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建筑工程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力度,减少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进行施工过程的首要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管,以预防代替整治,杜绝建筑工程的质量隐患,使建筑工程在建成之后能够延长使用年限,安全使用,为人们创造和谐,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保障国家经济命脉的正常有序发展。本文现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测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建筑越来越智能化而且构造日益复杂,因此建筑的质量检测越来越困难。建筑工程检测是及时控制工程物资、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的重要手段。检测机构要对检测报告负责,必须真实、准确、科学、规范,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增强纠错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
政策性比较强,建筑工程质量对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所以质量检测机构中往往就会加入政府调节的方式。同时质量检测市场的秩序也由政府进行维护,所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仍然属于不完全开发的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属于政府政策指导性比较强的机构,在市场化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检测机构也就很难适应建筑事业市场化的具体需求。同时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很多大型精密的设备,而且样品的检测也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就必须考虑检测样品运输的成本和速度,就进一步增加了建筑工程检测在本地开展的难度。质量检测体制相对单一,由于质量检测机构具有一定的政府色彩,所以就其工作体制而言属于国有企业,很多建筑企业都比较关注质量检测机构,但是受到政府政策影响,很难进入质量检测机构,所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体制还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机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改为股份制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现存问题
2.1质量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个地区对建筑的需求激增,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质量检测水平和检测范围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现代人们对住房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但是,目前我国专业化的质量检测技术人员还比较稀缺,市场上质量检测相关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且检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一些单位不重视质量检测,在人才选拔方面投入资金有限,招聘的人才专业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检测员综合素质欠佳,一些从业人员追求个人私利,为了金钱违规操作,不利于建筑质检行业的健康发展。
2.2质量检测制度不完善
如果建筑工程质检不合格的建筑物投入使用,不仅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而且在工程后期进行维修时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一旦发现建筑工程存在检测不合格的问题,责任主体不明确,增大了问题解决进度,而且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要正视这一问题,完善质量检测制度,健全质检规章制度,一旦发生异常状况,都能依据质检制度进行解决,明确各个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2.3质量检测工作中材质的问题
目前检测市场中较为普遍的检测过程有:施工企业和单位择选一袋水泥、一些砂石、一根钢筋等施工材料送给检测机构作为试样材料进行检测工作,这样的试样材料的质量即使检测报告合格,也不能代表施工所用的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我国相关部门就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有明确说明,试样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是为了确保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而不是为了给施工企业出具一份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目前的施工现场中,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阶段的购置材料都是分批分期的,致使施工材料的批次、厂家都存在差异,这时就需要对每批次的施工材料都做好取样质量检测工作,若拉下某一批次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就可能造成部分施工环节的材质问题,进而引起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隐患。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3.1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配置,能够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在为一个工程选择建筑设计施工人员时,要考核人员的学历程度和资质,保证所有参与建筑工程的人员都能够达到其所在工种的任职能力要求。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要由人来进行,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界定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质量管理职责。根据建筑行业各个单位的差别,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具备自身质量管理能力,提高部门管理职能,加强企业内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对于参与安全管理的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坚持原则,热爱质量管理工作,富有责任心,掌握质量管理的相关技术,了解建筑行业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3.2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导致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把每一个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到人,将引发事故的安全隐患尽早消除,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施工人员和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3加强质检机构的法律责任意识
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严格确保质检机构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首先就必须加强质检机构的法律责任意识,明确质检机构在质检工作中对建筑工程承担的重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目前混乱的质检市场,才能净化质检市场氛围,才能真正实现行之有效的开展质检工作。要加强质检机构的责任意识,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质检机构的监督和宣传力度,一方面监督质检机构的工作规范性,另一方面宣传质检机构的责任精神,促进质检机构全体人员责任意识的形成,进而推动健康、稳定、和谐的检测市场的建成。质检机构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质检机构要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健立并完善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起到良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作用。首先,明确材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对于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在实际允许情况下能对全部材料进行质检就实行全检,若条件不允许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进行检测工作;其次,对于分批分期进入的施工材料,质检机构也要对每批次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最后,质检机构需要对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和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得推卸检测责任。
3.4联管机制应用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指将网络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这种先进的,全面的以及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的模式,让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开始相互配合,共享资源,交换数据。促进了检测机构的发展,改善了先前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这种方式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之间有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加强了各个部门间的协作能力。进一步保障了质量检测的公平公正及有效性。完善了建筑工程检测管理的制度。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对于提高建筑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质检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质检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使建筑质量全面提升,促使建筑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政家.浅析工程质量监督和指导模式[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5(02).
[2]许庆华.创新监督模式提高监督效能[J].工程质量.2015(05).
[3]曾锦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6(12).
[4]刘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及管理工作要点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1208.
论文作者:安志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质量检测论文; 质检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机构论文; 建筑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