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论文_刘峰

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论文_刘峰

刘峰 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 甘肃省天水市 741020

【摘 要】胃肠道疾病是现今临床上最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在患者发病的时间趋于年轻化。胃肠道疾病不但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还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利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发病理论相结合的观点,探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胃肠疾病的治疗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肠保护因子;平衡

胃肠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具有患病人数多、病程长、治疗困难、病情反复的特点,病情厉害的甚至会导致癌变,因此,单靠西医或传统医学往往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因此,胃肠病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领域的中西医结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下就中西医结合疗法做展开的探讨。

一、中西医的理论

胃黏膜防护与攻击因子失衡是诱发胃肠疾病的根本机制,胃黏膜防护因子力量较强,攻击因子较弱时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会随之降低;防护因子力量较弱,攻击因子较强时则易发生胃肠疾病。中医学认为,“邪正相争、百 病 之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现代医学则认为,平衡失调是诱发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从理论上来看,两种观念是相互契合的。因此,治疗胃肠疾病将对胃内保护与攻击因子的相互作用作为依据,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确定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肯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二、胃肠保护与攻击因子失调类型

1、酸碱平衡失调,易引发消化性溃疡,其攻击因子主要包括胃酸PH值<4持续6~8h以上、PH梯度消退、高酸H+过度逆流、胃蛋白酶损伤,而防护因子主要包括黏液分泌下降、黏液及碳酸盐屏障减弱、表面活性磷脂屏障降低、碳酸氢盐(HCO3-)和H+下降、黏膜上皮细胞屏障作用减退、黏膜微循环不良以及抗酸疗法等。

2、胃幽门螺旋杆菌侵袭易引发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以及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其攻击因子主要包括HP借助黏液素、HP分泌多种酶与毒素、定殖繁殖于黏膜、磷酸酯酶A、VacA、CagA、脂酶、HP所致氧化爆发等,防护因子主要有黏液MucsAc-HP特异性抗体、黏膜免疫屏障作用下降、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细胞免疫-淋巴细胞、抗HP疗法等。

3、胃肠黏膜的化学性损伤易引发消化不良,导致炎症、出血、溃疡和糜烂等,其攻击因子包括抑制PGS合成、抑制环氧合酶(COX)、促进炎症反应、直肠细胞毒作用、促使细胞增生或凋亡、胃肠动力紊乱、酒精、烟、胆汁等,其防护因子包括黏膜屏障、黏膜微循环、黏膜细胞的修复与再生、PGS合成下降、NO合成下降、停药、热休克蛋白、抗酸疗法等。

三、增强或调节胃肠保护因子的思路及方法

1、黏液碳酸氢盐是胃黏膜的重要屏障,其通过阻止胃腔中的H+因浓度差重返黏膜以及Na+进入胃腔以防止高酸侵袭胃黏膜,从而对其发挥保护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小柴胡汤、温胃舒与养胃舒等以疏肝解郁和健脾益气为主要作用的方药均可促使大鼠胃黏膜表明黏液凝胶进一步增厚,增强黏液屏障,增加胃壁的黏液含量。

2、胃肠黏膜内的毛细血管十分丰富,不仅可改善血流状况、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还能及时清除来源于胃腔的有害物质,同时有助于清除H+,促进碳酸氢盐分泌等。研究发现,采用人参、丹参、黄芪、赤芍、川穹以及干草等益气活血类方药对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6周后,运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查其胃黏膜血流量发现患者的临床症候明显改善,胃黏膜血流量也显著增加。

3、前列腺素是胃黏膜重要的防御因子,环氧化酶-2可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在胃黏膜防御和维护其完整性等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实验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小柴胡汤等用于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方药均具有增强前列腺素的作用,可进一步增加胃窦PGE2和PGI2含量,防止大鼠胃黏膜PGI2下降和血栓素A2升高。

4、胃肠道微生态失调可引发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一般而言,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其程度表现不一。程度较轻者多表现为慢性腹泻,程度较重者则有可能发生二重感染或菌群易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双歧因子口服液可有促使体内双歧杆菌在14d内增殖10倍以上,从而有效抑制外来病菌入侵。

5、胃肠道免疫系统是人体内最强大的免疫防御组织,其主要由胃肠道的淋巴组织与胃黏膜的局部免疫反应等组成。大量实验或临床研究表明,不少单味中药、中药成方和验方可有效增强免疫功能,例如人参、党参、刺五加、黄芪等健脾益气的药物可增强单核及巨噬细胞功能,杜仲、知母、当归、补骨脂、枸杞子、淫羊藿等滋肾养阴的药物可增强吞噬与抗原提呈能力,有助于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等。

6、胃肠道出现病理改变后,体内的因素均有可能引发胃肠道动力紊乱,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呃逆、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中医方药有助于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纠正胃肠道功能动力紊乱,同时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例如,陈皮、乌药、枳实、木香等理气药就具有抑制或兴奋胃肠道运动的功能,这也是中药治疗胃肠疾病的独有优势。此外,中医药还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可从总体上促使患者早日恢。

7、幽门螺杆菌(HP)是引发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此外肠道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各种霉菌、病毒性感染等也是引发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根除H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与西医疗法相比,中医药的HP根除率较低,疗程较长,但副作用和由此产生的耐药菌较少。其中黄连、苦参、黄柏、大黄、三七等中药的抑制作用最强,今后可在中药组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望研制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福音。

从以上列举的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还是较多的,因此,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早日脱离病症的折磨,让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连永红,刘艳红.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05:891-892.

[2]杨春波,劳绍贤,危北海,陈治水,张万岱,柯晓,胡玲.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0,苏州)[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01:66-68.

[3]庄增红.中西医综合措施对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5,04:86-88.

论文作者:刘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  ;  ;  ;  ;  ;  ;  ;  

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论文_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