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型领导实现路径探析
葛俊艳1,江历明2
(1.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2.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 伦理型领导是当前领导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我国企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伦理型领导在我国企业有较强的适应性,伦理型领导能为组织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文从伦理型领导的内容与特质出发,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本土文化背景下伦理型领导在企业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本土化;伦理型领导;企业管理
纵观全球,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违背伦理道德,被曝出诸多丑闻,从而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伦理问题,使得社会大众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领导者的伦理道德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伦理型领导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学者们针对“伦理型领导的结构维度”、“伦理型领导对组织与员工的作用”做了大量探析。中国的社会组织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对于领导者伦理行为有更高的要求,组织内外部的成员希望领导者能够“以德服人”、“以身作则”,并能够通过自身的言行与伦理规范来影响他人。但是目前伦理型领导的研究多是在国外伦理型领导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照搬国外的研究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社会。
因此,要实现伦理型领导的有效管理,要从中国的本土文化出发,探索伦理型领导的可实现路径。伦理型领导理论的本土化应用能更好地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公众认可,最终有助于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发展。
一、伦理型领导的内涵及特质
(一)伦理型领导的内涵
早期的研究对伦理型领导并没有系统清晰的定义,大多数都是从哲学的角度得到解读。美国哲学家Enderle最早对伦理型领导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伦理型领导应该关注管理决策中所遇到的各种伦理问题,同时要对决策过程中参照的伦理标准加以规范[1]。Brown首次引入社会学习的理论来对伦理型领导进行解析,认为伦理型领导是通过人际互动的过程向下属传递出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并通过互动沟通、强化和决策制定,来激励下属表现出伦理行为[2]。Trevino等人对来自不同行业的领导者进行的一项结构化访谈的研究认为,伦理型领导应当既是“伦理个体”——具有公平和正直的品质来实施伦理决策的人,也应当是 “伦理管理者”——实施那些符合伦理标准的决策并对组织道德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和管理者[3]。Northouse认为伦理型领导应当具备:正直、公平、诚信;积极采纳下属的意见及建议;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以有利于他人的方式行事,愿意为之服务的特质和行为[4]。基于以上理论,笔者认为,伦理型领导拥有正直、诚信的品行,公平的意识,通过在与下属的双向沟通中向下属传达出符合伦理规范的行为,进而在组织内形成独特的组织伦理氛围,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二)伦理型领导的特质
Trevino等人通过访谈发现伦理型领导具有以人为本、采取伦理行动、设置伦理标准、拓展伦理意识、执行伦理决策的特质[3]。Resick等人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伦理型领导进行跨文化研究发现,诚信、利他主义、集体动机、激励是伦理型领导具备的特质[5]。我国学者郑伯埙等人认为伦理型领导具有公正无私、正直不阿、廉洁不苟、诚信不欺、担当负责、心胸开阔和以身作则七个特质[6]。不同的学者通过对不同群体的研究所提出的伦理型领导的特质稍有差异,具体见表1。通过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伦理型领导最核心的特质是:正直、诚实、以身作则。
表1 伦理型领导的特质
二、本土文化下伦理型领导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伦理型领导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与环境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伦理型领导的本土化研究,这是因为中国的领导者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领导者,许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行为,已经深深地融入进了本土领导者们的血液中。当某些伦理道德观念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时,领导者的行为也只有与这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被下属接纳。中国传统文化尤为强调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大学》、《论语》中都对道德的重要性做出了许多论述。《大学》开篇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先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力量去感化他人,“修己以治人”[7]。中国传统文化对领导者道德修养的强调,与伦理型领导“以身作则”的特征不谋而合,中国文化为伦理型领导的适用提供了很好的文化背景。
二是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资本参与度低。一方面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过程漫长,从研发到工程化、产业化过程,少则几年,多则数十年,投资回报慢,金融投资本身具有趋利性和短视性,因此投资机构不愿花费大量资金在这方面;另一方面政府引导支持范围额度小,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因而资本运作风险大,导致动能不足、效果不佳。大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也仅仅是设立知识产权行政性机构,缺乏知识产权转化运营资金投入,这需要国家进行统一筹划,长远布局。
