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经济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经济结构形成一定的经济增长空间,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增长;一定的经济增长又产生一定的结果,从而影响着经济结构的形成。了解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的制约关系,可以使国家更好地确定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和经济增长的方式。

[关键词] 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增长空间;平衡增长;不平衡增长

[分类号] F201

1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

经济结构一般有两种含义:1)指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1)]。经济增长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增加。[(2)]无论是生产关系结构,还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都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诸多联系中,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基础的作用。因为分配、消费、交换以及技术等结构的变化,都可以表现为部门内部不同产品价值构成的变化。而经济成分组成的变化,一般也会通过部门内分配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部门内产品价值构成的变化,来影响经济的增长。由于部门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性,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下如无特殊说明,经济结构即指部门结构。

经济的部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总量与结构。从总量方面看,一定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不同增长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增长总量。反过来,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又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从结构方面看,一定的增长结构会形成特定的经济结构。反之,特定的经济结构又总是制约着增长的结构。在特定的经济结构中,由于部门联带性和产品实现条件的制约,可能的经济增长组合是有限的。平衡的增长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得到实现。

经济结构虽然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状况,但却不能直接决定经济的增长。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资本、劳动和技术。其中,劳动投入的增加可以表现为可变资本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则可以表现为资本构成比例的变化。因此,经济增长集中表现为资本积累的结果。而资本的积累不过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故此,经济增长的状况,最终决定于剩余价值积累的水平与结构。所以,研究经济结构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转化为研究资本投入或剩余价值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下借助模型来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 模型分析:经济结构与增长结构

最简单的经济结构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两分结构。我们以此为研究的基础。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社会经济可以分解为生产资料生产Ⅰ和消费资料生产Ⅱ两大部类,即

Ⅰ c+v+m=X[,1];Ⅱ c+v+m=X[,2];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社会经济平衡增长模型:

Ⅰ(v+Δv+m/χ)=Ⅱ(c+Δc) (1)

Ⅰ(c+v+m)=Ⅰ(c+Δc)+Ⅱ(c+Δc)(2)

Ⅱ(c+v+m)=Ⅰ(v+Δv+m/χ)+Ⅱ(v+Δv+m/χ)(3)

由于(1)式突出体现了两个部类之间的平衡交换关系,并能直接推导出(2)(3)两式,所以,(1)式成为平衡增长模型的核心,称为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该式表明,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平衡增长,第Ⅰ部类积累后所形成的消费需求,要等于第Ⅱ部类积累后所形成的生产资料需求。

虽然公式(1)揭示了两大部类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产品实现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结构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公式并未明确揭示出两大部类各自增长率或积累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和经济平衡增长的范围。因此,需要对模型进一步改进,以阐明经济结构与增长结构的关系。

图1中的直线表示函数R[,2]=f(R[,1]),线上的每点,都是满足函数关系、从而满足均衡增长条件的两部类积累率的组合。直线的斜率dR[,2]/dR[,1]=-a[,1]/a[,2],经济意义为第Ⅰ部类的积累率每增加一单位时,第Ⅱ部类积累率所必须减少的数量,即R[,1]与R[,2]的边际积累替代率。由于积累率一般不能为负,所以有实际意义的积累率组合就被限制在第Ⅰ象限内的线段AB之间。点A、B分别表示当R[,1]=0、R[,2]=0时,R[,2]、R[,1]的均衡积累率。

积累的源泉只能是剩余价值,所以积累的比率在理论上最大不能超过1,即不能超过将全部剩余价值M用于积累的限度。现假设全部剩余价值都可以用于积累,那么积累的比率就进一步被限制在第Ⅰ象限内的0~1之间。这种限制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积累关系图

图2 积累区间图

图2给出了三个具体形式的图形。其中(a)、(b)两图中,CB、AC虽然处于第Ⅰ象限,且积累率组合满足均衡条件,但由于R[,1]和R[,2]已分别大于1,超过了各自部类可能的积累限度,所以除非有另外的积累来源,否则这些组合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图2(c),第Ⅰ象限中线段AB的顶点分别为R[,1]=1,R[,2]=1,从而不存在第Ⅰ象限内不可能的均衡积累率组合。

