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忠宁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忠宁

徐州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实施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升级,信息化建设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对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进一步进行优化、升级,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并加强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应用研究;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保证水利工程信息更加可靠,并且能够高速有效地传播方面,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能够充分连接不同地域的水利工程,从而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共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此外,网络技术还能够高速传输信息量较大的数据,并且对于种类的校对也能高效完成,继而达到交换传输水利数据及图像、三维模型等资源。运用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还能进一步保证数据资源的储存管理更加完善健全。

1.2GPS技术的应用

传统对水利工程的信息采集运用的是人工的方式,人工的方式的工作效率与现在的GPS技术相比,其效率低下。而现在水利工程中运用GPS技术采集信息,可以使工作效率快速提升,还不会被其他因数影响,使数据拥有精确性。通过运用GPS技术突破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局限性,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虽然拥有这些优势,但是在利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运用的测量设备要合理。测量仪器拥有双频和单频之分,而且两种仪器在测量精度上是有差别的,成本方面也拥有着差异性。在相对的条件下,单频接收机的性价比要高。第二,在测量时拥有不同的测量方法,运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在运用GPS静态测量方法时,静态测量需要测量点与测量点之间能够清晰明了。所以,在设置时需要注意此项因素。还需要注意测量点的布置,需要使基准点与流动点之间的距离要在20km之内,可以运用的布置方式是环形模式。在运用快速静态测量方法时,需要注意选点和布网环节,选点时需要达到不会受到干扰的要求,布网时需要达到独立的校核条件图形。在运用动态监测方法时,需要使起算基准点与观测点的位置分布达到较好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基准站拥有的坐标能够在任意方位都拥有一致的精度。

1.3GIS技术的应用

GIS系统的作用是可以对整个或者是部分的地球表面地理情况和空间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储存以及管理工作,而GIS技术是GIS系统中所运用的技术模式。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GIS技术,其优势更为显著,主要体现在:第一,可以搭建统一性的管理平台,多个子系统具有无缝集成的特点,从而使数据能够达到共享的要求。第二,搭建统一性能的设备监控平台,使监控质量得以提升。此外,GIS技术还能支持智能辅助决策模式,使用户能够拥有最为优质的决策内容。GIS技术能够将处理好的信息数据直接呈现给施工指挥人员,从而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对抗洪救灾、防难减灾起到有利作用。另外,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化技术进行河流、湖泊等地下水域进行构建,产生相关信息数据,形成地理信息预测报告。

1.4RS技术的应用

RS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地球表面产生的电磁波信息,再对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实现有效的监测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运用RS技术,能够使管理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在遥感技术应用下,能够及时将水利工程沿线地区的生态信息转化为影像图片传输给管理部门,并对现场管理进行有效核实,可以及时收集岸线的异常情况,并依据管理需求进行调节,灵活制订处理方案。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2.1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资金的短缺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要想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落实经费问题是首要任务。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必须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具备长远的眼光,意识到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十分有利的投资,建设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体系当中。通过资金的增加与投入来保障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远有效的发展。

2.2做好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

在进行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做好整体规划,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加工、存储、应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与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做好全方位的规划与管理。其次,在加强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不断扩展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例如,通过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水利电子政务、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建设项目的合作与联系。我们能够获得一些权威的数据资源,并以此作为信息基础进行水利数据库建设。同时,在具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学会结合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水利资源的数据,探索出有效的资源整合办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行不断的更新,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此外,为了加强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性,我们必须要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与标准,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应用发展。

2.3合理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各子项目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整个系统的完整性与兼容性。在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施工环境,在当地的基础水文信息基础上进行特色管理,不可生搬硬套,引起不必要的错误与事故。一定要做好人机合作工作,对于一些智能计算机处理不了的信息,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由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进行处理。

结语

综述,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实现其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在未来的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中,还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智.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168.

[2]马萌萌.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分析[J].智能城市,2018,4(18):132-133.

[3]宋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9):164-165.

[4]孟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120-121.

论文作者:孙忠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孙忠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