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_创新理论论文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_创新理论论文

论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技术创新理论是由约瑟夫·熊彼特首先提出的,他强调创新的应用功能。之后技术创新理论有较大的发展,已形成模仿论、市场结构论、经济增长论、线性序列论、扩散模式论等几种代表性的理论。对于我国来说,值得借鉴的西方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创新是技术发明与生产相结合,创新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必须处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中最好是“中等程度的市场竞争”,创新技术可以在企业内、企业间和国际间扩散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被明确提出来,目的是针对中国科学技术的现状,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新技术由技术创新而来,技术创新在企业生产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与增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技术创新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等等问题,目前的研究尚不够。在强调科技是立国之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必要对西方技术创新理论作一介绍与研究,并借鉴其合理的方面,这对我国真正重视科学技术,促进技术创新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理论首先是约瑟夫·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在《经济周期》中系统完成的。熊彼特所提出的创新概念,并没有明确限定技术创新的范围,他认为“发明”是新产品、新工具、新工艺的开端,而“创新”是结尾,“发明”只停留在“发现”阶段,而“创新”则与应用相联系,熊彼特强调创新的应用功能。自熊彼特以后8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关于什么是“技术创新”说法各异。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一)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认为,一项发明,当它被首次应用时,可以称之为技术创新;

(二)英国学者V·莫尔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制品的创始、 演进和开发的过程;

(三)英国经济学家D·斯通曼认为, 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过程;

(四)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创造利润的过程;

(五)日本近代经济研究会认为技术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结合等等。

以上诸多概念来看,很难给技术创新界定一个统一的范围,但都强调技术创新是技术的发明与生产过程的结合,创新不仅仅包含技术本身,还包括技术的应用。

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来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创新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家,创新者才有能力组织和完成技术创新,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当然,企业家不是一般的企业家,应具有冒险精神即所谓“企业家精神”,应乐于和善于经营企业才算企业家。企业家创新的目的是为追求潜在利润,创新能改变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创新的结果是导致经济增长,经济进步的最大源泉是创新。创新活动具有不连续性,由于创新规模不一,新技术含量高低有别,实现时间长短不等,产生影响远近相异等,使经济增长呈现出周期性。正确的创新和模仿,经济就会增长;模仿的失误,经济就会停滞或衰退,经济的周期性就不可避免。

熊彼特指出创新有五种形式:

(1)引入新的产品或提供新质量的产品;

(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工艺);

(3)开辟新的市场;

(4)获得新的供给来源(原材料和半成品);

(5)实行新的组织形成(企业乃至产业)。

一般把熊彼特划分的五种形式的创新归为三类,一是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使用新的原材料等;二是市场创新,包括扩大原有市场的份额和扩大新的市场;三是组织创新,即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建立新的经营组织。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已包含技术创新,但没有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只是为技术创新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自熊彼特以后,技术创新理论有较大发展,国外已经形成了以下几种代表性的理论。

(一)模仿论 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提出的模仿论,主要讨论新技术推广问题,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模仿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变动的速度。着重研究了同一部门内技术推广的速度影响技术推广的各个经济因素的作用。先假定:1.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2.专利权的影响很小;3.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新技术本身不发生变化;4.企业规模的差异不影响新技术的采用。那么,一定时期内部门内采用新技术的企业主要由三个基本因素决定。它们是:1.若模仿比例越大,则有关采用新技术的情报的经验越多,模仿的风险就越小,对其它未采用该技术的企业的推动力越大;2.采用新技术企业的相对盈利率越高,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越愿意采用新技术;3.采用新技术所要求的投资额越高,模仿的可能性越小。

(二)市场结构论 熊彼特的创新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熊彼特没有详细论述,美国经济学家卡曼和施瓦茨从垄断竞争角度作了新的研究。他们提出决定技术创新的因素有三个:1.竞争取度,它引起创新的必要,创新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2.企业规模,它影响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大小,企业规模越大,创新所开辟的市场越大;3.垄断力量,它决定技术创新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不易被人在短期内模仿,技术创新越能持久。所以,他们指出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中等程度的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垄断条件下,缺少竞争的威胁,不利于技术创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缺少对创新收益的持久性保护,也不利于技术创新。因此,市场结构处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最有利于作出市场创新,创新也比较有价值。

(三)经济增长论 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而是技术创新引起的。美国经济学家门施用现代统计方法验证了熊彼特的理论,指出技术创新与经济繁荣逆周期,认为萧条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它促使企业寻找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经济学家索洛进一步研究认为,从战后到50年代中期的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的贡献大约占90%。

