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建设近些年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也更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中取得优势,为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那么不仅要苦炼内功提升企业自身实力,还需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做好监督管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探讨了进行监督管理的要点,反思目前监督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希望能够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要点;改善方法
建筑施工,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过程,由施工人员为核心,通过对机械设备与工程材料的运用,完成建筑项目的建设。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开展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要将重点在多个不同的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全面化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取得理想中的效果。不过,在当前实际监督管理中,尚且存在一些监理上的问题,导致某些方面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就需要展开研究,明确其中的影响,并通过有效手段改善管理工作。
一、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要点
对于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不可缺少。而监督管理具体要管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必须要抓住重点,才能取得实效。根据业界同仁的相关研究,以及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认为工程监督管理的要点,需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质量。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就是生命,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口碑形象。目前,一些建筑工程项目被媒体曝光质量问题,引起消费者不满,这对于企业自然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质量问题的出现,在问题整改过程中也会增大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影响到经济效益。所以,在施工监督管理中,就必须关注到质量的控制。
第二,成本。除了质量以外,成本也是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关注的。成本和效益直接相关。由于工程总投资基本固定,预算也已经提前做好,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实际的成本支出实现控制,那么就可能引起成本超预算的问题,而这类问题目前并不少见。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中,就需要从各方面做起,对成本实现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第三,安全。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也是施工监督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监管对象。正所谓安全重于泰山,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轻则带来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比如在2019年4月25日,河北衡水一在建工地发生升降机折断事故,导致11人死亡。保证安全,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所以,在施工监管中就需要针对安全问题严格管理。
第四,进度。在施工管理中,进度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从工程建设来讲,一般都有进度要求,需要在约定的周期内完工,如果工期延误,那么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引起经济损失。同时,如果进度过快出现赶工现象,便可能增加安全风险和质量问题。所以,对于进度的管理控制,必须要引起重视,在施工监督管理中要切实对施工进度予以把握。
二、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要点不少,要做好这些要点的全面管理,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些不同的方面,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并非独立的个体,管理活动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这就增大了管理的难度。据实而言,在当前的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管理落实不到位一些问题不断重演
从建筑施工的实际来讲,一些常见的问题,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不断重演,这些问题并非不可避免,但是为何却一再重演呢?其中原因,就是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将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到现场施工当中,未能对各个环节和细节实现有效的控制。比如对于安全管理来讲,都知道高空坠落是常见的安全问题,需要对此加强预防。然而实际上高空坠落事故依然多发,而且占到了全部安全事故的五成。能够认识这个问题,但问题还是发生了,为什么?说明管理工作没有做到实处,没有将一些安全因素有效控制。而在质量方面,渗漏、裂缝等质量问题依然频繁出现,这也说明监督管理没有落到实处,才导致一些问题不断反复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对相关问题的处置不及时且不科学
建筑工程具有体量大、施工周期长、环节多的特点,因此要想全面管控各种问题,这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从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完美,出现问题几乎是必然的。对于建筑施工监督管理来讲,出现问题不可怕,及时合理解决问题很重要。然而从实际工作来讲,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置,既不及时,也不科学,导致这些问题的影响扩大,甚至直接遗留到后期,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比如卫生间漏水、飘窗台渗水,这些问题本该在施工阶段就解决,但是有些却遗留到了消费者装修甚至入住阶段才发现,这就说明相应的工作没有做好。
(三)施工监督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目前成为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重要力量,在生活、生产和学习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对于建筑施工管理而言,也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改革创新监督管理模式,跳出人力管理的局限,构建起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不过,目前不少建筑企业在施工监督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比较缺乏,整体水平不高,很多环节的工作还是局限于传统管理方法之中,这导致施工监督管理的效果不佳。
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可行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关人士要对此加强研究,思考改进管理的方法。这边需要对症下药,从目前的短板切入,针对性优化管理工作,便可以切实提高施工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有效落实监督管理避免问题重演
在施工监督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吸取教训,要从以往的工程案例中积累经验,要对一些问题提前进行预防。比如对于常见的裂缝、渗漏问题,要结合工程实际,明确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在工程施工中做好技术监督,从技术上避免质量问题出现。再比如对于安全问题,这需要从常见安全问题着手,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分别予以处置,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与此同时,对于监督管理人员来讲,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要在现场施工中落实监督管理,对各个环节的工作亲自把控,抓住细节。通过对监督管理的全面落实,才能避免一些问题重演,保证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二)及时科学处置建筑施工相关问题
在施工监督管理中,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及时科学进行处置,将这些问题尽快解决,最好消灭在萌芽状态。首先,需要加强排查,对施工现场可能潜在的问题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其次,在发现问题之后,要科学制定解决方案,并尽快落实执行。比如在施工中发现存在浪费材料的问题,导致成本增加。那么就需要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出台材料最大化利用准则和剩余材料回收制度,减少浪费节省成本。最后,要复查问题处置后续情况,避免问题复发。对于处置过的一些问题,要注意对其持续观察,确认其是否被彻底解决。如果存在复发风险,那么就要提前予以管控。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建筑施工监督管理
为了提升建筑施工监督管理的效果,还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构建起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比如,为了对施工现场实现全面的安全监管,可以借助视频监控技术,在施工现场构建起安全监控体系,可以密切全面监控现场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了对施工成本实现控制,则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起施工成本大数据平台,将各项成本汇总起来综合分析,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成本支出,针对性进行分析和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可以借助BIM技术辅助管理,通过BIM技术构建起三维立体的建筑施工模型,通过技术模型指导现场施工。此外,还可以对VR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融入到施工监督管理之中。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监督管理中,需要关注到质量、成本、安全和进度这些方面的根本要点。要认清目前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落实监管、及时处置问题以及运用信息技术,针对性优化施工监督管理,为建筑施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海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的监理安全管理责任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
[2]许峰.建设工程现场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标准化研究[J].智富时代,2019(3).
[3]邓涛.工程监理在建设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2).
论文作者:黄必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监督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成本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要点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