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初探论文_林佩欣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初探论文_林佩欣

林佩欣(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00082)

摘要:本文笔者针对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及方法,为城市道路建设及共建美好城市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绿地系统;植物群落;生态性;设计方法;

城市绿化美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最有效措施和手段。然而,目前的城市环境工作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造景设计;或只注重美观,不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备多样化功能;不注重适地适树,不懂得依据植物的特性和城市的特殊生态环境来进行科学地栽培和养护管理;城市植物景观缺少艺术个性和地方特色等等。因此,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1、缺乏生态学原理的指导,没有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多数是从景观效果出发,很少结合当地的情况用生态学,群落学等原理进行指导。主要表现在:①复层式的群落配置形式还是考虑较少,在许多可以应用复层绿化的绿地上仍然采用“一条路,两行树”的造景模式,高大的乔木下缺少花灌木和地被的考虑,使得单位面积的绿量低,没有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②“以草代树”的草坪热和过分强调“市树市花”的现象导致了城市街道景观的雷同,植物多样性低,以及由此产生的景观单调,易生病虫害、景观不稳定的现象。③树种选择不科学,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小环境以及植物间的生态互存性等关系。④为了使景观迅速成效,在施工中违反生态规律,过密的栽植苗木,导致植株成形后生长不良。

⑤景观破碎度高,尚未形成完整的廊道网络,忽略了绿色植被廊道的营造,虽然各绿地斑块速度增加,却具有很高的破碎性,廊道和斑块不能很好的连接。⑥垂直绿化不够重视,垂直绿化能充分利用立面空间进行绿化从而增大绿量,更好的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然而,许多城市的立交桥下均为水泥铺面,没有绿化用地;立交桥桥墩的垂直绿化至今不被人重视。此外垂直绿化的树种品种很少,且利用率很低,景观效果不明显。

2、景观上有趋同现象,地域性、地方性及个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城市的快速更新造成了城市建设的“克隆”现象和历史特色的消失,相同的施工方法和同样的建筑材料造成了城市的个性与特色的逐步消失。随着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也有趋同的趋势。如①为了追求开敞、大气简洁的景观,草坪+大树的造景模式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城市广场的绿化设计中极为普遍,例如大连、沈阳、上海、宁波等城市都有这种情况;②为追求时尚、欧陆风格,盲目的跟风,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存在大量棕榈科植物滥用的现象。一片草坪加上几颗灌木球、棕榈科植物或用模纹灌木等随意组合的形式到处可见,植物景观的设计往往只注重形式的表现,缺乏内在,植物景观缺乏细腻感:⑧过分的强调市树、市花,使同一个城市有“香樟城”、“悬铃木城”、“雪松城”“银桦城”等的倾向,道路景观缺乏识别性、特色性;④具有相同市树、市花的城市间具有雷同的植物景观,缺乏生机和地方特色。

3、“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体现不足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标准去理解万物,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具体的说,就是“以人为本”逻辑出发点,在伦理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文化价值系统。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景观设计等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城市发展的过程来看,今天能在以机动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中,大力建设专供行人使用的步行空间,已经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但就植物景观方面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够人性的地方。

二、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1、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配置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21 世纪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类的基本需求和行为特征,尊重人格,善解人性。人类居住的环境往往是由植物与自然景观、建筑物、城市设计共同形成的某种景观。21 世纪,城市环境由于楼房与人口的增长,用地的紧张,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利用植物进行绿化,通过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因此植物景观的建设也要随着现代环境运动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景观环境内容。其重点是要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生存环境,研究绿色环境中的大众行为心理如何随着人口增长、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以人为本”。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要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综合运用各种园林艺术手法,创造生态、舒适、优美、安全的植物景观。

2、地域性空间在城市道路景观中,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景观环境。只要设计师将其特色加以浓缩并进行艺术处理,就能反映当地的环境特色和景观特点,能把地域性空间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推向高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一般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多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代表了一定的地域风情和植被文化。如椰子树被视为典型的南国风光代表,而白杨树则为北方城市的代言人。中国的广州、珠海、深圳等南方城市,在道路绿化中着意体现南亚热带的地域风情,运用了各类大花乔木、棕榈科植物、彩叶植物、攀援植物、宿根花卉地被等,充分表现了南亚热带的植被风光。

如深圳的深南大道则以庞大的气势取胜,大面积的规整的绿篱色块、大片满铺的亮丽的花卉地被、大丛密植的苏铁、假槟榔、大王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道路绿化多以高大挺拔的杨、柳、榆、槐为骨干树种,搭配松柏等常绿树种,并点缀大量的花灌木,着意体现雄浑壮美、四季分明的北国风光。

3、要以生态原理为指导要保障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良好性和稳定性,首先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掌握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修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总之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文中笔者从宏观方面研究了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对道路绿地景观产生的影响以及目前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时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各方面兼顾,保证质量和效率,为城市景观建设和民生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王智成.徐志成.关于我国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探讨[C].商品与质量.2012.11―12[2] 王大海.肖建华.城市道路绿带植物景观营造—以北京海淀区为例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8)[3]刘宇心.赵梅.论华南地区人居环境高功效植物景观设计与实践[J].建材发展与导向,2014(03)

论文作者:林佩欣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5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初探论文_林佩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