(二)伦理型领导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应用价值
总之,琴书不仅是陆游借以忘忧与自我慰藉的工具,而且是其安然自若隐居山阴的自娱之物,是放翁生活情趣的寄托。
⑤汛期应服从防洪调度,同时兼顾水量的年际变化,每年九、十月份开始,应视河湖水情及上游来水情况逐步蓄水,必要时继续抽江水补充湖库,以保证冬春水量的正常供给。
(三)企业发展对伦理型领导的诉求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多种类型企业的出现,领导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不同的领导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所在。但是,纵观全球,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被曝出诸多丑闻,从而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因此,社会大众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们就对领导者的伦理道德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伦理型领导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8]。企业领导者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标,试想如果企业的领导者无法遵守伦理道德规范,那么员工由于没有来自领导的榜样示范与约束,整个企业便会丧失伦理道德,只为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从企业实际案例中可以发现,缺失伦理道德的企业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最终被淘汰。不论经济如何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对领导者伦理道德的诉求永远不会消失。
文王适逢商周改朝换代大变革时代,他在囚牢里演绎《周易》而被后人冠以“圣人”。传说在周朝初期,《周易》为周天子的家藏密传书,是传给子孙后代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学。孔子说他五十而研易,大约在孔子时期,《周易》开始从官家流落到民间,孔子才得到接触《周易》的机会。孔子的《十翼》是对《周易》阴阳消长对立统一哲学内核的挖掘和重要诠释,在易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然而只是在《卦序传》中留下了遗憾的缺陷。本文为《易经》最新研究成果,修改后的《易经》64卦卦序,符合文王卦辞/爻辞内容的排序逻辑。比干八宫揭示:
(四)伦理型领导最终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效益目标
1.以德为先,树立道德模范作用
三、本土文化下伦理型领导实现路径探析
(一)领导者自身魅力的提升
我国学者兰想对来自不同行业的中高层管理者的研究发现,中高层的伦理型领导,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绩效[9](P68-70)。伦理型领导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和生活上也能做出合乎伦理规范的行为,从而有利于形成组织的伦理气氛。伦理型领导对下属真诚、注重对下属的关心与激励,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增加工作投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气氛与员工的积极行为都能有效提升企业效益,只有当企业具有良好的组织气氛,员工具有积极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满意度时,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儒家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述,把个人的道德修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是管理家庭、治理国家的前提所在[10](P122-123)。“内圣外王”概括了传统儒家思想对领导者的要求,“内圣”是指领导者内在的道德修养,“外王”是指领导者将自己的道德规范转化在管理实施的过程。“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外王”是内圣的结果[11]。“正己”是“正人”的前提,好的领导者应该是自身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也只有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成为好的领导者。领导者要修炼成为伦理型领导,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是前提条件,领导者只有通过自己的伦理道德规范为下属树立榜样,引导下属做出合乎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只有自己是合乎道德规范的个人,才能以自身的言行来影响下属。中国传统文化尤为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许多论述更是把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放在了首要位置,伦理型领导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定义的标准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在管理实践中,要将自己内在的伦理道德观念转化成外在的伦理实践,并通过伦理榜样的作用,引导员工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个人。只有领导者具有道德修养、坚守道德准则,才能带领员工建立诚信经营、被大众所认可的企业。
3.以信为本,赢得下属的尊重与信任
领导者就像是下属的一面镜子,领导者的行为会不自觉的被下属所模仿,领导者的言行会影响着下属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领导风格与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表明,伦理型领导通过关爱员工,以诚待人,能使员工期望回报,因感恩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和行为,进而降低其反生产行为[12]。组织内成员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人的伦理准则也不一致。但是当领导者是伦理型领导时,领导者能以自身的德行魅力向组织内成员传达伦理道德规范,下属就能以领导者为榜样不断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进而促进组织伦理气氛的形成。因此,领导者应当用高标准的伦理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的言行出发,以身作则,向下属传递出正确的伦理规范,促进整个组织伦理气氛的形成,使组织能在伦理型领导的领导下完成伦理型组织的转变。
