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 天津 300211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痰瘀同治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确定纳入剔除标准,将入组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光抑素C(Cys C)、体重指数。结果:痰瘀同治法对早期DN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24h尿微量白蛋白、降低Cys C水平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痰瘀同治法;24 h尿微量白蛋白;Cys C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导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DN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主要以微量蛋白尿为主要特征,一旦进入临床期,如未经有效控制,肾功能将进行性减退,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对于DN的防治成为目前糖尿病的研究重点,但是目前临床治疗仍缺乏公认有确定疗效且安全的防治DN的药物。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目前中医药在早期干预DN的研究中,大多采用活血法联合益肾、益气、养阴治法,而鲜见深入研究痰瘀同治法早期干预DN的文献报道。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我们认为应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予以适当的活血化瘀和祛痰药物治疗。故我们应用具有痰瘀同治作用的丹蒌片研究痰瘀同治法对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早期DN患者的疾病进展有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痰瘀互结证与DN早期的关系做了一定探讨。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的入院及门诊患者,共收集患者67例。
2 诊断标准
2.1 纳入排除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3版)》DN微量蛋白尿期诊断标准纳入33例T2DM病史≥10年的早期DN患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U-mAlb增加的原因,如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运动、显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排除孕妇或准备怀孕的妇女;或哺乳期妇女;排除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与最终入组的受试者签订《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郑筱萸[1]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
痰瘀互结证:
主证:胸闷,头晕目眩,肢沉体胖;
次证:痰多口粘,胸闷气短,肢体酸痛,麻木。
舌象、脉象: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边有齿痕、苔浊腻,脉弦滑。以上主证必备,次证兼具2项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2.3 健康对照组选择标准:
年龄50-80岁,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胸透、血尿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理化检查,评定无心、脑、肝、肾、肺等主要器官系统的实质性病变者,共34例。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
将入组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常规治疗合用中药治疗);治疗根据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受试者的舌脉体征,予丹蒌片。
2 临床调查表的主要内容
受试者入组前,留取24h尿液,送本院检验科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24 h尿微量白蛋白;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本院检验科检测肾功能、Cys C;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统计并检测各组受试者基线水平是否一致,建立受试者档案。
2.1 观察指标
2.1.1 所有受试者分别于入组后第0、6、12个月初,检测肾功能、24 h尿微量白蛋白、Cys C,方法同上,计算BMI。记录检测日期,化验单归入受试者档案。
2.1.2 临床症状:心胸窒闷、头晕目眩、面色晦暗、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肢体困重、气短、肢体酸痛、舌象,脉象等。
3 数据统计:所有数据由2位不同数据录入人员分别录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处理各指标,其中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检验效能p=0.05;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效能p=0.05。
三、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资料均衡性对比
67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8岁,表1说明两组间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P>0.05)。
表注:&:相同时点,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相同时点,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点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胱抑素-c变化情况(见表5)
表3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胱抑素-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各治疗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各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表注:&:相同时点,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相同时点,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点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注:&:相同时点,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相同时点,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点与治疗前比较,P<0.05。
四、讨论
本研究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的入院及门诊患者,根据纳入剔除标准共收集患者6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8岁。治疗组共收集患者3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2.27岁;对照组共收集患者3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2.41岁。两组治疗前均检测BMI、24 h U-mAlb、Cys C、肾功能,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两组性别比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中医学认为津血同源,津液与血液中任何一方的运行失常均可影响对方。痰阻气滞,血行不畅,即因痰致瘀;血不利则为水,瘀滞日久则影响到津液气化,化生为痰,此即因瘀致痰。《景岳全书?卷三十一》对痰瘀的生成论述道:“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则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痰与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饮食不节,脾虚不运,痰湿内生,痰湿作为病理产物蓄积体内,阻碍气血津液的布散,可致瘀血阻络,同时气虚血运无力,也可致瘀。痰瘀互结,可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加重,日久化热伤阴,损伤肾之阴阳,甚则阳虚水泛,出现心功能衰竭、尿毒症、酸中毒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复杂证候。朱丹溪曾提出“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观点,同时提出“痰瘀并存,痰瘀同治”的理论,即“治痰要活血、血活则痰化”。他还认为“善治痰者,必先治气,同时也要治血”,从而开创了痰瘀致病和痰瘀同治之说。明代孙一奎在《赤水玄珠全集》中对朱丹溪气、血、痰、瘀为患之论极为称道,他指出:“津液者,血之余,行乎脉外,流遍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滞,则凝聚为痰,痰乃津液之变,遍身上下,无处不到。”
DN患者多具有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这与中医学中“久病必瘀”的理论一致。由于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导致肾脏灌注量不足,致使肾脏出现病变,不能升清降浊,湿浊溺毒内停而成DN。DN 患者肾组织基膜增厚,乙酰肝素糖蛋白和阴离子减少,滤过屏障功能缺陷,这与痰瘀本质一致。痰瘀阻于肾络是DN的主要病理变化,并贯穿于DN始终。
中医药在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DN进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临床体系[2,3]。我们研究所用的丹蒌片(Dan Lou tablet,DLT)目前多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它可以改善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及抗氧化作用[4]。基础研究表明,它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5]:可通过上调心肌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保护心肌缺血损伤;通过抑制MMP-2、MMP-9蛋白表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梗死愈合,防治早期心室重构[6,7]。此外,丹蒌片能调整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比值、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8]。
我们的研究表明,DN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增加,这与以往研究一致。痰瘀同治法可以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而且这一作用在治疗6个月后即有显著效果,表明本法可以通过减少蛋白漏出而有效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并且本法可以有效降低DN患者Cys C水平,且这一作用在治疗半年后即可有显著疗效。
痰瘀同治法治疗和对照组比较,DN患者的肾功能中的BUN和CER有改善,但本法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本法虽然不能显著改善肾功能,但可以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痰瘀同治法对早期DN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少24h尿微量白蛋白、降低Cys C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9.
[2]邓顺有,范萍,张征,等.滋肾活血法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7-39.
[3]秦艳,庞秀花.补肾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9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311-313.
[4]王师菡,王阶,李霁,等.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051-1055.
[5]付军,红梅,冷吉燕,等.丹蒌片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204-1207.
[6]红梅,朝鲁门,斯庆格.丹蒌片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2(8):216-219.
[7]红梅.丹蒌片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9(10):208-211.
[8]刘玉梅,杨振,洪铁,等.丹蒌片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ET、AngⅡ、NOS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403-406.
课题名称:痰瘀同治法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基金项目: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13144)
论文作者:殷胜俊,刘炜(通讯作者)杨晓琳,张刚,马金秋,郑天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患者论文; 白蛋白论文; 时点论文; 微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作用论文; 肾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