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新课标强调教师要重视情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渗透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关注三维目标,将知识、能力和情感统一起来。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和许多老师一样,都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即使偶尔穿插情感教育,也多为老生常谈的说教,或蜻蜓点水式的一笔带过,并没有触动学生内心。因此,课堂教学中常出现情感缺失的问题,造成学生情感空白。直到我经历了那节课后,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以情教育,如春日细雨无声地滋润着学生心田。
那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选修课《祭十二郎文》,由于前一节我给学生简介了作者遭遇、写作背景和文体知识,又让他们在预习基础上对文言知识进行梳理,所以这节课我按部就班地先让他们分组讨论,按写作时间顺序归纳了内容,接着我就将重点放在第五段和第十一段。“散而不乱,一脉中贯”是本单元散文的特点,苏轼又将本文与《出师表》和《陈情表》相提并论,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因此我想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痛失侄儿的悲情。
我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范读了第五段,尽管普通话不标准,但也注意到了朗读的轻重缓急,把韩愈初知韩老成去世时那种复杂的心情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出来。也许是受了我朗读的感染,等他们读时都很投入,把“耶、乎、也、矣”这四个虚词在该段中十五处的语气基本上都能读出来。之后我们诵读第十一段,当读到“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能与你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这几句时,一种生死别离、阴阳相隔的无奈和悲伤哽咽在喉头、弥漫在教室,一下子我体会到了文字与心灵触碰时产生的情感共鸣,莫名的感动漫上心头。我知道这一刻,有一种情感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他们那荒芜了已久的心田。
我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展开情感教育的延伸,于是我向他们讲起新近发生的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船上470人中有325名高中学生,294名遇难者中就有250多名学生,无情的灾难一下子夺走了250多个鲜活的生命,这么多逝去的生命背后则是多少个家庭无尽的哀痛。我又读了孩子们遇难前的短信,如一个男孩写给妈妈:“妈妈,我爱你,现在不说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一个孩子写给同学:“如果平时我做错了什么,请原谅我。”……听着短信,同学们神色凝重,也有人眼里浮现泪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我们的课堂中适时地渗透情感教育,学生怎能无动于衷呢?我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的学生:岁月无常,生命脆弱,请珍惜我们身边的人,珍惜亲情,珍惜友情。在课堂上,我还留下时间让大家展开讨论,话题有:如何善待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如果真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处境,我们是否选择放弃,包括生命的放弃?如果有一天我们脆弱地放弃了年轻的生命,那么我们的亲人朋友将会怎样?……面对这一个个切近而又显得沉重的话题,他们或严肃地沉思,或左右交流讨论。最后,发言时很主动,畅所欲言,不空谈,回答很实在。作为老师,我再一次告诉他们:我们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活着不仅是我们的权力,更是我们的义务,要珍爱生命,报答亲人,回报社会。
课后,我布置了一篇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那次也是他们各自写得最成功的一篇亲情作文,很多学生以生活中发生在自己和亲人之间的实事为题材,突出细节描写,用饱含真情的文字表达了亲情主题。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想,这就是情感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这一堂情感教育课使我的教学观念彻底发生了转变,同时让我真正地意识到一名语文老师肩负的责任。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在很早以前就高瞻远瞩地对老师这一职业作出了定义。从“传道”二字看,老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而且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老师,不只教书,还要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则是这项浩大工程中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利用语文课堂这一平台,利用学科特点进行情感教育渗透。
第一,挖掘教材内涵,感悟真情,陶冶学生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以此感染他们的心理,陶冶他们的性情。第二,开展专题辩论会,互相交流,提升情感认识。辨理求是,论道启真。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同一班级或不同班级之间进行辩论比赛。由于我们的学生知识储备和认识能力有限,因此选择的辩论话题要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且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第三,创建写作平台,选取写作话题,凸显人文特点,把做人与写作结合起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育学生为主,在当下,它又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要求,所以,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任。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借着写作文这一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写作。
杜甫曾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身”,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将情感化作春日细雨,无声地滋润那一方方心田,让真善美的种子在那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论文作者:范潇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这一论文; 生命论文; 老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话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