2.以身作则,实现伦理型的魅力领导
如果说仅仅是商界唯利是图,似乎还天经地义的话,那么,最可悲的那些从事文艺事业的也纷纷在经济大潮中奋不顾身地坠入洪流—不择手段、变本加厉地大肆攫取社会财富据为己有,其所作所为,不仅仅让自己斯文扫地、丑态百出,还把本该是“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的净境,折腾得乌烟瘴气、污浊不堪……
“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即诚实守信,儒家思想对诚信予以高度关注,把“信”作为建立国家和治理国家的根本准则。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0]。作为领导者,诚实守信极为重要,言而有信的领导者才能获得下属的信任与尊重,如果领导者言而无信,失信于人,那么则会造成整个组织形成“无信”的伦理氛围。当整个企业失去诚信,失去伦理道德时,就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做出许多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如三鹿集团在奶粉中添加危害成分“三聚氰胺”,引发全民声讨。这样的企业只能在短期获得利益,当事件被曝光之后,企业将彻底失去公众的信任而最终,被市场淘汰。因此,要实现成功的伦理型领导,领导者就要要立足于儒家“信”的文化传统,做到言行一致,真诚的对待员工,用自身的诚信作为典范来引导员工也形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打造诚信经营的企业,以此来赢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与胡汉民、汪精卫相比,蒋介石是以军事起家而进入国民党高层,在意识形态上倾向于保守和集权,尤其仰赖暴力机器的力量去达到政治目的。胡汉民、汪精卫从晚清始就是激进革命者,通过舆论宣传和党务工作获得国民党内的领袖地位。胡汉民的主张或更接近孙中山遗教的真意,汪精卫的建国主张则更具现代色彩。然而,在后孙中山时代,国民党内的党统之争,却以背离孙中山遗教程度最大的蒋介石胜出而终结,亦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悖论,但此种悖论由中国共产党终结,恰又重回意识形态竞争的固有逻辑。〔本文受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度“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科研基金资助〕
(二)构建伦理型领导的制度设计
要想在企业实现伦理型领导的有效管理,除了领导者自身魅力的提升以外,还需要以合适的制度加以巩固。伦理型领导的管理理念,重视领导者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但榜样的示范作用也要以制度的形式来加以巩固,才有利于实现管理的有效性,这样才不会因为领导者的更换而消失。
企业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内部规范与外部规范,内部规范通常包含着企业经营理念与道德理想,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等具有指导意义,外部规范是指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承诺[13]。企业行为不仅仅只关注经济价值,还应该关注伦理价值,但是,许多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把经济利益最大化放在首要位置,进而放弃了伦理道德规范,做出损害他人和公众利益的行为。这就说明,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伦理道德规范来进行自我约束,伦理型领导者通过设立伦理标准和相应的奖惩手段来对下属进行监督,使下属能够做出合乎伦理规范的行为。当企业领导者是伦理型领导者时,会用伦理道德标准来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避免企业为了利益而违背伦理道德规范。在企业管理中,制度的规范尤为重要,企业管理者应当建立长效、清晰的伦理道德法则,用制度来明确员工的行为,并对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员工进行惩罚,使员工明白,企业内不能出现违背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而在企业中形成制度制约。
从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到我国发展新时期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我国始终把伦理道德放在核心地位。我国传统思想重视领导者的“德才兼备”,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同样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党自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伦理型领导理论作为从西方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极大的认可与发展,是因为它迎合了中国时代发展的价值观,把领导者的德放在首位。研究表明,伦理型领导对于组织的积极发展极其重要,当一个组织的领导践行伦理型领导的行为准则时,会影响组织的伦理规范,还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
1.明确组织伦理规则,形成伦理道德规范
2.建立沟通反馈机制,促进组织内的沟通与交流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每天都面临着新的变化与挑战,组织内的员工也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伦理选择,这就需要企业有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能对员工及时给予指导。领导者要以“仁爱”为出发点,关心下属的成长,了解下属工作中的困难与瓶颈,重视与下属的双向沟通。组织要开设畅通的沟通渠道,比如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让员工能及时上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上级要及时关注平台的信息并给予反馈。同时,也要定期以会议的形式组织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并进行商议讨论。畅通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不仅能促进组织内成员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提升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对组织的忠诚和对工作的满意度。
3.建立奖励支持机制,增强员工伦理认同感
