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鲜明的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鲜明论文,试题论文,全国高考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引人注目的作文试题终于呈现于世。其优劣得失以及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导向和启示,任由考生、家长、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等有识之士恣意评说。纵观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作文2套试题以及17个省市自主命制的17套作文试题,笔者认为,今年高考使用的19套作文试题颇具亮点,其特色是鲜明的,作文的命制思路对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对2010年以及今后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作文类型多样,命制思路呈现开放态势
同往年一样,今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试题命制仍是材料命意作文、标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各种命制形式共存或有机融合,呈现了一派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9套作文试题,其中采用材料命意作文类型的10套,有全国卷Ⅰ(“小兔子参加游泳培训班”,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广西省区使用)和全国卷Ⅱ(“英国色盲科学家道尔顿的故事”,黑龙江、吉林、甘肃、贵州、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云南省区使用)、上海卷(“郑板桥相关材料作文”)、广东卷(“对常识的经历与认识”)、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宁夏卷(“诚实善良”)、江西卷(“兽首拍卖相关话题”)、辽宁卷(“明星广告代言材料作文”)、安徽卷(“‘弯道超越’之感悟”)、海南卷(“诚实善良”)。采用话题作文类型的6套,有天津卷(“我说90后”)、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江苏卷(“品味时尚”)、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______的门口”)。采用直接命题(标题作文)类型的3套,有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_”)、四川卷(“熟悉”)、湖南卷(“踮起脚尖”)。值得特别指出的,在这些类型作文中,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_”)、湖北卷(“站在______的门口”)甚至采用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形式,直接借鉴了中考的作文命制思路,其手法创新,可谓用心良苦。
在这3种作文类型试题命制思路上,值得重视的是材料命意作文。这种作文类型是拟题者提供给考生借以文字表述或图画展示的寓言、故事、诗词、歌曲、言论、生活哲理、现实材料等,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后,根据拟题者的要求进行构思写作。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自2006年连续4年推出的全国高考材料命意作文试题,其用心是显见的,那就是更好地贯彻以“能力立意”的考试原则,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材料命意作文的要求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这里所说的“材料内容”,就是指材料命意作文所提供的事实本身,“含意的范围”,就是材料含有的意思范围,即材料的主旨、主题和意义,这是材料的灵魂和总的倾向。
这个写作要求就是说,要使考生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考生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所供材料的原文,准确把握材料的灵魂与总的倾向,这样才能使作文“符合题意”。这就检验了考生的阅读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考生只有平时通过不间断地努力实践,认真地提高作品的阅读能力,认真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在考场上应对材料命意作文的实战检验,在正确把握作文材料“含意的范围”基础上,写出立意正确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材料命意作文的命制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判断能力。这是我们提倡重视材料命意作文的根本原由所在。
今年高考作文的全国卷Ⅰ“小兔子参加游泳培训班”所供材料与2006年全国卷Ⅰ的材料“乌鸦向老鹰学习抓羊”一样,属于寓言故事。其命制思路同属一种,其故事内容极其相似,但故事“含意的范围”却完全不同。考生只要平时注意了对材料命意作文的所供材料认真阅读与分析,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要准确把握今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所供材料的“含意”是不成问题的。
还需要特别指出,各省市自主命制的作文试题,为杜绝猜题、押宝的不良倾向,试题命制者绞尽脑汁地将题目拟得新奇、独特,出乎投机取巧者的预想。比如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题目是一句非常有诗意的话,具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和发挥空间。其中“我”、“隐形”、“翅膀”是考生在作文中必须予以突出的关键词语。这样充满诗意又有严格限制的作文题目,其宿构(即按现成的范文写作)、仿作和抄袭的几率几乎等于零。湖南卷“踮起脚尖”,题目拟得俏皮、新颖,闪耀着灵性的光辉。这样的命制思路完全出乎猜题者的预想,无论他们怎样煞费苦心,也万万猜不中这等奇巧的作文试题。还有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_”,这种填充式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填充的内容也许非常多,写作的范围也许十分宽泛,但题目中强调的“也是”却大大限制了作者立意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同样,这也为猜题、押题者的投机取巧设置了障碍。
二、贴近现实生活,广大考生可以有感而发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的另一个突出特色是贴近现实生活,立足时代发展。有的作文甚至直接取材于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广大考生不陌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典型的当属全国卷Ⅰ。试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样的作文试题借用了寓言形式,涉及的却是当今教育中一个现实的重大问题,即全面发展与发挥优势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我国广大青年学生(甚至包括小学生)切身感受,深有体会。培训班教练野鸭的责难,评论家青蛙的感慨,思想家仙鹤的总结,皆从不同方面显示着问题的症结、思维的侧面。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成功来自辛勤的汗水;抓住特长,发展特长,弱化缺欠,正视不足,这是生活的正常逻辑;生存需要多种本领,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展。这些都是考生切入作文材料、立意的选择角度。
由此看来,这个作文题切中我们国家社会教育的大问题,关系着个人的生活走向,因此格外人性化,异常平易近人。
其他,诸如天津卷“我说90后”、山东卷“见证”、重庆卷“我与故事”等,不都是由考生的自身生活切入,很有亲切感吗?不都是更贴近考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吗?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又将思想的触角伸向了我国政治、思想、文化、意识等领域,这又是作文贴近现实生活、立足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江西卷“兽首拍卖相关话题”、江苏卷“品味时尚”、辽宁卷“明星广告代言材料作文”、广东卷“对常识的经历与认识”等则是这方面的代表。
江西卷的作文试题是这样的:
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1)必须写成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这样的作文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文物的事实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对蔡铭超事后拒绝付款的举动,人们议论纷纷,观点针锋相对。试题命制者以此为作文材料,引导考生发表看法,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对蔡铭超的举动是赞赏、褒奖、拥护,还是反对、声讨、批判,试题没有从政治上划定一个评判标准,不是以抱什么态度、持什么观点为衡量作文及格与否的尺度,而是以作文能否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为评价的依据。试题命制者的目的在于唤起学子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在于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考察。对于此类现实针对性很强的作文试题,学子们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要表述。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1材料命意作文以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爆发后举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行动为材料,要求考生在阅读、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自己选择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标题来构思作文,这是试题命制者打破侧重抽象思考的常规性命题思路,引导考生更多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这是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首次直接取材于当前发生的国家大事。今年江西卷以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文物的事实为高考作文材料,也是引导考生更多地参与到现实生活的可贵尝试。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在阅读了这个材料之后,再次回味、思考自己所经历的现实事件本身,激起对国家、民族、时代、人生的关切,其深远的意义将终生铭记。事实证明,准备参加高考的学子们,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而应更多地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文化、意识等领域发生的大事,一方面这也是高考的备考内容,更重要的是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三、蕴涵深刻寓意,利于考生拓展思维空间
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完全具有考察考生的审题能力和思想深度、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和联想能力,同时考察考生的结构文章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功能。这就涉及到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另一突出特色:蕴涵深刻寓意,利于考生拓展思维空间。
一个好的作文试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仅让考生叙述或议论题目表层的一些东西,而应具有巨大的思想含量,蕴涵深刻寓意,能够引导考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探寻题目蕴藏的深意,并把它用灵动的文字真真切切地表露出来。蕴涵深刻寓意,利于考生拓展思维空间的作文试题则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作文题目。
今年的北京卷试题在这方面比较突出: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这是个很好的作文题目,很有浪漫色彩,富于想象力,有着浓浓的诗意,寓意深长,具有较大的思维拓展空间。尤其是关键词语“翅膀”极具比喻意义,考生只要运用发散思维,会联想到很多可作为自己“翅膀”的东西,理想、信念、希望、目标、书籍、品质、道德、关爱、操守……考生只要选择人性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巧妙叙述或深刻阐释,配以灵动的语言,都可以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同北京卷一样,也是取自一首歌的歌词,最富有诗情和哲理,其寓意也是很明显的,考生思维拓展的空间也是很大的。如果考生仅仅从字面阐释“绿叶”与“根”的关系,那是没有深刻理解题目寓意的表现,其作文很可能“偏离题意”。这道作文题以“绿叶对根的情意”形象比喻绿叶对根的感激,对根的回报,知恩图报,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揭示了母子之间、恋人之间或其他至亲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个人对祖国、对党的眷恋、报恩之情。考生看到题目之后,瞬间拓展思维空间,运用丰富的联想,尽快把握题目蕴涵的丰富寓意,从丰富、感人的报恩事迹中取材立意,选用合适的文体形式,遣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就能挥洒一篇考场佳作。
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还有一些很平易、很通俗、缺乏诗意光彩的一类,像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_____”、四川卷“熟悉”、山东卷“见证”、湖北卷“站在______的门口”、重庆卷“我与故事”等。类似这样的题目,如果考生仅以平淡的笔墨,记写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作文只能流于“大众化”,很难引起轰动效应。像这样的题目,同样具有思维拓展的巨大空间。考生只有运用发散思维,挖掘题目的深意,精于构思,善于立意,巧于选材,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典型事例,加以浓墨重彩地描绘或逻辑严密地说理,加上语言经过锤炼达到精美,同样会书写出一篇美文。以四川卷“熟悉”为例,这个题目取材广泛,比较好写,但又不易写得精彩,容易使文章流于一般化、千篇一律,在高考竞争中处于劣势。考生应拓展思维空间,发挥发散思维的积极作用,确立考生欲言未言的立意,选取曾震撼过自己心灵的典型材料,重点记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景,并且辅以精彩的细节描写(人物方面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景物方面的自然风光、社会环境和场面等最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景物特征的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景“活”起来,才能使作文真正与“熟悉”的题目相切合。历届的高考作文充分证明:凡是遇到这类作文试题,要想取得好成绩,作文立意须是新颖的、独特的、非考生共有的;材料须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事例(记叙类文章要有动人细节描绘,议论类文章论据要新鲜、有说服力);作者的感情是饱满的、强烈的;语言要有文采,个性特征鲜明,极具表现力。越是平易的题目,越要求优秀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显示自己提炼主题、开掘题材、驾驭语言、构思行文的非凡能力。
如果说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还有不足的话,那就是全国卷Ⅱ提供的文字材料太冗长,考生阅读起来(不能不阅读!)耗费很多时间,在考试这种特殊时刻,这样冗长的材料是不合时宜的。
再有作文题目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人人明白,以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原则。安徽卷“‘弯道超越’之感悟”,引用了“弯道超越”的词语,虽在导引提示中进行了解释与说明,但对远离城市、信息闭塞的偏远山乡的考生仍有隔膜感。这就像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引入医学新技术名词,部分考生就提出了抗议:“这是什么作文题,我们看不懂!”如果有部分考生对作文题看不懂,就有失考试的公平竞争。陌生的题目限制了部分考生才力的发挥与展示,考试对这部分学子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作为高考作文试题必须通俗易懂,即使奇特、新颖,首要前提是考生必须看得明白。
还有就是有9个省市的试题规定作文不许用诗歌形式表达。这是不是有点太霸道,是不是剥夺了有诗歌写作特长考生的考试权利?
通过简单评述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特色,笔者的意图就是希望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者能够坚持特色,改正不足,将作文试题命制得更出色;也希望参加2010年高考的学子们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开阔眼界,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训练,更好地应对人生的第一次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