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土地的扩张,这也预示着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高层建筑施工复杂,运行条件差,如何加强高层建筑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讨论,总结了如何在高层建筑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做好工作,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发展高层建筑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合理化建议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日益激烈,精心组织和精心建设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项目组织者的条件,在分析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及相关要求,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施工技术综合,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的特点,这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明显不同。
2、混凝土的控制
2.1如何控制施工中的混凝土强度
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之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其强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施工的质量,其受外力影响大,必须做好以下几项管理:
2.1.1确定配合比例
在开始施工之前,应根据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并应与有关权威部门进行试验,根据报告结果,应按等级进行混合比实验,并应按比例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要注意与现场施工是否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调整测试和试验并调整沙子和砾石的实际水分含量,以确定沙子的混合比,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如果砂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则砂含量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也会相应降低,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严格控制并根据实际工作和初步配合比例进行调整。
2.1.2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一般的高层建筑混凝土都采用泵送的方式,其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同时可以改善施工的性能。但从一些工程的实践来看,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前提下,仍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养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的。
2.1.3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定,根据等级不同进行分类,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确认试验的真实性。
2.2控制高层建筑裂缝的措施
2.2.1在设计阶段控制裂缝的对策
设计阶段要注意防与抗,与二者的结合手段,所谓的放就是在设计的时候设置永久的伸缩墙;而抗是指尽量避免结构断面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钢结构的配筋,注意屋面的保温设计;不论任何一种对策,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行施工,采取“放”、“抗”结合的措施,采取补偿收缩技术。
2.2.2控制施工阶段的管理对策
“放”、“抗”主要应用于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减少前期的混凝土收缩,避免水分蒸发的措施尤为重要。而大体积混凝土则将重点放在砂温升的控制上,延缓其降温的速率,减少收缩,提高拉伸强度。将温差控制在25℃之内,温差过大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2.2.3控制施工测量的准确性
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要求,其对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再起开工前要制定好测量方案,根据施工要求,建立好施工的控制网,高层建筑的测量控制对于整个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在测量后要采取一系列的校对措施,保证其准确性。
3、建筑电气施工的技术控制
3.1选择最佳的供配电方式
目前,我国的建筑电气施工多采用TN-S配电制式系统,放射式或树干式的供电系统,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与土建施工保持同步,比米娜出现错漏,导致工作失误,埋下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做好防雷接地措施
做好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是保障居民安全的关键步骤,否则一旦受到雷击必然导致系统受损,必须按照防雷规定认真实施,利用桩基主钢筋、地梁钢筋与柱内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达到一定的数量,做好变配电的接地环网。
3.3安装电梯的工序
在高层建筑内都有电梯安装,其中包括消防、乘客、货梯等,在安装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可靠、安全与舒适,并且结合其功能做不同的防护。
3.4管线的预埋
管线预埋工序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共走,其预埋要与土建施工保持同步,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避免后期不必要的开凿。
4、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4.1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的工程量一般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它的施工周期也比较长,一般来说,施工周期至少为几个月,有的需要几年。为了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一般要缩短工期,这要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要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
4.2高空作业多,危险性大
高空作业多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施工中用到的设备及材料也都需要在高空中垂直运输,运输距离会随着楼层的不断增高而增长,所以高空作业是一项危险性很大的作业,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更应该注意安全问题,在考虑通信、防火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预防高空坠物事件的发生。
4.3工程量较大
体积大是高层建筑的特征,因此相应的建筑量也很大,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大型建筑设备和更多的施工人员,另外,由于工程设计的困难,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改进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有时在项目中,有必要进行设计和施工,这给项目带来更多的管理和组织上的问题,难度更大,因此整体工程量很大。
4.4埋置深度大
高层建筑不能建豆腐渣工程,要尤其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建筑施工过程中,有的地区风速较大,在保证建筑上部结构稳定性时需要埋置较大的深度。地基的埋置深度应比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大。
5、排水施工的技术探讨
高层建筑的室内排水系统要求更高,一旦发生水源堵塞或堵塞,会发生重大事故,为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必要保证供水的连续性,水池,屋顶消防水箱等设施,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过变电站,通讯室,大中型计算机室等,以防止其通过生产设备上方,并且供水管道不得铺设在烟道,新鲜的地方,空气导管升降机井和其他通道。高层建筑的设备管道比较复杂,管道压力过高。
6、通风系统与空调工程的施工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空调系统已经成为十分普及的电器,主要为了保证室内良好的通风。空调施工系统必须保证其按照规范施工,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控制进度,掌握造价,控制质量,保证整个工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避免返工事故的出现。
7、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这一要求与合理自然的布置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高层建筑的下不承受的啊压力过大,而上部压力小,一般的布置是下不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的需求,必须采取相反的方式布置,这就需要注意结构转换层的设置,不论采用任何转换方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结语
高层建筑行业还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虽然现在的施工技术已经大幅提升,但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和成熟的技术,因此企业应引进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理论、先进技术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引导,再根据现有的实践经历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施工技术标准,使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迈入更加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2]雷颖占.高强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 (03).
论文作者:赵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强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措施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