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论文_林翔燕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论文_林翔燕

(自贡市檀木林小学,643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学生的计算能力仍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节计算课,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通过操作、探究明白算理,并借助知识的迁移,探究计算的方法,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思维;策略分析

引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只是注重传授学生数学理论知识,而忽略利用相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摈弃计算工具的使用,引导学生勤动脑思考。此外,教师还要教导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数学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思考相应的数学教学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当前,由于二胎政策的实行,学校生源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以至于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仍然满足不了广大学生的人学问题,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严重下降,也导致学校教学各专业授课教师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只能灵活地变换教学模式,以期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学生的教学工作,于是就安排一位教师管理多个班级,致使教师自身在教学时身心俱乏,在管教学生时也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还剥夺了教师为学生精心备课的时间,在课堂上上课就显得比较匆忙杂乱,使教学没有逻辑没有章法,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教师以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完全失去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经验也大大的影响到现在的学校教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能力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这种消极的评价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极其不利的。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2.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出错,并不是因为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因为马虎、不认真,因此,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减少他们的计算错误,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在审题时要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避免抄写时出错; 要想好运算规律,包括运算顺序、简便方法等。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认真演算的习惯。演算是一种很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嫌麻烦,常常省略了这个环节,因此,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演算的习惯,要求他们在演算时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再次,要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不管是作业,还是平时的练习,要求学生都要书写工整,对计算题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百分号等书写都要规范、清楚,而且数字间、题之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教学问题的巧妙导入,启发学生的头脑思维

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勤动脑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效地提升。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引入数学教学问题,启发学生的头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思维体系,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时代信息,对相关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编,巧妙地导入相关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产生疑问。教师在问题的导入过程中,要合理剖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切换数学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以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问题的导入,在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相关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计算,以此培养学生计算数学问题的思维,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计算能力。比如,在教学“认识比”时,教师可以依据相关图形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的头脑思维,激发学生头脑的活跃度。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幅图片,有的看起来很漂亮,很美观,有的看起来却很别扭,请看这幅,大家觉得现在的这幅图片美吗?那你能把这幅图片拉伸一下,变得好看一些吗?(使用白板笔随机拉伸图片)现在大家觉得怎么样?学生的思维可以多样化地得到激发。

2.3创新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图形,并制作相关的图形模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各种图形的特征和差异,并通过特定的相关问题,引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也就是理解周长的定义,并且掌握相关图形周长的正确运算方法和公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通过这种课堂互动方式,不仅能够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很容易就让小学生对图形概念以及简单的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以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的思考意识,以此逐渐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新课标着重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时候,都要清楚地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兴趣与主体性为教学标杆,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课堂教学。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计算习惯的重要时机,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多加以揣摩把握,以此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五条策略。我认为,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是一跋而就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加运用以上几条有效的方法策略,长此以往,那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教学的教学效益也一定会大有提升,为其以后更全面、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峰.简析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J].名师在线,2016(10):28-29.

[2]陈华英.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优化[J].黑河教育,2016(10):55-56.

[3]周洁.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43.

论文作者:林翔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论文_林翔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