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论文

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论文

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

毛海燕 王晓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摘要: 译者的身份,一部分由翻译职业群体文化来塑造,为揭示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本文依据社会心理学的身份理论,从职业群体规约、权利和义务、身份挑战与压力、身份建构策略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译者的职业身份,以期阐明身份对翻译活动影响。

关键词: 旅游外宣翻译;译者;职业身份

从事翻译活动的译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职业群体。这一群体因其特殊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以及所提供的特别的服务和产品,形成了独特的群体文化。这一职业群体对成员的价值预期、能力要求和行为规约,以及译者对这一职业群体文化的理解,构成了译者的职业身份。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身份理论,我们从四个层面分析译者的职业身份:1)译者职业群体成员关系及地位的规约,这一规约衍生出价值观念、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也就是翻译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或标准;2)译者群体的特殊地位和技能赋予其成员的特殊权利、义务或责任的预期;3)译者在履行身份契约时对身份所产生的困难和威胁;4)译者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策略,包括译者为适应群体文化所作出的调整。通过这四个层面的分析,我们勾画出译者的职业身份。

一、译者的职业群体规约

译者群体,也就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其价值在于协助那些因语言不通而无法沟通的人,帮助其实现交际目的。翻译活动相关参与人构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群体,主要包括原文作者、委托人、译者、读者/听众、译文使用者等等。关系表现为地位的高低、权力大小和距离远近。文本和情境,是译者必须做出的选择,译者有着决策权和行动权,必须采取行动,依据情境干预文本。在旅游翻译这种交际情境下,译者必须考虑交际的目的、参与者等语言外部的因素。

从事旅游翻译的译者面临的,是翻译任务的委托人、任务类型、原文以及目标读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样性,都是译者需要考虑和权衡的。译者在完成翻译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翻译群体中其他人的地位、权力和距离,作出选择,从而增加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

旅游译者所面临的翻译文本要复杂得多。有汉语原文的翻译任务、根据汉语资料的整理和创译、在旅游过程中临时文本的视译、口译、以及当旅游者问到译者跟当前旅游无关的内容,译者进行的无文本的编译或创意。

滤芯安装非常简单,当滤芯受用寿命达到时用户可以轻松进行自由更换,打开净水机顶部的盖板,每一个滤芯都有安装位置的提示,插入、拧紧即可完成安装。

二、译者的角色权力与责任

委托人、目标读者和译者之间不同的角色和视角,对译者提出了矛盾的要求。对于非译者来说,翻译就是“文本”,委托方、读者或听众对翻译要求“准确”,对于译者来说,简单地满足“准确”的要求,意味着硬译和死译。在旅游翻译领域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仅仅给予了更大的自由,更让译者感觉压力更大,有时会无所适从。

在具体的翻译情境中译者的“站位”,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译者的职业标准或规范、交际者的实际需求、具体交际情境的限制、译者自身对角色的认同、以及译者的能力。

译者的特殊知识结构赋予了译者干预翻译和交际的权力。当译者在交际中对其中任何一方或双方有优越感时,会超越自己的职责,做出干涉(Alexieva,2002)。因此,译者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决定了译者所扮演的职业角色具有优势地位或权力。译者的角色责任选择表现为以下几种:极端被动的站位——传输角色;稍微主动一些站位——语言和文化的管理者;最积极主动的站位,是译者和语言文化群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增值的参与,这是比较灵活的干预方式,依据翻译情境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干预。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大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府分离出的部分管理职能,是协同治理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关于社会组织管理登记的法律法规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因此政府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试图降低登记门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社会组织的准入口径,使得许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生存状况得以改善;然而这种开放是有制约条件的,只限某几个类别的相关社会组织可以享受此优惠。这种并非完全“一视同仁”的举措。导致在实践中许多草根组织仍然不能取得合法的生存资格,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阻碍。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转换。译者角色的扮演,需要语言功底和文化底蕴,为译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用两种语言进行工作,就很困难,何况语用能力、不同情境的套话、交际风格,礼貌原则、合作原则、面子原则等等更是需要多年的修炼才能获得的能力。语言外的因素——文化——也融在语言中,给翻译造成困难。

