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论文_冯冬梅,韩永钊

(南京市江宁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检查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 (39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术后随访四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检查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央黄斑厚度。比较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与治疗前患者BCVA及C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BCVA显著提高,而CM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提高患眼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药术;康柏西普;最佳矫正视力;中央黄斑厚度

【中图分类号】R7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238-02

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根据阻塞部位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在RVO的所有并发症中,ME发生的较早。所以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显得尤为迫切。既往针对ME的常用治疗手段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激素类药物。近年来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ME,比较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与治疗前患眼的BCVA和CMT,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数据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临床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整理自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RVO继发ME的患者共39例,39眼。年龄46~79岁,平均67岁。女性12例,男性27例。其中CRVO继发的ME 14例14眼,BRVO继发的ME 25例25眼。

纳入标准:①>18周岁;②眼科常规检查、OCT及FFA检查确诊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且FFA检查未见无灌注区和黄斑出血;患者矫正视力下降;③OCT检查显示CRT增加,中心凹变浅或消失。

排除标准:①有白内障、角膜白斑或玻璃体明显混浊, 影响眼底检查;②已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腔药物治疗或眼底激光治疗的患者;③糖尿病视网膜病、黄斑异常、患有青光眼及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患者;④依从性差,无法完成随访及定期检查的患者。

1.2 治疗方式

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裂隙灯、散瞳眼、BCVA、眼压底检查、FFA检查及OCT检查。术前BCVA均<0.3,OCT显示黄斑水肿,CMT为(662.4±137.3)μm。所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交代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术前3d开始用可乐必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4次/d,连续3d。玻璃体腔注药术在层流手术室中进行。使用镊子固定眼球,注射部位为距角膜缘3.8mm垂直巩膜面进针,统一选颞下方注射,规尺标记注射点,向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mg/0.05ml。注射均使用1mL注射器,30G针头。所有患者均1次成功,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用可乐必妥滴眼液滴眼,4次/d,连用3d。

1.3 术后随访

每次复查患者均进行裂隙灯、BCVA、眼压及间接检眼镜检查。注射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治疗前后CMT变化,OCT检查要求复查同一经线视网膜厚度。为便于统计,将BCVA检测结果转化为对数视(LogMAR)。

视力疗效标准:治疗前视力≥0.1者,视力增加或减低≥2行为视力提高或下降,<2行为不变;治疗前视力<0.1者, 以视力每增减≥0.02为视力增进或下降,否则视为无变化[1]。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

注射康柏西普后1周、2周、1个月、2个 月 、4个月的BCVA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BCVA在注射术后一周均有提高,术后两周持续提高,术后一月视力达最佳,术后两月稳定,到术后四月,14只眼(35.9%),出现视力下降(表1和图1)。

表1 康柏西普治疗后不同时间段BCVA(LogMAR)比较(x-±s) 时间BCVAt值P值

 

图2 康柏西普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CMT比较(x-±s,μm)

2.3 并发症

本研究中有3只眼(7.7%)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眼压(28~40mmHg),给予派立明滴眼液,每日两次滴眼,四天内眼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白内障、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角膜上皮损伤、脉络膜脱离、色素上皮撕裂等并发症。

3.讨论

RVO继发ME的几率高达46.4%,而ME是RVO导致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以往临床上治疗RVO所致ME的方法有: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雷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等方法。IVTA的确可使CMT变薄,并提高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2],但TA可引起如:高眼压、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因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越来越被眼科医生推崇,且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通过降低视网膜血管的通透性,来减少组织液的流出,还可增加血管阻塞区的血液供应情况,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抗体雷珠单抗、贝伐单抗,已应用于临床,且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临床试验研究已表明,康柏西普通过阻断由VEGF介导的信号传递,抑制病变新生血管的生长,从而治疗多种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RVO等,且可眼内重复注射,安全性好,副作用较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所有患者中,术后一周视力即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两周视力持续提高,术后一月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最佳。与此同时,CMT在接受治疗后一周即下降,术后两周继续下降,术后一月降至最低值,有些患者的CMT甚至达到或接近正常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值。BCVA与CMT的相同变化趋势也佐证了CTM的确是决定视力的关键因素。但在治疗后两月后有些患者的视力和CMT值出现反弹,认为此时玻璃体腔内的康柏西普经过代谢及与VEGF受体结合,浓度下降,提示可能需要再次补充玻璃体腔注射。这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由此可见,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抗RVO继发的黄斑水肿有显著的优势,进而达到对提高患者视力的目的,而且操作方法简单,能被大部分患者认可。本组临床观察随访时间短,病例数有限,在临床治疗方面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才能得出更有效的、更为患者认可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惠蓉,夏英杰.407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致病危险因素和视力预后[J].中华眼科杂志,1991,(5):271-274.

[2] Higashiyama T,Sawada O,Kakinoki M,et al. Prospective comparisons of intravitreal injections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nd bevacizumab for macular oedema due to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J]. Acta ophthalmologica,2013,(4):318-324.

论文作者:冯冬梅,韩永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论文_冯冬梅,韩永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