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论文_陈刚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论文_陈刚

陈刚

南通金仕达超微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纺织印染行业属于纺织工业的一大主要门类。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关键词:纺织;印染;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

在纺织产业链中,印染行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印染行业在提高纺织品附加值、带动服装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印染行业也面临着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以此增强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一、对象与方法

在对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调查前,首先要明确该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此,在查阅有关纺织印染行业职业危害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棉纺、麻纺、毛纺、丝绸、化纤、印染企业,共八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生产的流程、各个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现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职业病发病情况等。

二、结果

纺织印染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高湿、化学毒物、生物性因素,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如特殊体位、个别器官紧张等。

1、粉尘。纺织印染过程中的粉尘来源主要是在对原料的处理、织布及纺纱的过程中产生,而且粉尘的种类一般有植物性的纤维和动物性的纤维两种,具体而言,则可将其分为棉尘、麻尘、皮毛粉尘、桑蚕丝尘、橡胶粉尘和煤尘及电焊烟尘。这些粉尘充斥着各个流水线车间,在空气中漂浮的粉尘是以颗粒为单位的,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引起火灾。此外,在车间工作的员工一旦将这些颗粒粉尘随着呼吸而入肺,就会对员工的肺部造成巨大的负担,使员工咳嗽不断,严重者还可能会患肺病,这对员工的健康及其不利。

2、噪声。在纺织印染行业的工作车间里都少不了噪声的困扰,尤其是纺纱车间和织布车间。而且这种噪声最高可达到九十到一百零五分贝,属于高频噪声。除了纺纱车间和织布车间的噪声以外,还有粗纱、织造、针织等车间,由于机器的梭在摆动之间也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这些噪音的产生不仅对员工的耳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且对车间的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隐患,由于车间的噪声太大,即使在车间发生了安全事故,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抢救。

3、高温、高湿。因产品质量需要,夏季纺织车间温度常达35℃以上,相对湿度60%左右,尤其是浆纱车间,夏季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而印染为湿态加工过程,水洗、汽蒸、煮漂、烘燥等工艺温度参数均在100℃,焙烘、热溶、染色等温度参数在200℃,车间密布以蒸汽和燃油为主的供热导管、网管和设备。因而纺织和印染车间是典型的高温、高湿作业。因工艺特点,缫丝也属于此类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化学毒物

1)染料。印染和印花工艺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染料。染料按性能分类分为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和荧光增自剂等;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族染料、芳甲烷染料等。因染料的种类不同,使用过程中可形成氮氧化物、硫化氢、苯胺等化学毒物。近年来,芳香胺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备受关注。纺织印染行业使用的染料约70%为偶氮染料,有二千多种结构不同的品种,因某些偶氮染料有致癌性而被许多国家禁用,被禁用的偶氮染料在纺织行业中极为常用。

2)助剂。助剂是除染料外的另一大化学物质,29大门类,品种近1000种,其中80%是表面活性剂,20%是功能性助剂酯,包括前处理剂、染色助剂、印花助剂和后整理剂。助剂中树脂整理剂、固色剂、防水剂、阻燃剂、柔软剂、粘合剂等含有游离甲醛;某些整理剂含有铅化合物、锰化合物、氨、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二甲基甲酰胺、硫酸、乙醇、汽油、醋酸乙酯、环氧树脂等;有些助剂又是强酸、强碱。

3)其他。皮辊修理和油漆工,可接触苯等有机溶剂;铸针、修筘、修焊针等岗位接触铅;烧毛岗位接触汽油、一氧化碳;印花花筒腐蚀及镀铬岗位接触硝酸、盐酸和铬酸盐。

5、生物性因素。原毛中可能含有炭疽杆菌和布氏杆菌。

6、个别器官紧张。整经、穿筘、织布、验布、择补、修补等岗位操作工的视力紧张,若照明不足可导致视力疲劳。

7、特殊工作体位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及足部疾患。纺织工人作业与一般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劳动体位的特殊性-即长期站立体位。劳动强度大,站立时间长,容易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脉压升高,从而使下肢静脉变长、增粗,逐渐迂回曲折,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双脚浮肿等。同时,纺织女工由于长期站立工作,双足的负荷过重,足部韧带容易受到损伤并逐渐拉长,使跖骨发生移位,足弓下沉,形成扁平足。此外,车间潮湿的环境也会导致足癣的发生率上升。

三、讨论

纺织印染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长期暴露可致各种职业性病损,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有效预防该行业的职业危害。

1、加快纺织设备的更新改造。调查发现,新型纺织设备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如全封闭清梳联机组的应用,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明显降低;无梭织机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作业场所的噪声声级;自动缫丝机的应用,职工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立式缫。当前,加快纺织、染整设备的更新改造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如:短流程前处理设备、超临界C02介质的无水染色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纺织品的酶处理技术和数字印花技术等,可缩短染色时间,减少助剂的使用,减少工人的接触机会,进而从根本上预防职业病。

2、用无毒和低毒染化料代替高毒染化料。如应用新型环保染化料和助剂,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高毒的物质,限制使用或禁用具有致癌作用和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染料和助剂。

3、加强作业场所通风。工业通风是作业场所通风、防尘、排毒、防暑降温,控制车间粉尘、有害气体和改善劳动环境微小气候的重要卫生技术措施之一。若以上措施不能使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时,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预防措施。另外,依据生产工艺和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性质,采取不同形式的通风,能有效地控制本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湿。

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如工作环境中尚不能消除或有效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防护的关键。例如:在纺织行业,即使使用先进的无梭织机,其噪声声级亦很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因此,操作者正确使用护耳器,就成为预防噪声性耳聋的主要措施。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避免长期站立,有效减少双足的负荷,穿防静脉曲张裤降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5、提高纺织印染企业落户本地区标准,抓好源头工作。职业病防治落实的重点在企业,如果企业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落实责任,那么职业病就有可能杜绝发生,因此,政府部门要把好企业落户关,职业病危害大的企业在本地区建厂要特别慎重,把好建设过程监控关,严格落实“三同时”,把好准产关,企业生产前不仅要把好企业生产所需的硬件安全关,还要把好管理体制“软件”关,强制企业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

四、结语

纺织印染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属第17大类,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的纺织及印染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而随着纺织印染行业的发展,其职业病的危害越来越大,这严重的危害到了员工的身体健康,所以对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富昌.噪声对档车女工健康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0(03):199.

[2]刘武忠.噪声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21(11):1710-1711.

论文作者:陈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论文_陈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