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与发展”--论社会工作实践的“介入”与“嵌入”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与发展”--论社会工作实践的“介入”与“嵌入”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与发展”笔谈——谈社会工作实务的“介入性”与“嵌入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社会工作论文,中国论文,工作实务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部分高校开设专业、招收学生以来,社会工作的教学与研究、介入与实务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从量的扩张层面看,全国有200多间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许多专业大学生在社区和机构从事第一线社会工作。2009年始,MSW在国内高校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进程。从质的提升层面看,高校教师、教材以及实验室等越来越专业与规范。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起到了很好的福利提供作用。可以认为,与改革开放大潮相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正如火如荼。

不过,从近些年的发展状况看,社会工作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提高的问题。

其一,社会工作的“社区介入”致使其“泛化与事务化”。配合以民生为主要目标的社区建设,许多社区都设有“社区工作站”,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的日常事务服务与管理。尽管社区工作者发挥了很大的事务处理和调解作用,但社会工作过于泛化,专业性与技术性不够,过于处于事务性层面。

其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致使“曲高和寡”。专业化是社会工作学科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强调方法的专业化、机构的专业化以及人员的专业化,是社会工作不同于一般社会事务性工作的主要特征,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得以取得资格认证的条件之一。但是,在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着过度强调“专业性”的情况,表现为,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社会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忽视了其他学科在助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过于强调其在服务中的功能,致使社会工作专业“曲高和寡”略显“孤立”。

其三,社会工作的“实务性”与“学术性”之间的矛盾致使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研究中的尴尬。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主要特征与内在要求,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对于相近学科,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中的学理性和学术性还存在着一些差距。这不仅表现为教师难以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文章,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研究本身也存在着视野狭窄、视角不高、思路不宽等问题。

鉴于此,我认为,当前国内社会工作的教学与研究、介入与实务要做到“介入性”与“嵌入性”的结合,从几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结合”,以提高社会工作介入的针对性与功能性。

第一,尽可能做到微观和宏观的结合。毋庸讳言,社会工作的以人为本与助人自助,是在微观层面对案主对象进行的专业性服务,从接案到结案,无论何种介入模式,社会工作者都是在微观层面对案主对象开展的具体实务工作。这是由案主对象的确定性、问题的特殊性、社会工作内容的具体性、工作方法的实务性等因素所决定的。微观层面的社会工作过程,可以根据案主对象的需求,紧密结合案主的实际而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为案主提供有效的服务。但是,过于微观的视角,则会带来视野狭窄、方式单一、资源缺乏、囿于事务、孤军奋战等缺憾。为此,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开展社会工作,达到既有远大战略目标,又有具体战术施展的目的。

第二,尽可能做到实务性与学理性的结合。社会工作的教学研究、督导实习、功能发挥,最终都要通过实务来加以落实和彰显,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特征与目标过程。实习是运用、检验、评估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事专业服务的体验过程与实践积累。为此,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规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要有800小时实习;国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亦有数百小时在社区及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不过,实习并非是把课程知识简单、机械地应用于一线服务,而是必须要求实习生与督导老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做好理论研究工作。需要在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工作实务,提升社会工作的学理性和学术性研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社会工作实务性中的专业性、理论研究中的学理性和学术性还处于较低水平,或换言之,重视实务性的同时,忽视了学理性和学术性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注意社会工作教学与实践中的实务性和学理性的结合。

第三,尽可能做到介入性与嵌入性的结合。社会工作不是坐在书斋的学问,需要对案主对象的具体介入才能发挥出其积极的福利功能。目前,绝大多数的介入表现为“社区化”和“应急性”特点。说其社区化,是指社会工作把社区民众作为工作对象,介入到社区民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为他们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其排忧解难。说其应急性,是指社会工作对各种突发性和偶发性的自然灾害以及特大安全事故的介入,如地震、泥石流、矿难、火灾等的及时介入,其主要目的是疏导灾民的心理和情绪,做好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工作。尽管通过社区化和应急性介入,社会工作的福利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这同时也在另一方面让人感觉到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举措,社会工作者是“救火队员”。这一方面突显了社会工作的工具性特征,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其和社区建设或灾害重建等核心工作的内在联系。

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在介入事务的同时,需要有嵌入性特征及功能。所谓嵌入性,这里主要指把社会工作和某一核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核心工作而展开专业社会工作。笔者所尝试的两项工作可以说明这一点:

其一是企业社会工作。我们的做法是,把社会工作“嵌入”到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过程之中,把社会工作的介入看作企业管理和发展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很好地把员工福利以及企业效率、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社会工作“介入性”和“嵌入性”的有机结合。

其二是残疾人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工作一样,目前,残疾人社会工作也不为大家所熟知。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群体中去的专业干预方法。与社区介入不同,社会工作对残疾人群体的介入,不仅仅是解决基本生活等困难,而是在此基础上,从优势角度,帮助残疾人朋友做好能力建设和康复服务工作的同时,把社会工作“嵌入”到残疾人康复、残疾人事业中去。这样,就使得社会工作和相关具体工作得到十分协调的结合,社会工作“内化”于具体工作而非外在的“介入”。

标签:;  ;  

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与发展”--论社会工作实践的“介入”与“嵌入”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