伦理型领导重视对员工伦理道德行为的引导,而员工伦理道德行为的形成,除了受领导者行为的熏陶和影响外,还受到企业氛围和制度的影响。如果领导者自身拥有很高的个人魅力和道德修养,则会吸引下属效仿,但是如果下属与领导的接触过少,或者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不够时,就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做出有利于企业的伦理道德行为。因此,企业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来明确组织内部员工的合理化行为,对于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员工应该实施惩罚,对于道德修养高的员工应该予以奖励,在企业中可以设置“道德模范”、“道德先锋”的荣誉奖章,并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同时还可以在企业内设置道德文化墙,将员工优秀的事迹展览出来,通过相应的制度激励,使员工做出合乎伦理的行为。
4.塑造组织伦理氛围,打造充满感恩的企业文化
定理3.1 假设条件(H1)成立,则系统(1.1)的解(x(t),y(t),u(t),v(t))T满足其中
组织伦理氛围是组织内部成员对什么是合乎伦理的行为,和如何应对伦理问题的共同感知,这种感知会对员工与组织的伦理行为产生影响[14]。伦理型领导对于组织伦理氛围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者是组织内成员的标杆,组织内成员通过模仿领导者的伦理行为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组织的伦理氛围。因此,塑造组织的伦理氛围要重视领导者的作用,企业要重视对伦理型领导的选拔与培养,打造多层次的伦理型领导的管理模式,在人才招聘与选拔阶段,重点考核领导者的伦理道德规范,为高水平的伦理型领导提供施展平台[15]。除了通过伦理型领导塑造组织的伦理氛围外,企业还需要设立相应的政策法规、伦理规则来保证组织伦理氛围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员工招聘与选拔阶段,要重视对员工道德行为的考核,对于道德标准与企业规范不相符合的员工应当不予录用。在员工的日常管理中,企业要在规章制度中加入相应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培训与感恩教育[12]。在伦理型领导的管理与相应伦理规则的规范下,塑造出企业独特的伦理氛围,打造出充满感恩的企业文化。
伦理型领导是与我国本土文化充分融合的一种领导模式,在我国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每个企业都需要正直、诚实、以身作则,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的领导者,伦理型领导者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当然,不是每一个领导者都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伦理型领导者,但是,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却能够通过自身伦理型领导力的提升与企业相应的制度设计,实现伦理型领导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ENDERLE G .Some Perspectives of Managerial Ethical Leade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87(8):657-663.
[2]BROWN M E,TREVINO L K,HARRISON D A.Ethical leadership:A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for construct development and testing[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5(2):117-134.
[3]TREVINO L K,BROWN M,HARTMAN L P.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Perceived Executive Ethical Leadership:Perception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xecutive Suite[J].Human Relations,2016(1):5-37.
[4]NORTHOUSE,P.G.Leadership:Theory and practice[M].Thousand Oaks,CA:Sage.2001
[5]RESICK C J ,HANGES P J ,DICKSON M W ,et al.A Cross-Cultural Examination of the Endorsement of Ethical Leade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4):345-359.
[6]黄静,文胜雄.道德领导的本土化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3):12-18.
[7]樊唐荣.浅谈《大学》中的儒家思想和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17):370-371.
[8]莫申阳.由敬畏到人心:组织伦理系统破解员工离职困局的新视角——以山东老家饮食连锁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15(2):137-152,188.
[9]兰想.伦理型领导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10]薛晓萍.先秦儒家道德价值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11]原理.基于儒家传统德性观的中国本土伦理领导力研究[J].管理学报,2015(1):38-43.
[12]曾海洋,李中斌.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感恩的中介作用[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13-121.
[13]赵慧.关于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4):83-84.
[14]王雁飞,朱瑜.组织伦理气氛的理论与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2):300-308.
[15]苏小凤,许文兴,郑蔓华,等.伦理型领导与员工知识分享:双重中介路径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54-62.
中图分类号: F27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114(2019)02-0081-05
〔收稿日期〕 2019—03—29
〔作者简介〕 1.葛俊艳(1994~ ),女,汉族,湖南省常德市人,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研究生;2.江历明(1963~ ),男,汉族,福建省龙海市人,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JAS180224)。
〔责任编辑 汤儒韬〕
标签:本土化论文; 伦理型领导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