三、译者的身份压力与挑战

个别单位出租国有资产未经市财政局批准;支付工程款的业务未同时登记在建工程;大型项目未严格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招投标等现象。

角色的权力和责任是群体文化对其成员的行为预期。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扮演着明确的角色,并按照角色行为预期来做事。

综上,翻译行为、译者职业的特点,赋予译者特殊的角色身份,附带着不可替代的资源和优势的地位和调节的权力,以及对交际目标和关系建立所负有的责任。表现为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也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传输器”还是“协调员”的角色。

翻译群体,是由原文作者、委托人、译者、译文读者、译文使用者等共同构成。对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要求和关系的考虑,是译者职业群体身份的一部分,这也是带来挑战的一部分。

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尤其是口译,瞬间发生,转瞬即逝,即使有错误,也无法补偿。而笔译,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内容。查找资料可以做出准确的翻译,但需要耗费时间。汉语词汇所附带的价值体系和情感背景也无法传递,一些文件的翻译受到篇幅的限制,还无法过多阐释。如果译者不能积极调整心态,会出现职业沮丧,产生放弃身份的愿望。职业自豪感促使译者改进该群体身份,职业挑战和压力促使译者放弃该群体身份,身份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四、译者身份建构策略

译者是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其翻译行为,不仅仅影响世界,也改变自己的身份。与多种语言和文化的接触、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跨文化体验,赋予了与众不同的身份。群体特权吸引着英语专业学生进入这一群体,希望体验异域文化,开阔眼界,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这一身份带来的压力也让人望而却步。在语言、文化和交往能力等基本功不是短时间能学来的。很多知识和技能与翻译的具体语境相关,不是在学校能够系统学习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

旅游业的译者的特点是综合性和丰富性。处于具体的旅游翻译语境中的译者需要理解角色的特殊性,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特殊权力和资源,为翻译做出独特的贡献。

大熊代表的生物才是自然界真正的主人。这种认知是随着人类品尝过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副作用的苦涩果实之后才被人类重视并逐渐接受的。福克纳笔下大熊和山姆这两个代表了自然和谐的形象在文中的时代是注定要被现代工业文明所消亡的。在《熊》中,福克纳极具预见性地警告了读者:森林的消亡与大自然的损害必将带来人类无法挽救的恶果,人类终将自食恶果。《熊》强烈批判了盲目自大而无节制的人类文明其毁灭性和邪恶性的一面,并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新鲜而深刻的话题—人类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所处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人类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译者首先要对翻译职业的要求和译者角色有充分的认识,对译者职业身份的自豪感和挑战有充分的意识,才能做出相应的提高和改进。译者为每一次翻译任务所做的译前准备,为职业发展所做的长期积累,为译者行使角色权力、履行角色义务奠定了知识基础。译者应对旅游者的年龄、国别、性别、专业问题的过程,就是文化协商和身份协商的过程,对双方文化有了新的理解,表现为“尝试-犯错-纠正”的过程,而且不断重复,就是能力提高和身份建构的过程。

译者的职业群体赋予译者权力,也为译者订下规约,像两股对抗的力量,一个驱使前进,一个设置重重关卡,一个带来职业自豪感,一个带来职业挑战。

五、结语

由于翻译受到语境影响较大,文化差异、语言差异、旅游交际目的都会带来更复杂的挑战。译者群体的规约带来的职业压力,表现为译者的理想身份——“全能的人”这一定位。践行这一身份契约,按照预期行动,对译者的现场灵活应变能力和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储备要求非常高,对体力和脑力也是个极大的挑战。译者在工作之余需要做大量充电工作,因此会出现选择焦虑和倦怠,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努力提高双语知识、语言转换能力、双文化能力,提高语境敏感性,及时调整翻译策略,不断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是积极建构职业身份的策略。

参考文献:

[1]Alexieva, B.A Typology of Interpreter-mediated Events [J].The Translator: 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997.

[2]Simon, B.Identity in Modern Society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M].Blackwell Publishing,2004.

[3]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李文静.译者是谁?:译者的身份认同与翻译研究[D].香港:岭南大学,2011.

[5]任文.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10.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课题号:14B089。

作者简介: 毛海燕(1971-),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王晓慧(1974-),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

标签:;  ;  ;  ;  

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