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论文_张丽珍,王琴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河北 定州 0730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住院的早产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早产儿75例;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的一般模式,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在亲子关怀和家长健康指导进行了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对照组早产儿家长与观察组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只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对早产儿使用全程系统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早产儿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得到早产儿家属的认可和支持,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早产儿;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22-02

近些年来,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医院护理的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对象,其具有完全无自理能力、需专人看护、抵抗能力弱、护理过程中隐患较多等特点[1],而新生儿是对生命的延续,其安全与健康是家庭幸福和谐的保障,因此,对新生儿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可有效地促进其的健康成长及身心安全[2]。我院于2013年1月份对优质服务示范工程进行开展,要求人文关怀,提供人性服务,努力做到对“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3]”的诠释,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对早产儿的优质护理,保证了母婴同室以及早产儿健康成长,效果令人满意,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生的早产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150例早产儿中,男婴82例,女婴68例,孕周在31周至不满37周之间,平均孕周(35.45±1.42)周;生产方式为正常分娩72例,剖宫产7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早产儿75例。两组新生儿的阿氏平均为7~10分之间,在性别、孕周、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的一般模式,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

2 全程优质护理

2.1早产儿的生活环境:环境温湿度适宜可以帮助早产儿维持一个较为理想的体温,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责任护士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日龄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暖箱调节不同的温度,使早产儿体温维持在36℃—37℃,为了保证空气新鲜,可在每日中午室外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通风,但应避免对流风对产妇及早产儿的影响。

2.2早产儿护理

2.2.1责任护士应当对早产儿母亲的产前状况、是否患有孕妇产前合并症,体重、阿氏评分、婴儿性别、出生时间、脐带的结扎情况、哭声情况等进行了解,然后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查体。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呼吸、肤色、哭声、肌张力、吃奶吸吮力,有无呕吐腹胀、呼吸暂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用药,并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使用微量注射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注意保护早产儿血管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皮肤损伤。

2.2.2合理喂养:早产儿自己母亲的人乳比足月儿的人乳更为适合,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浓度,易于消化和吸收。但是单纯的母乳并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因此搭配合适的能量、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可保证早产儿的快速生长。因此,可采用母乳喂养与早产儿配方奶粉相结合的方式[4],并根据每次的大小便情况、间隔时间、饥饿程度等信息,调配配方奶与母乳进行合理喂养。对无吸吮能力者进行滴管喂养或鼻饲,逐渐添加奶量,每日监测体重,了解增长情况,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2.2.3监测胆红素:在早产儿出生后的当日开始,直至出院前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行胆红素的监测,并对额头与前胸部测得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并记录。如果读数高于干预值则提示早产儿有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对其静脉血抽检,使用两种方法对检测结果对比,及早给予蓝光照射退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保证早产儿处于胆红素的正常水平。

2.2.4早产儿大小便:出生24h内的早产儿喂奶量及活动量较少,应采取少量多餐,护士可定时为婴儿更换体位,也可对其腹部进行按摩,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灌肠,帮助大小便的排出,观察胎便的排出次数、时间、粘稠度、颜色。

2.2.5亲子互动:亲子间的亲密接触对早产儿及其父母均极为重要,通过亲子互动,可有效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母子亲密感的主要表现途径为亲密行为,比如肢体触摸、拥抱、亲吻、面对面的注视等等。母婴分离的情况下通过远程探视系统隔日探视,用手机为早产儿照相或录像给父母看。早产儿病情稳定后即可转至母婴同室,由母亲亲自喂奶,参与照顾早产儿,多抱抚,多交流,尽快适应照顾早产儿的生活。

2.2.6加强基础护理:责任护士为早产儿洗浴、抚触、及脐带护理等操作,按摩早产儿的全身,帮助其体表的血液循环,进而增强体表的代谢及胃肠道的蠕动,加快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泄,增强体格,促进生长发育;同时由于血液循环的加快,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排泄速度加快,黄疸易于消退。同时加强做好早产儿的脐带护理,在其出生24h内观察脐带是否渗血,每日脐带用安蒂一次性载液擦拭器消毒,观察脐周有无红肿,清除脐带与脐轮间的分泌物,避免新生儿发生脐炎。

2.3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责任护士向家长介绍住院环境和早产儿疾病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生育早产儿的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罪恶感,早产儿母亲对早产儿护理知识较为欠缺,学到的关于一般新生儿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之中。因此,责任护士对早产儿母亲进行角色转换及思想调节的心理护理和指导母乳喂养非常必要。在其身体和心理上多多给予关怀与照顾,帮助新生儿母亲建立自信,指导母婴分离的情况下如何挤奶,保持泌乳,以利于母乳喂养。出院时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如监测体温,观察面色及呼吸,何时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等。

3 结果

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早产儿与观察组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 讨论

系统化的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及健康发展,有效降低新生儿的致残及死亡率[5]。同时,全程性的优质护理模式可大大促进护患之间零距离的沟通,使护患一家,改善护患关系[6]。此次研究使用系统化的全程优质护理的模式对早产儿进行护理,主要在对早产儿的病情进行监测、护理脐带、合理科学的喂养、促进亲子互动、监测胆红素、加强基础护理等护理,相较常规护理而言,在亲子关怀和家属健康指导进行了护理干预,不仅提升了母亲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增强了早产儿与母亲间的接触与互动,帮助并促进母亲完成完成角色转换,有效增强了母婴的亲子感情。使用优质护理的方式,使得对早产儿的护理更为整体化、个性化及人性化,使得早产儿及家属更为易于接受,早产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将安全护理和关爱护理的理念始终贯穿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提升了早产儿护理的整体质量,有效的降低早产儿护理过程中的隐患。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的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只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对早产儿使用全程系统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早产儿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得到早产儿家属的认可和支持,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小珍,郑美凤,胡震霞.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11:856-857.

[2]杨婷璇.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8:102.

[3]杨仕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213-214.

[4]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 第四版 101—102

[5]赵美萍.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 308-309.

[6]王静.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健康指导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4: 2375-2377.

论文作者:张丽珍,王琴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论文_张丽珍,王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