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运用论文_鄂俊

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运用论文_鄂俊

鄂 俊

(武汉市武昌医院急诊科 湖北 武汉 430063)

【摘 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患者均自行入院;研究组50例患者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比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心梗;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34-01

急性心肌梗死,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脏急危重症,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部分心肌坏死而引起的[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死亡率高,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缺乏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还未入院时就已经死亡[2]。若是能够在病情发作至入院诊疗的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救治措施,即院前急救,那么就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3]。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为(59.2±8.5)岁,梗死部位:8例高侧壁梗死者,10例前间壁梗死者,12例前壁梗死者,15例下壁梗死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为(60.3±7.6)岁,梗死部位:6例高侧壁梗死者,9例前间壁梗死者,13例前壁梗死者17例下壁梗死者。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梗死部位、年龄以及性别等多个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均自行入院进行治疗,给予常规护理路径。

研究组50例患者均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具体流程:①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在5min内派急救人员乘坐救护车赶往患者所在地,在救护车上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嘱咐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告知家属在便于寻找的地方等候救护车。②救护车到达患者所在地之后,急救人员应当立即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对于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脉搏等进行监测,还要开辟一条或者二条静脉通道,确保抢救药物的正常使用;同时,还要了解与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病原因以及既往病史等。嘱咐患者于床上平躺休息,防止情绪变化或者活动影响心脏负荷,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对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者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当给予高浓度吸氧。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常规心电图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抢救过程中实时观察患者的血液波动、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状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若是患者发生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状况,应当立即给予CPR、ACLS以及除颤。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出现波动就会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室性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护理人员不仅要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安慰,还要给予合理的镇痛药物与镇静药物,如地西泮、吗啡等。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在处于稳定状态之后,需要将其转运至医院。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家属转运风险,转运时由专业工作人员将患者抬放至担架上,严厉禁止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牵拉,应当协助患者平躺在担架上。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实时监护,随时准备给予患者除颤,患者在转运至医院之后,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死亡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 ±S)表示计量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研究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死亡率、治愈率对比分析( ±S)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死亡率[n(%)]治愈率[n(%)]

研究组5027±82(4)48(96)

对照组5035±78(16)42(8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主要包括:病死率高、发病急等[4]。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的关键在于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急救工作人员在救护过程中,应当将急救物品、仪器以及药物准备好,救护车上备好简易呼吸器、便携式呼吸机、吸痰器、气管插管设备、监护型除颤仪以及心电图机等急救器材。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当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急救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与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典型症状、体征,合理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重视心理护理,以此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96%,死亡率为4%,住院时间为(27±8)d;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4%,死亡率为16%,住院时间为(35±7)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丹等人[5]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杏婷.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3:72-73.

[2]植秀珍,陈锦坚,刘超群. 急救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 现代医院,2013,03:72-74.

[3]焦国英.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4:108-109.

[4]孙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A].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2..

[5]刘丹,陈红.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1,22:4695-4696.

论文作者:鄂俊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中的运用论文_鄂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