(四)线性序列论 技术创新是如何进行的?技术创新是复杂的社会过程,很难作出一理想模式,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技术创新看作是一种简化的线性序列过程。有两种模式:一是科学发现推进型,模式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技术创新;另一种是市场需求拉引型,模式为市场需求→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往往以反映“需求”为特征,但同时包含着由于科学研究提供的机会,它是在科学推动和需求拉引因素的复杂结合中产生的。

(五)扩散模式论 技术的扩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内的扩散,二是企业间的扩散,三是国际间的扩散。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的扩散模式为创新→模仿,即一项技术通过创新的模仿来实现扩散。80年代美国学者萨哈尔提出了扩散模式的创新→学习—理解,即通过学习进入导入性扩散,通过理解进入规模性的扩散。在理解性扩散阶段,使原有创新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扩大了。

此外,西方学者还从技术创新的来源和方法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四、技术创新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不仅有规范分析,还有实证分析,特别是强调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不是由于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使用,而是使用新技术的结果。从宏观上看,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丹尼森认为,大部分国家中,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都在50%以上,尤以日本最为突出。日本科技厅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在60%以上。日本自二战后主要是靠技术创新使经济迅速增长,首先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浪潮,接着是汽车工业和机电产业的技术革新,然后是微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创新,每一次技术革新浪潮都使日本经济跨上一大步,促使经济迅速发展。从微观上看,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竞争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IBM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功, 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政府和企业都普遍重视技术创新,尤以美国、日本为最。不管是“科学推动”模式还是“需求拉引”模式,技术创新均以基础研究、开发试验为基础。美国的科研经费预算占很大比重,美国的大企业都设有专门研究机构,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后,可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利润,促使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国家实力增强。而我国长期对科学研究不重视,突出表现在投资不够,科研人员待遇差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也没有研究开发资金,企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日渐下降,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所以,要使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提高国家实力,必须全民族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经济才能不断的增长,这也是西方技术创新理论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二)从技术创新的概念看,创新是技术发明与生产结合,创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仅技术发明不是创新,进行基础研究、开发试验,必须应用于实际生产,才能促使经济增长。在西方国家,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时,都普遍注重其实用价值,尽量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效益。在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与生产往往是脱节的,“科学推动”模式和“需求拉动模式”的影响都不大,一方面科研成果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技术创新却得不到。据估计,我国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不到10%,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转化率则高达60%以上,使我国本来就很有限的创新技术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导致技术日益落伍。因此,我国应建立新的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机制,加快成果的转化,促进经济增长。

(三)西方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有能够独立决策、独立自主的企业,这是创新的内部条件 这对我国有两点借鉴意义,一是技术创新要求有真正独立自主的企业,这是加快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二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企业家精神”,能够承担起技术创新的重任,善于捕捉信息,为获取战胜竞争对手的潜在利润而愿意进行技术创新投资。以获取潜在利润为动力的创新活动是有效的和持久的,而其他外在的创新动力,如政府的要求、行政的指令等都不会持久。在我国,还缺乏这两方面的条件,要保持持久的技术创新,必须进行改革,要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企业,培养一大批有胆识懂经营的企业家。当然,并不否定国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四)从技术创新的外部条件来看,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必须处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中 “市场结构论”认为最适宜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所谓“中等程度的市场竞争”。整个社会应给企业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压力是由于竞争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否则就会被淘汰;动力是有一定程度的垄断的存在,创新的技术不会很快被企业模仿,会有由于对创新技术的垄断而产生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活动的原因所在,在计划体制下,企业为国家所有,国家包办企业的一切,企业既无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无创新的压力。在经济转轨时期,少数企业感到动力和压力的存在,进行了一些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企业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扩大市场,壮大了企业规模,获得更多的利润,竞争能力增强。

(五)熊彼特认为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三个方面 其意义在于企业不仅要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还可以通过扩大市场,改变管理方法,建立新的经营组织等创新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六)技术创新的扩散模式论表明,创新技术可以在企业内、企业间和国际间扩散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无疑相当重要,但每个企业每项技术都进行创新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因此,可以利用扩散模式,在国内企业间进行技术转让,在国际上进行技术引进。日本就是技术引进方面成功的例子。“创新→学习→理解”模式表明,引进技术要适合本国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产生新的技术创新,日本也是这方面成功的典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大力进行技术创新,这是基础,同时,应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既可节约经费,又可缩短技术创新的时间,引进的技术要加以改造、利用、吸收和提高,以适合中国的国情,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五六十年代迅速发展的原因,强调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技术创新的动力、压力、扩散模式、市场结构,以及创新的来源与方法等问题都作了深入的分析,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对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增长,赶超发达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  ;  ;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_创新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