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_张彩婵

论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_张彩婵

张彩婵嘉应学院医学院 广东梅州 514031

【摘 要】高职高专生与普通高校生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力稍弱,但灵活性,操作性和课堂参与程度非常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不能过于理论性及繁重、枯燥,而应结合学生及课程特点,以讲解心理学常识为基础,设计共同参与的体验式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有所得有所悟为最终的目的来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关键词】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长,而普通高校在师资与生源方面均比高职高专院校要好,在此种背景之下易导致高职高专生的学业压力、竞争压力与就业压力都将增大,而这一系列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认知方式、情绪调控等。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个人的看法,为缓解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其人格提供一定的方法。

一、做好调查,精选内容目前的高职高专学校已普遍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主要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课时数约为16 学时(包括2 学时机动,实际授课学时约为14 节),授课方式主要是合班大课为主,授课时间约在开学第3 周后开始(军训过后)。

在学时数少而人数多的情况之下,如何能让学生愿意听、愿意学,并且有所收获和成长,仅仅是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所以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化处理。因此在军训期间,可以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从新生中搜集相关资料,再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教案设计。(1)适应问题。在这一主题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和新生适应问题的介绍。在高职新生中,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适应不良,进入大学后发现并不像高中所听说的进入了天堂,由于所学的课程多而复杂,一节课的时间可以讲一两章的内容,而教师在下课后也基本不会有辅导时间,所以对他们来说大学的学习比高中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因此在第一主题中展开适应性的讲授,有助于新生之间的共鸣而产生归属感。并宣传心理咨询中心,能为有需要的新生提供第一时间的支持。(2)我是谁。自我统一性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本我,自我,超我的相对平衡。大学新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跃跃一试的心态,但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定性思维的影响,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容易习得性无助,所以应引导他们在大一阶段就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树立合适的能及时得到满足的目标,以利于自我的统一性。(3)挫折的应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赵瑛的研究指出大学新生在远离家庭,独自出门求学后,自我照顾和自理能力还较弱[1]。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在学业上更面临着各种技能操作练习,在人际交往中面临时间少,在生活上首次离家独立生活容易面临各种挫折,所以如果在大一的时候能有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将有助于他们提高抗挫折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挫折应对方式。(4)人际关系的学问。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大学生开始为进入大社会做各种准备,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的业余时间更多是在见习、实习、练习操作等,这样自然就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人际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将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遇到问题能感受并寻求到更多的支持。所以在这一主题上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5)恋爱与性心理。

恋爱与性的问题一般较多出现在大二、大三阶段,大一可以防患于未然。(6)职业生涯规划。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高专学生能极早作好生涯规划,将对自己的学习有极大的自我监督和促进作用。

二、捕捉热点,促进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需要有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热点,运用心理学的视角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对学校管理及学生健康成长将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李天一事件,在社会媒体和社会都在关注事件进展时,心理老师可以从家庭教养方式、青春期性心理方面作一个专题,引导同学们思考事件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让同学们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这一热点事件中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三、分组完成作业,并课前演示分组的目的在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而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是课堂目标达成的基础[2]。所以在第一节课时,笔者就按学号分了组,每20 人为一组,但并不指定组织者,每次课前用10 分钟对之前布置的作业进行汇报或演示时。对有成员主动汇报和演示的组进行总体点评、鼓励,这样可以将责任分散到组内的每一名成员,从而增强了组内凝聚力,并促进其它组的模仿。例如某一次的作业是:手指操。在演示的时候有个别组连续上了两三个同学进行不同的手指操演示。笔者表扬该组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并适时提醒还有组没动静,这时可以明显感觉之前无动静的组会有组员在蠢蠢欲动,在安全的氛围下,再稍加推动和鼓励,这些组很快就会有成员为自己的组争光,然后就会带动其它组的成员。

四、心理健康课的评价心理健康课与其它专业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不是以掌握知识点为主,而是心灵的感悟和成长。但如何对学生心灵的感悟和成长进行考查,这是一个难点,各学者都在致力于形成一套全面的评估体系。在该体系出来之前,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我个人认为该课的考查方式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性、创新性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二是学生上交一份特殊的作业:个人的成长报告。结合以上两部分作出总评。但以上两部分对于能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身心收获,笔者及相关心理老师也没有肯定的答案。所以说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1]赵瑛,郭巍伟,郑建中.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26(11):968-970.[2]唐明军.基于少学时大课堂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87):119-120.

论文作者:张彩婵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论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_张彩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