Ⅰ、Ⅱ部类的积累率R[,1]与R[,2]是相互制约的。当某一部类的积累率一定时,要求另一部类的积累率必须与之相适应。即R[,1]、R[,2]必须满足关系式(4)或(5)。由于这种制约关系,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在理论上不可能都在0~1之间进行自由选择,而有可能被限制在一个小于0~1的区间内。如图2中的(a),第Ⅰ部类的积累率R[,1]可以从0到1自由选择,在此范围内,可以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第Ⅱ部类的均衡积累率。但第Ⅱ部类的积累R[,2]却不能在0~1之间任意选择,而只能在CA之间进行选择,才可能找到第Ⅰ部类与之相适应的积累率。同理,图2(b)中的R[,2]可以在0~1之间自由选择,而R[,1]只能在CB之间进行选择。只有图2(c),R[,1]和R[,2]才能同时在0~1之间进行选择。

可见,在理论上可行的积累率必须既满足公式(4)或(5)的要求,还必须使R[,1]和R[,2]同时处于0~1之间。这里所谓可行的积累率是指既能满足扩大再生产产品实现的要求,又有积累来源的积累率。一般来说,每一部类可行的积累率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组数值。它们构成一个可以选择的区间,在此称为可行的积累区间或积累区间,记为R[*][,i]。

可行的积累率不是自定的,而是互定的,即一部类可行的积累要以另一部类可行的积累为条件。因此,可行的积累率实际上是可行积累率的组合,当我们认为一部类的某一积累率是可行的时候,隐含着另一部类相应积累率同样是可行的。所有可行积累率组合的集合,在此称为积累空间或增长空间,记为A[*]。它表现为直线,即R[,2]=f(R[,1])在坐标图中由直线R[,1]=1和R[,2]=1与坐标轴在Ⅰ象限所围区域内的线段。凡在此线段上的点所表示的积累组合,都是可行的。

根据可行积累率的定义与性质,可以建立能够求解可行积累率。求解增长空间的模型如下

R[,2]=a[,3]/a[,2]-(a[,1]/a[,2])·R[,1](或 a[,1] R[,1]+a[,2]R[,2]=a[,3]) 0≤R[,1]≤1,0≤R[,2]≤1 (6)

其中,R[,2]=f(R[,1]),表明积累必须是平衡的,即积累后产品价值的组合必须能够相互实现。而0≤R[,i]≤i表明积累必须是可行的,必须有现实的物质基础。

模型(6)可以解决两个基本的增长问题:1)可以确定能够满足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均衡积累率组合;2)可以确定现实可行的积累区间和积累组合空间。由于以上功能,所以可将(6)式称为均衡增长模型或结构增长模型。

下面举例说明模型的运用。设经济结构如下:

Ⅰ4000c+1000v+1000m=6000X[,1]

Ⅱ1500c+750v+750m=3000X[,2]

图3 积累区间例图

图4 积累区间例图

根据(6)式可得:R[,2]=1-(8/5)R[,1],R[*][,1]∈〔0,5/8〕,R[*][,2]∈〔1,0〕。由于R[,1]与R[,2]是反向替代关系,所以将R[,1]、R[,2]可行积累区间两端的数值反向标出。

再生产积累关系如图3所示。图3表明,在给定的经济结构下,R[*][,1]∈〔0,5/8〕,R[*][,2]∈〔1,0〕,A[*]=〔R[,1],R[*][,2]〕。即R[,1]在0~5/8之间,相应地R[,2]在1~0之间。在此区间内所形成的积累组合,可使社会扩大再生产在允许的物质条件下达到平衡增长。超出这一范围,平衡的扩大再生产难以实现。

由R[,2]=f(R[,1])可知,头一期R[,1]较高而R[,2]较低,可使第二期的R[*][,1]变得相对较小而R[*][,2]变得相对较大,反之亦然。如在本例中,如果在第一年令R[,1]=5/8,R[,2]=0,那么第二年的R[*][,1]∈〔0.278,0.833〕,R[*][,2]∈〔1,0〕,A[*]=〔R[*][,1],R[*][,2]〕,如图4所示。

