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学 问题探究——“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课堂教学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量论文,课堂论文,教学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下面是基于自学探究理念指导下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课堂教学设计。
一、情景设计
展示幻灯片:幻灯片左上方是2004年奥运冠军朱启男在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打最后一枪的照片,右上方是神奇小子朱启男的简介。
师:同学们,这是你们的大哥哥朱启男在2004年奥运会上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打出的最后一枪,也打下了他个人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在预赛中,他以59枪10环、1枪9环共599环的最好成绩进入决赛。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更关心的是他的未来,下面是朱启男的个人技术统计资料(在幻灯片下方展示朱启男个人技术统计资料,该资料是根据他的一些比赛成绩计算出来的,仅供学习用),你能根据这些资料预测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赛乃至决赛的成绩吗?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就不难做到。
展示课题“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布置任务:请大家翻开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选修2)从第9页看到第10页倒数第4行,边看边思考,有什么问题请记下来。
二、新课学习
师:大家看完了,有什么问题吗?
生1:0.02n,0.04n…这些表示什么意思?
生2:这表示在n次射击中命中4环大约是0.02n次,比如在射击中,某人的命中率为0.2,他射击10次大约命中2次。
师:谁还有问题没有?没有,请哪个同学说说什么是数学期望?
生3:期望就是随机变量的值与对应的概率乘积之和。
师:哪个同学举例说说期望的实际意义?
生4:就书上这个例子来说,期望就是平均每枪打中几环。实际上,期望就是随机变量各个取值的平均值。
生5:期望不是随机变量各个取值的平均值,要是这样,我们把随机变量的几个值加起来再除以几不就完了,它反映的是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取值的平均水平和各个取值的平均值是有区别的,就书上的例子而言,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值应该是4+5+…+10再除以7,出于各环的命中率不一样,在射击过程中9环可能就相对多些,4环就相对少些,期望表示在射击过程中平均每枪打中几环。(下面的同学不自觉的鼓起了掌声,课堂气氛活跃)
师: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大家看看,期望这个概念不是我们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联系实际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两个问题,并归纳求期望的步骤。(展示幻灯片上的问题)
1)随机抛掷一个骰子,求所得骰子的点数ξ的期望。(完整的过程)
2)篮球罚蓝一次,投进了得1分,没有投进得0分,姚明罚球罚进的概率是0.81,求姚明罚球一次得分ξ的期望,并说明实际意义,
3)根据提供的技术统计资料预测朱启男在2008年奥运会预赛的成绩,并把你的预测写在课本的封面上,等2008年高考结束后,大家看奥运比赛时再与比赛成绩进行对照。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1 有一批数量很大的产品,其次品率为15%,对这批产品进行抽查,每次抽出一件,如果抽出次品,则抽查终止,否则继续抽查,直到抽出次品,但抽查次数最多不超过10次,求抽查次数ξ的期望。(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师:随机变量ξ可以取哪些值?对应值的概率如何计算?
师:刚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还有问题没有?
过了大约1分钟,有个同学站了起来。
生8:老师,我们在前面学习概率的时候,摸球都是有放回的摸起,保证前后相互独立,这样没有放回,相互不独立,前面抽起的结果对后面有影响,概率的计算不应该这样。
师:哦,这个问题我们还真的没有考虑呢!那我们该怎么办?谁有办法?说说看。
生9:以我看,这批产品数量很大,前面抽起一个正品对后面的抽起是有影响,但这个影响不大,我们完全可以忽略,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个很接近的近似值,所以我们这样计算还是有道理的。
师:刚才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既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也要关注题目的条件,利用问题的条件进行近似估计是很重要的能力。
例2课本例4(略)。
五、再掀波澜,勇于探究
师:请大家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幻灯片展示)
问题 一次英语单元测验由20道选择题构成,每个选择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学生甲选对任一题正确的概率为0.9,学生乙则在测验中对每题都从4个选择项中随机的选择1个,设学生甲和乙答对的题目数分别为,求的期望。
问题布置下去之后,绝大多数同学开始动手准备计算,少数学生眉头紧皱,一副无奈的样子。
师:看同学们的样子,好像很为难,大家难在何处?
学生异口同声:计算量太大。
师:同学们,当年高斯的老师有个下午最后一节课临时有事情,离开了教室,等他再次回到教室,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在讲话,老师非常恼火,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从1加到100,并且规定谁先完成谁先回家,全班人除了高斯之外都埋头计算,希望能早点回家,只有高斯在用心观察和思考,结果高斯发现了规律,从而将99步加法计算转化成1步乘法运算,老师看到高斯的解答非常高兴,让所有同学都按时放学回家。今天我们遇到了计算难题该怎么办呢?
2分钟后……
生10:老师,这个分布是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有规律的,我猜想它的期望也应该有规律。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能给出证明吗?
生12:前面那个问题要找出规律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计算起来也很复杂,我想两个随机变量有关系,它们的期望也许有某种联系,我在书上找找看,果然有联系。这个证明比较简单,书上的每一步都很清楚。
师:好的,能够这样联想不愁学不好数学,我们一起看看书上的证明。
六、课堂小结,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有些同学想发言没有机会,下面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就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3:老师,今天这节课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概念,两条规律……
生14:我们平常很喜欢体育、新闻等方面的内容,今天这节课,你前面的那张幻灯片,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兴致很高。
生15:高斯做从1加到100,我们小时候就听说了,今天你讲出来给我的感觉不一样,以往只是对故事本身比较好奇,今天听你讲这个故事有点像数学里从一般到特殊,以退为进,对我们思考问题有些启发……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活动的一节观摩课,在准备阶段构思了几种方案,最后确定以引导自学,问题探究为主,由于准备比较充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基本上都在预料之中,但是也有没有预计到的问题,比如学生4对期望意义理解的偏差和学生5的及时纠正。整节课下来,我们觉得有几个地方的处理与教材不一致:1)在情景创设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吸引了学生注意力;2)教材上是先讲E(aξ+b)=aEξ+b和二项分布的期望之后,再在例题中应用,我们认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所以在观摩课中是先设置问题,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引起认知冲突,再巧妙的利用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学生的解题策略;3)新课程标准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充分,看书自学、问题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并行。整节课下来最大的遗憾是还不敢大胆的放开手脚,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学生5对期望的解释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出于害怕时间紧,没有让学生深入讨论,以至课后还有学生对这个问题心存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