腔超声及CT检查。
1.2.1超声检查
超声设备:飞利浦IU22型超声成像系统,腹部探头频率3.5MHZ,经阴道探讨频率8MHZ。
检查方法:在膀胱适当充盈后行盆腔超声检查,已婚者行经阴道检查,未婚者行经腹部超声检查。首先对附件进行定位,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双侧卵巢,对卵巢病变进行定位、定量分析,从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回声、与邻近组织关系及内部血流特征进行分析。
1.2.2CT检查
CT检查设备: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kV,层厚5mm,间距5mm。造影剂选择欧乃派克,80ml,团注速度4ml/s。
检查方法:扫描前口服泛影葡胺500ml并适当充盈膀胱。患者取仰卧位,扫描上自髂棘上方,下达耻骨联合下方,对肿块体积较大者增加扫描范围。增强扫描采用动脉期及延迟期两期扫描。将数据传输至ADW4.5后处理工作站,通过多平面重组对病变进行分析,对病变进行定位,观察其内平扫密度及强化特征,并分析病变边界及对邻近组织的压迫或侵犯情况。通过不同窗宽和窗位观察病变。
1.3观察指标
观察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超声及CT特征。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对超声及CT诊断效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包括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超声表现
混合性包块29例,彩色多普勒可见光团及光带内有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可见边界清或欠清肿块,囊壁不均匀性增厚,以实性为主患者小部分为液区,大部分为不规则光团,且后方及后壁回声无明显增强效应;以囊性为主患者内可见不规则光团及粗大分隔光带反射;
实质性包块12例,彩色多普勒可见光团内血流丰富;附件区可见边界不清实性肿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后方回声轻度衰减,无包膜,有呈融合性光团或弥漫分布杂乱光点;囊性包块6例,彩色多普勒无血流信号,附件区可见边界清晰囊性包块,可见散在细小光点反射,内为液区,包膜较完整。
2.2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CT表现
多数为双侧卵巢病变,病灶直径为3-16cm,肿块密度呈不规则形态,多见于实性成分,平扫多见于病灶肿块边缘不整齐,表面较模糊,囊性部分清晰可见,实性部分表现为软组织状,囊性密度呈蜂窝状或类圆形,囊腔内缘不光滑,间隔及囊壁厚度不均匀,囊腔内可见乳头状或壁结节突起,囊性成分增强后不强化;实性成分呈现不规则,间隔及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3超声、CT及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见表2,超声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略低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超声及CT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超声、CT及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3.讨论
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多较高。组织类型多样,包括黏液性囊腺癌、浆液性囊腺癌、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样癌、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低度恶性卵泡膜细胞瘤等[4,5]。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患者3年生存率低。因此,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及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检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占重要的地位[6]。临床应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超声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强、软组织分辨率高及可多方位、多切面动态观察等优点,应用范围最广,是目前妇产科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7]。螺旋CT检查根据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进行成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断层图像,成像简便,速度快,在容积扫描后可以行包括多方位重组、三维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在对盆腔病变定位、定量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单纯平扫定性作用较差,多需进行强化扫描[8]。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显示盆腔脏器的层次,但其价格昂贵,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临床应用不够广泛。
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超声及CT的直接征象为附件区肿块,呈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呈相应的等密度、等低密度或者不均质回声[9]。病变大小从数毫米至几十厘米,当卵巢肿块直径大于5cm时,多提示病变为恶性。病变的形态多不规则,边缘不清,对邻近组织呈压迫甚至浸润表现。在囊实性病变中,分隔多厚薄不均,并可显示壁结节[10]。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显示病变实质部分内丰富的血流,呈高速低阻。CT增强扫描则可以显示病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均提示肿瘤血供丰富。本研究中,超声显示附件区混合性、实质性或囊性包块,回声均匀或不均,多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CT显示软组织密度肿块,实性成分呈等密度,囊性成分呈低密度,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均可对病变定位、定量,显示其形态学特征,从而进行初步的定性诊断。本研究中,超声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略低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诊断效力相当。而应用超声及CT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分析,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效力。
综上所述,超声和CT均可以显示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效力。
参考文献
[1]徐晓伟,周春英,王俊霞,等.晚期卵巢癌术后化疗方案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HE4及CA125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7):102-103.
[2]任明达,刘树学.卵巢肿瘤定性诊断及卵巢癌术前分期:MRI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4):87-90.
[3] 王秀梅.磁共振与超声在卵巢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探讨[J].河北医学,2015,21(3):487-489.
[4]石华,罗蔚,李文胜,等.血清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水平检测在卵巢癌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267-270.
[5] 张宗瑧,邵婷,陈秀玮.卵巢癌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0(12):2302-2306.
[6] 赵美华,张郡,刘华亮.术前CT联合超声和CA125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4,35(2):250-251.
[7] 赵小琪,刘慧,向红.卵巢癌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拟态和MVD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2):1792-1796.
[8]王曙初.CT和MRI在卵巢癌定性、分期、侵袭和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76-79.
[9]崔永伟.CT、超声、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1(9):37-38.
[10]李阳敏,胡辉权,周密.B超、CT、MRI对卵巢癌早期无创诊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临床意义[J].西南军医,2012,14(1):7-10.
论文作者:李莎1刘丽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超声论文; 卵巢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原发性论文; 肿块论文; 统计学论文; 特异性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