与第一年相比,R[,1]与R[,2]在Ⅰ象限内选择区间的比例变小。在第一年,(R[,1])/(R[,2])=0.625;第二年,(R[,1])/(R[,2])=0.556。可见,第二年的比值小于第一年的比值。式中(R[,i])表示i部类在Ⅰ象限的取值范围。如果将比较的范围限定在可行的积累区间,那么这种变化在本例中依然存在。第一年,R[*][,1]/R[*][,2]=0.625,第二年,R[*][,1]/R[*][,2]=0.555。显然,第二年的比值小于第一年的比值,这说明第一年由于第Ⅰ部类过快的增长,使得它在第二年积累选择的范围变得相对缩小。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在扩大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平衡增长所需要的积累率呈反向制约关系;2)每个部类可行的积累率只能在一定区间内进行选择,从而积累的空间或增长的空间是一定的。而积累区间或增长空间的状况如何,决定于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3)一定时期特定的增长结构,决定下一期特定的经济结构,从而决定下一期积累区间和增长空间的状况。一般情况下,某一部类上一期过高或过低的增长,将导致下一期积累区间的相对缩小或扩大;4)当任一部类的可行积累区间消失时,正常的扩大再生产将无法进行。而当平衡的积累率组合不能同时为正值时,意味着社会某一部类或全社会生产规模只有减少才能保持平衡的再生产。这也就意味着全部商品价值的部分实现和绝对危机的来临。

3 启示

由于两大部类不过是经济部门的粗分,它们本身就是许多部门的集合,所以,不论部门划分的形式如何,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的制约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除了可以将平衡增长模型作为有效的计划工具外,深刻了解模型所揭示的经济内含,对于改进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推动经济有效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确定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

由公式R[,i]=f(R[,j])可知,在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两个部类的积累率是相互制约的。但是,两个部类的积累率在公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一个部类的积累率作为自变量处于主动地位,成为以其自主变化而决定另一部类积累率变化的因素。而另一部类积累率只是处于被动地位,成为根据对应部类积累率变化而变化的因变量。公式同时表明,选择哪一部类的积累率作为自变量是任意的,变换两种未知量在公式中的地位,只是改变公式的形式,并不影响公式的实质。

根据结构增长模型所揭示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计划与市场应当采取一种有重点的纵向结合方式。其基本内容是:一方面,国家直接按计划调节社会经济的主导部门,以主导部门的增长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按照统一计划的要求,通过对市场的系统调节来统一地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在这里,主导部门的增长是通过直接计划调节的,因此具有主动性,是经济增长的自变量。其它部门的增长则是根据主导部门的增长情况,通过部门之间的联带效应,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得以实现的,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是经济增长的因变量。

在有重要点的纵向结合方式中,经济计划与传统的指令性计划不同:从计划的内容看,在总体上,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进行大体的、粗线条的、有弹性的一般规划;而对主导部门,计划调节的内容则应当较为具体,这种内容的具体性,应主要体现为部门的增长率,而不应当是企业的直接生产与销售,也不应当是企业的生产率的提高。从计划的实现手段看,在总体上,国家采用统一的财政、金融等手段来协调经济的运行;而对主导部门,除一般手段外,国家可以侧重采用直接投资,诱导投资,必要时采用一定的硬性手段来直接影响部门的经济增长。从计划深入的程度看,在总体上,计划调节的对象主要是市场,而不是企业。对主导部门,由于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增长,所以,计划调节要深入到部门的内部,但一般停留在企业的外部。

在有重点的、纵向的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中,计划与市场依然具有统一性。首先,从经济整体中区分出主导部门并不等同于割裂市场,而仅仅表明计划调节的具体方式和程度不同。其次,国家虽然对不同经济主体的调节方式不同:对主导部门采用直接的计划调节,对其它部门则采用通过市场的间接参数调节。但调节的宗旨是相同的,都是要协调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增长;调节的基础是相同的,都是基于同一个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所不同的是,主导部门与其它部门相比,其计划更具体、更深入。再次,在这种结合方式中,计划并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活动,而只是直接调节经济的总体变量和主导部门的经济增长,对主导部门来说,计划虽然深入到部门的内部,但一般停留在企业的外部。所以,无论就主导部门来讲,还是就全社会来讲,计划不仅不排斥市场,相反还以市场为基础,以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为条件。

实行有重点的纵向结合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保证了市场的整体性和对市场调节的统一性。这种结合方式虽然要确定出经济的主导部门,但政府对主导部门中的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收支水平一般并不直接干预,从而并未割断主导部门企业与整体市场的直接联系,也未改变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使市场依然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这样就保证了经济变量对所有企业均有性质相同的调节作用。2)强调了计划的主导作用。国家直接计划干预主导部门的经济增长,比单纯依靠经济变量的变化来实现计划意图的做法,更有利于加强计划的主导作用,实现计划对国民经济的有效调节,推动经济更快地平稳增长。同时,平衡增长模型也为确定国民经济的增长结构提供了可能。3)有利于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在有重点的纵向结合体制中,经济计划的中心是经济的增长,实施的重心是主导经济部门。因此,计划的内容简单、重心突出,易于提高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施有重点的纵向调节,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主导经济部门。一般来说,主导部门应是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大、发展前景广阔、投资量大,技术难度高、较为短缺的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是联系效应大和短缺两个特点。短缺,就需要国家的支持。同时短缺意味着市场容量大,投资回收也就有保证,投资形成的边际产出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也就较大。联系效应大,就能通过自身的经济增长来更好地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说明的是,主导部门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主导部门的选择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有利于确定经济增长模式。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理论上存在两种主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3)]。所谓不平衡增长,是与平衡增长相对应的观点,它主张通过“主导部门”或“主导部门系统”的加速发展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3)]。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部门之间具有它投入产出方面的联系,通过集中力量发展联系效应较大部门的经济,就可以产生更多的对其它部门的投资引诱,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较快增长。

由以上概念可知,增长的平衡与产品实现的平衡是有区别的。增长的平衡是指各部门增长的速度比较而言;产品实现的平衡是指各部门供求的关系而言。

两种不同的增长主张虽有很大差异,但也并非根本对立。在非平衡增长中,主导部门的快速发展必须以原料供给的保障和产品得以实现为条件。从这一点讲,不平衡也就是平衡。在平衡增长中,各部门齐头并进的增长可能导致某些产品生产的供给困难和实现困难,或是本期的平衡增长会造成下期增长的困难。从这一点讲,平衡也就是不平衡。无论是平衡增长还是不平衡增长,在现实的生产中都应以供给和售出的保证为条件,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要求。

结构增长模型表明,一定的经济结构决定特定的经济增长空间。在这一空间内的所有积累率组合,均可以保证社会再生产在供求平衡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在同一空间内,平衡增长的积累组合与非平衡增长的积累组合都具有可能性。因此,在一定时期,平衡的增长与不平衡的增长都是可行的,二者都可以建立在供求平衡的基础上。而一定时期的平衡增长或不平衡增长,又可能为下一期的不平衡增长或平衡增长创造条件,也可能造成增长选择的困难或持续增长的困难。所以,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既具有同时并存的可选择性,又具有持续增长过程中的可转换性。

根据再生产过程中经济增长所固有的规律性,政府在选择经济增长的方式时,就不能固守成规,单纯地追求平衡增长或不平衡增长,而是应当根据具体的经济结构和计划要求以及持续增长的可能性来选择不同的增长模式。有时采用平衡增长的方式,有时采用不平衡增长的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以微观供求的平衡为前提。超出这一范围,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从当前世界经济的现状看,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太协调,主要表现为工业落后于农业,加工业落后于采掘业,高技术产业落后于低技术产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应当较多地采用不平衡发展战略,以便取得较好的总量增长效果和结构调整效果。而一般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则比较协调,资金较为充裕,所以,发达国家可以较多地采用平衡增长战略。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国家所采用的不同增长方式,是仅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具有绝对性,不能排除在一定时期采用相对应的增长方式。

除结构因素外,技术进步、需求变化、分配变化等均会影响增长的状况。但是这些因素的变化大多会通过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对经济增长起作用。所以在现实中,只要抓住了结构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能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Li Jingyi

(college of Tourism of BUU,Beijing,100101)

[Abstract]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Certain economic structure forms certain space foreconomic growth ,thus restricting economic growthc; certain economicgrowth also produces certain results,thu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 f economic structure.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inner restri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structrue and economic growth so that we can better determine the means of integration of planning and market and forms of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economic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space for growth;balanced growth; unbalanced growth

标签:;  ;  ;  ;  ;  ;  ;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